查看原文
其他

不接地气的设计师不是好志愿者

2017-07-15 任玮 朴择

作者:任玮

留美设计师、朴择生产者深度帮扶计划志愿者

本文分为上下篇

上篇:志愿者杂谈

下篇:有机农场设计

规划建议


读完共需

15

分钟


朴择为期五天的农业帮扶活动结束了,回顾的时刻,我的心绪是复杂的!本来我是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现场农园设计建议的,没想到却带着关于有机农业、健康食品的见识和思考满载而归,此行受益颇多!


做为一名生态型景观设计工作者,自认为对景观生态有所了解,却始终未能真正对有机农业进行过深入探究,此行不仅让我弄清了有机农业、绿色农业以及惯性农法之间的关系,也让我见证了有机食物的神奇,更重要的是,还看到了那些来自于基层的、在艰难的经济条件下还坚韧地、辛苦劳作并探索和支持着有机农法的人们… …


还有来自台湾的有机种植专家三哥,发大愿为全中国10%的人们能够吃上有机食物而全年在中国大地奔走指导着,尽管已疲惫不堪,可他每到一处种植场地,总能立刻发现问题并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 以下,便是我的几点发现和思考:

上篇

志愿者杂谈

神奇的有机食品

最惊讶的收获莫过于回来后见到我的人都说“你瘦了”,果然,减了6斤!可这就奇怪了,我们每天在农庄除了讨论和参观,没有什么消耗热量的机会。吃的99%都是全素全有机蔬菜,糙米饭各人每顿能吃2-3碗,主人看我们每顿饭似乎都不够,就不断加码菜式,可还是顿顿“光盘”,虽然怕把主人家“吃穷”,可实在太好吃了好吗,每顿饭都在想:豁出去了,大不了回去再减肥!可是,怎么反而减了6斤呢?细琢磨,莫非是有机食品有排毒作用?果真这样,是否意味着只要将身体里堆积的化学残余清理出来,就足够还我们一个健美的身材了?想到这堆积了几十年农药、化肥、添加剂的身体,水垢一样的存在… …,不敢想下去了!


香甜的有机贴锅馒头,


表面“油油”的一层,很诱人哦!


专拣被虫儿和鸟儿挑中的油桃吃,

不用洗,

入口水甜的感觉,如今想起还会流口水。


来自于实践的智慧

接触过朴门农法理念,懂得自然界的相互制衡原理,可听到由农户亲自发现并亲口诉说的,还是头一回。周国学老师,跟田地打了近三十年交道,直到七年前决定从事有机农业,才真正开始把土地当作生命体来看待,尽管劳作辛苦,可每当他讲起从实践中发现的自然界之奇妙,眼底总是泛起一抹孩童般的光亮。

一次偶然的机会,国学老师从雨洪残留地中发现了能让水稻不长草的秘密,从此,他的稻田节省了大量体力。

为了找到儿时记忆中最好吃的稻米,他广泛收集良种,并做好标签,俨然一个专业试验基地。

在一次“风卷残云”中,他随意以这盘豇豆为例讲述了大自然的神奇,回忆起第一年种有机豇豆,几乎被虫吃的全军覆没;此后每年收获多一点,待到第七年的今天,已经是10根豇豆顶多只能找出一个虫孔了。


实践的智慧告诉他:有机农业,第一要有一定规模,这样才能建立较全面的生态系统,物种制衡才会明显;第二要有健康的种子,种子的基因也影响着食者的基因,终于明白为什么农民最看重的就是种子了;第三要有耐力,在布局好帮助促进土地自愈的机制后,就是等待见证奇迹的过程。


国学老师的农庄是在基本无农药残留的废弃荒地上开垦出来的,土壤复育尚且用了七年,而且还在进行中… …更何况全国广大农田几十年的化学负重想要恢复健康所需要的时间!下图是帮扶小组在大象谷拍到的农户:


一个不通公交车的大山深处,据说每到一定时期总会有相关部门来告诉他们该买什么农药了,然后就有了背着的这个。从其轻松的姿态看来,他本人对使用这些是毫不戒备的。


后续思考

有人说,有机农业产量低、价格高,满足不了大多数人民。而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很多有机生产者因为受限于交通、信任度等,不能很好地将产品推向市场,造成成本过高,甚至部分产品腐烂丢弃。对此,京沪等大城市的“有机集市”倒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其它地区还需要积极发展就地销售机制,建立产品与当地消费者的链接。


很多使用化肥农药的生产者说,其实他们也不乐意用化学制剂,还增加成本,无奈自然农法生产的果蔬卖相不够好看,导致消费者不购买。所以他们认为自己也是被逼的。


我们看到的很多个体农户都是自己拿钱甚至借钱投入有机种植,对此,国家的扶农政策资金是否能支持到这些真正实干的个体?做为长期接触休闲农耕产业的设计者,我们见过不少闻着政策嗅觉而来的“投机者”们,往往以低价包租耕地几十年,然后展开一系列动作:大修道路、硬化水池、建设大棚等等手段,据此力争“拿到”国家政策里的各种补贴。拿够了,留下一片千疮百孔的土地,发现后续投入无以为继时,转手了事。就算碰到几个有情怀的企业,却又因不太懂得农业实践,在几轮投资如同“石沉大海”后,几乎倾家荡产。


土地之所以变得不太健康,其实全民都负有责任,要想有所改变,可以从自我做起,在点滴中做点事。中医理论认为,宇宙、地球、人体是全息对应的关系,所以才有“天人合一”之说。地球的不健康也会反映在人类身上,过度使用化学制剂,污染着大地的肌肤和血液,最终也会让人类自身变成“毒容器”!


回来后,立刻行动起来,用帮扶小组赠送的无患子制成各类清洁液,效果超出预想呢!同时,在谢老师的无私帮助下,也开始尝试“无臭厨余堆肥”,慢慢让小区里的一方绿地先健康起来吧!


利用大自然的馈赠


自制无患子液清洁剂

无臭堆肥设备:一个密封桶+一袋菌群粉末(据说可以用很久哦)


下篇

有机农场设计篇

无论从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视角,理想的农庄都应该是一个艺术和(自然)科学的集合体,一个展示农场主个性、创意及技术的场地。


同时,有机农庄还承载着经济学的目标,需要以此推动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想要在当前市场下成功,必须将艺术和经济结合好,使之能够促进消费意愿。


欧美的很多著名酒庄,动辄耗费上百年的时光来打磨,其发展历程,或许可以给我国的有机农庄一些借鉴。


例如:法国阿尔萨斯的乌纳威镇葡萄园(Hunawihr Vineyards – Alsace, France)

从1866年至今,从杂货店做起,继而收购土地种植作物,再于二战前转型生产葡萄酒,历经五代继承人,才将庄园一步步发展成今天的模样。

早期的机械化生产场景

一战到二战期间的葡萄采摘场景


帮扶小组到过的很多有机农庄,早期都是在个体农场主的主导下,因着生产布局“自发”形成的,同很多欧美酒庄相似。


最初,农场主还可小规模地自行加盖简易设施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参观、食宿等需求,可随着各种功能的不断涌现和人们欣赏品味的提升,农场主们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于是便有了基于以农业旅游和展示为目的的设计需求。


今日的乌纳威镇葡萄园,在其历史传承的色彩上,还保留着质朴的气息,成了一个集生产加工、宗教人文、村庄消费等多功能高档郊野旅游目的地。

(参考来源:http://www.vinskientzler.com/kientzler-domaine-histoire/)


有别于一般新建项目,个体经营的有机农庄的设计有两个限制因素:

一、须基于已有的农田布局。由于有机农业的基础是土壤的健康,因此在农庄产生设计需求之前,往往已经过多年的土壤培育、灌溉系统布局、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已培育好的的土壤和系统如被打破、碎片化和硬化,都非常可惜;而硬化越多、边界越分明,越不利于有机农业的弹性发展操作。因此在设计时不能一昧地为迁就辅助功能而牺牲生产性土地,从而本末倒置。


二、一次性现金流不足。现有的有机农庄很多还未达到收支平衡,没有很多的“闲钱”来提升形象,但为了营销需要,形象提升又迫在眉睫,而相对“昂贵”的设计费和建设费,让很多农场主望而却步。于是,便有了帮扶设计,由愿意在有机农业的发展中给予帮助的志愿者设计师进行短期驻场设计指导,据资金投入给出分期提升方案和建议。


由上,有机农业的帮扶设计聚焦为两个问题:

1. 如何在原有生产格局上做到收放自如的“弹性”设计?

2. 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

  

如何在原有生产格局上做到收放自如的“弹性”设计?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机农庄本身就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在设计介入之前,往往已经具备了——筋(田间步道系统)、骨(主交通系统)、血(水系灌溉)、肉(耕作区块)等内容,只是此时的“筋、骨、血、肉”可能还没完全孕育成形,而设计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有机体的真实轮廓呈现出来,看看它到底是龙还是凤。


无论是什么,要保证机体的成长、连续性和弹性,就要尽量使土地表皮以下的部分少受侵扰。如果把地面长成物和覆盖物看作表皮,其下即有真皮(土壤)、血脉(气孔和水份)、营养(有机矿物质、菌类)等,这一切的健康是保障有机农业良性循环的先决条件,也正是有机农业应该重点展示的内容!


具体做法:

1.“筋(田间步道系统)”:可采用木屑覆盖物的方式,给土壤穿上足够厚的“衣服”,使有机质有机会降解于土壤,并因逐年添加而形成较厚(300mm)的抗压层,以抵御土壤压实现象。如此一来, “筋”下方的土壤将保持健康疏松,可随时变为种植界面,以此来适应弹性生产的需要。

叶与枝的碎屑,堆干后是绝佳的土壤表皮覆盖物。

覆盖层下方的土壤经久悄悄发生着变化。

覆盖层上方是不起灰尘不沾泥土的“弹性”步道。


2.“骨(主交通系统)”:只保留必要的硬化主干,其余支干还可以用“木屑覆盖法”来实现,根据经验,这样处理后的路面,甚至可以用来通行农用机械或做停车场而不影响下方土壤的透气性。

覆盖层上通行农用机械,可随时开槽播种。

3.“血(水系灌溉)”:可采用中医的疏通理论,以“畅”为目标,使水系有来路,有去处,并建立水系边缘的多元化植被层以营造蒸腾性小气候,很多实践表明,雾化水汽法由于其模仿森林生态原理,比传统灌溉方式更能促进作物的生长,更高效。

临近水道的地块土壤中会升起雾化水汽,使邻近水系的地块植被长的大而茂盛。

由下至上的雾化水汽比从上至下的浇水更有效率,是自然界中理想的灌溉方式。

地表覆盖物的保水功能,使得由下而上的雾化灌溉成为可能。


4.“肉(耕作区块)”:主要以建立生态平衡为主,范围包括地块内部和边界。对于地块内部,农场主往往有其独到的经验,知道什么作物之间搭配种植能防虫、防晒,并相互促进营养吸收。因此,设计师的工作重点,可放在地块边界上。由于边界属于不同地块之间的交汇区域,其承载着多地块的生态系合集,因此边界的宽度和连续度决定了其可承载的生物多样性程度。尤其是在农田系统中,边界作为优质的栖息地,不仅可以吸引捕虫动物,还可诱惑害虫的目光,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景观生态学的边界及廊道效应。


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轮廓呈现了,还得有“神”,农庄的别具一格,有赖于此。这个“神”,包含空间、场地、当地文化、生产特色、农场主的秉性…等等。


对于“神”的提炼,仁者见仁,但最终的体现,是整体风格的形成,通过建筑形式、细节的统一处理等展现出来,此为“画龙点睛”,也应是资金的主要流向所在。


正如有机农业的培植过程一样,有魅力的农庄也是逐渐“长成”的。在确保对农庄全局规划及风格把控的前提下,利用分批到位的资金,利用农闲时抽出的人手、以及对就地物料(很多是免费的,如土壤覆盖物、木材、乡土植物等)的积累,逐渐“储蓄”出农庄应有的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如能与农庄建立长期股份式合作,对于持续推进农庄的成长将会是极为有效的,这样既能确保设计的落地、风格的延续及功能的进化,更利于对资金的有效运用。

有机农业,一门储蓄于土地的自然实践科学。


好了,纷纷繁繁说了这么些关于有机农庄的设计,以及最要命的营建资金分配问题,旨在抛砖引玉,以供各界探讨。


其实每一个场地都独一无二,从相地开始,到分配资金落地实施,我们尝试着把土地变成可以自然和持续产出的有机农庄,是在与其建立精神和物质的连接,让我们一起用观察探索和专业知识行动起来吧。


撰文

任玮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景观设计硕士。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先后就职于大型设计院,EDSA及美国RVJA,独立主持或参与完成项目从厂房、医院、办公酒店,到各种居住区、公园乃至主题公园。多元化的教育经历,十余年建筑领域设计生涯,致力于寻求技术、东方美学与自然的融合,使其凝结于实践的沃土,近年来更关注小尺度生态技术与美学需求的结合。


朴择生产者深度帮扶湖北站志愿者团队


技术指导 陈荣三

慈心有机董事兼高级技术顾问。从事有机二十余年,辅导诸多农友攻克有机路上的技术问题,农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三哥”。


技术指导&活动流程优化指导  谢睿慈

加籍台湾华人,在中国进行环保教育实践十年以上。是厨余堆肥、活力农耕、自然农法的实践及推广者,环境生物复原永续循环链实践者、朴门永续文化设计师、人智医学药剂专业。


设计规划指导 任玮

简历见上


文案及综合记录  徐维

【翔生大地】有机农业发展学院学生


摄影摄像  大陆  沈清

【天机电子科技】联合创始人,业余摄影爱好者,行摄七大洲。


综合后勤支持  喜耕田  刚好

综合打杂,路线及人员安排,票务,后期发布管理等。


相关阅读:

朴择生产者深度帮扶计划启动缘起

有机农法种子,播撒神农故里(湖北随州站纪实)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关于朴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