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期里哪段时间孩子最容易受人影响?

钥匙玩校
2024-09-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陈鲁 Author 陈鲁



青春期孩子和家在一起的时间往往会减少、和家趣往往会降低。家长们也有个口禅就是孩子“容易受人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是否真的比的年段的孩子更容易受人影响?是否达数年的青春期的某个分段的孩子更容易受人影响?男孩和女孩是否有所差异?

 

这些问题的答案能直接指导家长和老师的育儿、教育工作。多年来,很多心理学家在尽心尽力地研究问题

 

跟踪察青少年、调查青少年、给他们各种任务去做、扫描他们的大脑(定位哪些区域处理哪种信息)、检测他们的唾液(搜集个体基因信息)等等。

 

他们的付出帮助大众获得了丰富的有关青春期孩子的知识。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点是,青春期里面也有关键期,关键期出现在不同的方面,包括受同伴的影响。

 

这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研究。

谁做的这个研究?

荷兰莱顿大学心理学研究院的Sindy Sumter, Caroline Bokhorst, P. Michiel Westenberg, 和美国Temple 大学的心理学家 Laurence Steinberg合作研究。 结果于2009年发表于权威心理学杂志《青春期》(Journal of Adolescence) 上。

                                      ▲ Lawrence Steinberg博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Laurence Steinberg是一位著名的青春期心理学者。他写的有关青春期的教课书是大学心理学教师的常选课本。他也写了畅销书《充满机会的时期》(原名是Age of Opportunity,我自己临时做的翻译),用科学研究表明青春期如何是一个孩子拓展自己、修正自己、重塑自己的关键期。我曾经两次听过Steinberg博士的演讲,很被这位精神矍铄的小老头对青春期的热情感染。)

谁参加了研究?

464名10岁到18岁的孩子参加了研究,平均年龄为13岁半。其中,52%是女孩,48%是男孩。孩子们来自位于莱顿的七所小学和中学。 孩子的家庭收入、家长教育水平、种族(按荷兰标准)多元。

 

孩子们被分为三组:早青春期 10-12岁, 中青春期 13-15岁, 晚青春期 16-18岁。(这是本文根据研究数据分析的分组而做的阶段界定。不同的年龄界定在心理学领域存在。)

他们做了什么?

孩子们参与了多项测评,这份研究报告只选取了一项测评的结果。

 

孩子们填写了一份问卷,名为 Resistance to Peer Influence Scale, 简称RPI。 问卷里描述了十个场景,每个场景道出青春期孩子交友中面临一个问题,同时给出孩子们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种孩子作出独立的和同伴们不同的选择,

一种孩子因为感受到内在的或者外在的压力而作出和同伴相同的选择。

 

针对每个场景,孩子们要做出两个判断:

a) 自己的行为更象两种之中的哪一种孩子;

b) 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象这一类人。


十个场景为:

有些人喜欢听朋友们的,因为想让朋友们高兴。但是有些人不会为了朋友高兴而去听朋友的。

有些人觉得当一个有主见的人比随大流更重要。有的人认为随大流比当个有主见的人更重要。

有些人容易被朋友们说服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些人不容易被朋友说服而盖面自己的想法。

有些人明知一件事情不对但是还去做,怕惹朋友不高兴。但是有些人不会为了这个而去做自己认为不对的事情。

有些人怕朋友笑话而掩饰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些人不怕朋友笑话而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些人不会因为朋友不介意犯法自己也去犯法。但是有些人哪怕朋友不介意犯法自己也不去犯法。

有些人在朋友面前的行为和平常很不一样,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但是有些人不管是否和朋友在一起,自己的行为都是一致的。

有些人和朋友一起的时候会更加冒险。有些人则不是这样。

有些人说一些自己并不相信的话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会得到朋友们的尊重。有些人则不会为了赢得朋友的尊重而说出自己不相信的话。

有些人认为哪怕会惹怒众人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不值得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去惹怒众人。




(注:这是我临时为了这篇文章翻译的,尽量去准确。中国心理学界可能另有自己标准的翻译。)

 

针对每个场景,一个孩子选择自己更象哪种人、象到什么程度,选择结果被换算成一个数值,来表明他们受同伴影响的程度。

 

问卷看似简单,但是来自于众多心理学者多年来对青春期少年从众心理的研究结果。比如,从众的原因常有自取悦同伴、赢得同伴的尊敬、担心惹怒甚至失去朋友,怕被同伴嘲笑等等。研发人员避免了过去一些问卷只侧重负面影响的倾向;在描述两种人的时候,尽量做到言辞中立;在呈现两种人的先后顺序上做了方向平衡。问卷作为心理测评工具曾被多项研究检测并被证明具有足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研究发现了什么?

发现一:

早青春期(10-12岁)的孩子最容易受同伴影响,晚青春期(16-18岁)的孩子最不容易受同伴影响,中青春期(13-15岁)的孩子居中。

结论一:

在青春期这个年龄段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行为和思想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伴之,受同伴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小。

 

发现二:

在三个青春期时段中,男孩子相较女孩子都更容易受同伴影响。这个性别差异在早、中青春期最突出,到了晚青春期,性别差距就很小了。

结论二:

相比女孩,青春期男孩更容易受别人影响,尤其是在10-15岁这个年龄段。

 

发现三:

男孩的抵抗同伴影响的能力不是象女孩那样呈直线上升,而是在10-12岁早青春期和13-15 中青春期呈现停顿状态。

结论三:

男孩抵挡同伴影响的能力在10-15岁发展缓慢一些,所以,这是男孩子最容易受影响的阶段。

研究结果给我们哪些启示?

报告也把这些荷兰孩子的结果和美国孩子的结果对比,指出美国孩子虽然也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但是发展速度比荷兰的孩子整体慢一些。在有待发掘中国是否有同样研究发现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的家长,我们可以暂时先想一下根据这些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启示一:青春期很漫长,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在自控力、责任感、自我意识方面都有长足发展。 当青春期的后期这些能力更加成熟了,孩子们就不容易受同伴影响了。所以,在这些能力成熟之前,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交友,引导孩子接触好的影响源、避开不良的影响源。

 

启示二:研究中发现的年龄的优势,是成熟带来的。在青春期的任何一个阶段,同龄的孩子之间的成熟度会有很大差别。比如,有的12岁的孩子会比18岁的孩子更有主见。 所以,家长不能坐等孩子自然而然地成熟,而是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在自控力、责任感、自我意识等方面尽快迈向成熟。

 

启示三: 青春期早、中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关注,尤其是男孩子。这里的关注,不光是帮助孩子避开不良影响,也包括在没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通过优质、深入的亲子互动协助促成孩子心智成熟的飞跃。要送孩子留学、去外地上学等等的家长在这个年龄段要慎重决策。


(有关青春期孩子成熟度的研究,也曾发现女孩在早、中青春期比男孩更加思维成熟,但是男孩在晚青春期就基本上追上了。这和本项研究中的早、中青春期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人影响的发现是一致的。还另有研究发现,男孩子反社会行为很容易在这个阶段产生。)

 

本研究的团队成员之一Laurence Steinberg博士在所著的 《充满机会的时期》(Age of Opportunity)一书中,赞颂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期。看完本文,大家可以至少理解一个方面了。想想那些10-15岁的孩子,那么地想合群、想取悦别人。身边要是充满了有趣的人在做有益的事情,这些孩子会多么快地受到多么好的影响啊!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去接触到那些有趣的人、有益的事。


谨以此和大家共勉。


陈鲁2016.2.20日于曼哈顿


往期精彩


为青春期正名 -  再也不要叫它“叛逆期”

童年的亲子投入如何在青春期得以回报---亲子冲突研究的启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钥匙玩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