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篓情……

2018-04-20 吴剑波 融巫山

巫山报社出品


明日天气:小雨转阴,17~29℃

邓家土家族乡(简称邓家乡)在过去的岁月里,交通十分不便,货物的运输全是用背篓背运。因而,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的背篓很多个。背娃娃、上街买东西,使用的是编织精致、色彩鲜艳的花背篓;上山打猪草、坎柴是用的上下一般粗的大背篓;背粪、长途背运,是用的脚背篓,为增加背运量,在这种背篓上加的有大圆筐;还有一种圆鼓形背篓,邓家人称为砣砣背篓,这种使用得少,需要背运封口的物件时才使用它。

背篓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篾匠将竹子从林中砍回来,然后破竹,划成不同规格的竹片、竹梗、竹条、竹块,根据需要细划成各种背篓所需要的材料编织而成,对于花背篓,则是在编织前,将竹条染色而形成的。



千百年来,邓家人就这样背着,背篓是他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即使到了交通和运输工具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老一班的人,在田中收获时使用,在山上砍柴时使用。


背二哥是长期从事背运工作的人,没有公路的年月,邓家乡的外来物资有两条通道,一是长江巫峡培石码头,沿培石乡葫芦垭、侯家坡、笃坪的对合、腰栈和长槽村,经邓家乡到达湖北楂树坪、官店。这是一条过境古道,是川盐入楚的通道,现存的邓家乡的背二哥很少走这条古道,因为它比抱龙到邓家要多30公里路程,有90公里长。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邓家乡炼出的生铁块,是通过这条古道背到培石码头的。邓家乡的近代背二哥主要是走的另一条较短的古道,即楠木、阴坡洞这条峡谷通道,只有30公里。这条通道是从巫峡边的青石码头起步的,抱龙作为一个二级转运站,路途要短得多。



邓家乡的背二哥中有许多大力士,如今已80岁的张太林、78岁的谭祖光,曾经共同抬过一根1020斤的树。张太林背的最重的是620斤,在背运硫磺矿时,有人打赌,他如果将这一堆硫磺矿一次背到场镇上去后,给他1元钱,那时候鸡蛋1分钱一个,十元的票面都还没有。张太林心想:把这些背上去后,运费是每斤2分,再加上这1元,有赚头,于是,毫不犹豫的将它背到了目的地,赢了这1元钱。长途背运,张太林曾背过488斤,从邓家乡将一个劁了的母猪背到抱龙镇,路程是30公里。



背二哥的生活十分清苦,吃的是自带的玉米面,喝的是山泉水,上坡下坎,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流不尽的汗水,说不尽的辛酸。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强,背二哥逐渐消失在历史烟尘中,将他们演绎成艺术,转变成文化,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这不舍的背篓情,被邓家乡的文化人,发掘出它的文化,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也将它搬上了舞台和屏幕。


背二哥号子的传承人是向文轩,他不仅能背,也善于总结背二哥的历史文化,利用邓家乡的民歌,发掘改编了背二哥号子,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向文轩也被列入市级传承人。



邓家乡的文化中心主任易美佳,是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文化人,2001年巫师毕业后,在邓家乡担任教师,被重视文化的乡领导发现,转行担任了乡政府文化专干。他不负重望,将背二歌号子,改编成舞蹈《背篓情》,首先在自己乡内的舍把节节庆活动中演出,在2013年的巫山县第七届国际红叶节开幕式演出中,也被选中,登上了晚会舞台。2015年,被央视《美丽中国》专栏相中,《背篓情》登上央视。


上央视可不是个简单的事,特别是在背篓的制作上费了不少功夫,根据美编的要求,这个背篓必须是可以容纳6人在里面表演的大背篓。邓家乡的篾匠师傅向良红,根据图纸,花了一周的工夫才编成,为了保证它的坚硬,竹条内隐藏了钢筋,最终,一个2米高、直径1米多的圆柱形大背篓编成了,专车运到中央电视台,运费就花了2万多。这个背篓,可能是世界之最了。



在邓家乡,不仅背二哥被演绎成艺术,还有夯墙号子、土家风俗、摆手舞,都被易美佳改编,搬上了舞台。在2016年5月30日的巫山县第二届广场健身舞总决赛中,以土家爱情风俗改编的《木叶情歌》荣获一等奖。2018年的三八妇女节晚会,根据邓家乡的摆手舞改编的舞蹈《摆呀摆》也获得好评。



邓家乡的土家文化,就这样,被热爱土家文化的人发扬光大!

(本文插图舞台表演内容由易美佳提供)


往期精彩话题

邓家乡:铁树开花蛇盘山

 欢迎加入巫山报社播报方阵,QQ群号:464289849;   微信群,加小编微信号(L0717W)拉你入群,验证信息写:入群。在群里可以投稿、报料、曝光(一经采用,即奖励20——200元)、摆龙门、捡趴活,快来一起愉快玩耍吧!突发事、不平事、感人事等在线记者:18996597535。


主办单位:巫山报社

执行主编:魏明尧

责任编辑:徐媛

法律顾问:重庆抉择律师事务所 向东   

电话:13996558727

报料|发布信息|推广合作请联系微信 L101389601

新媒体广告合作电话/微信 18996597592


巫山报社郑重申明

巫山报社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巫山报社全媒体(巫山报、巫山手机报、巫山网门户网站、融巫山微信公众号、巫山之声微信公号、巫山APP)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页面设计等)的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巫山报社书面许可,对于巫山报社全媒体所有内容,任何个人、单位不得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使用,否则,巫山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果觉得不错,请留言(反动、谩骂、流言蜚语之类恕不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