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沿线货物贸易10年有望翻番

2015-05-09 战略与政策论坛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习近平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倡议。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步入全面推进阶段。以互联互通为抓手,以金融合作为前导,激发大市场活力,共享发展新成果。

随着外贸增长压力持续增大,“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新的助推器。商务部近日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5年春季)》显示,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26%。初步预计,未来10年这一数字有望翻一番,突破2.5万亿美元。

  报告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球贸易总体下滑,中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但受进口价格大幅下降、部分重要产品进口数量减少影响,进口降幅较大。2015年,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具备增长的基础条件,但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没有根本改变。

  在高端产业领域,发达经济体利用科技、人才优势抢占新兴技术前沿,促进“再工业化”,开拓国际市场,已取得明显成效。过去5年间,美国出口额年均增长9%,欧盟出口额年均增长8.2%,均超过全球出口总体增速。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周边新兴经济体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出台优惠引资政策,主动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促进出口快速增长。

  汇率因素也成为干扰中国外贸增长的原因之一。一些国家把汇率作为提振出口、刺激经济的重要工具,力推本币贬值,导致人民币被动大幅升值,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1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4%,2015年一季度又升值4.2%。

  在这一背景下,对外投资合作对贸易的带动作用增强,成为中国外贸新的增长点。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以“一带一路”沿线为例,2014年,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5亿美元,占全国的12.2%,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到644亿美元,占全国的45.2%。国际产能合作启动实施,将有力地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零部件、工程物资等出口。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具体包括:扩大相互市场开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平台,扩大双向投资规模;深化各种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积极探讨建设新的自由贸易区;依托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等合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让合作成果尽早惠及沿线各国人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