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府“从善如流”智库“如鱼得水”

2015-05-20 安邦咨询 战略与政策论坛

1.中国“全面稳增长”时代到来

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低迷状态,进入第二季度后仍在延续。近日公布的多个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据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从贸易部门了解,5月上旬贸易领域显示的经济景气更差。

除了贸易数据大幅下滑之外,作为刺激经济主力的投资增速也在放缓。今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2.0%,增速比1-3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2014年全年投资增速19.6%、15.7%,2015年的投资增速下降十分显著。

货币供应数据也不理想。尽管央行连续放宽货币政策,但是M2同比增速依然跌至了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

消费虽然被寄予厚望,但消费增速却在持续下降。今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月降低0.2个百分点。而从2011年开始至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速清晰地拾级而下——从17%以上滑落到15%左右,再降至13%以上,再到12%左右,从2015年开始掉到了10%左右,增速已逼近个位数。

最新公布的用电量数据也显示,今年1-4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7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4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第二产业用电量12305亿千瓦时,下降0.8%;第三产业用电量2287亿千瓦时,增长7.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477亿千瓦时,增长4.0%。2013年7.5%,2014年3.8%。

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关注。5月1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部门和地方开展政策执行的督查工作。根据会议安排,将对部门和地方开展重点督查,坚决打通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落实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重大政策和改革尽快落地、重大民生任务尽快见效。已经安排但未得到落实的投资计划,将是重点督查对象。

从投资到位资金情况看,1-4月份,国家预算资金增速7.2%,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速有所提高,但仍为-2.1%。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加大了稳增长力度,国家发改委去年第四季度审批的项目就有上万亿之多,不过这些项目有相当一部分还未落地。投资放慢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过去的项目欠款还没还清,政府从民间融资难度加大,在融资和债务压力下,地方政府对承担大型项目的压力感到有些发怵。

这一轮国务院的重点督查,是直接为稳增长服务的。去年6至7月,国务院曾派出8个督察组,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工作督查。最终2014年全年经济增速为7.4%,完成了7.5%左右的目标。李克强总理曾总结,去年上半年的督查是有效的,对全年经济保持合理增速起了关键性作用。在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为了保证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督查将会更加严厉。用李克强的话说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督查不要怕得罪人。督察组下去要担负这个责任,该办就办,奖罚分明!”

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团队看来,为了避免经济跌破经济增长下限,中国已开始进入“全面稳增长”的时代。中国将不断强化投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会越来越宽松,中央政府也将出台更多政策来应付债务问题,甚至不惜实施“中国版QE”。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深化,中国“全面稳增长”的时代正在到来!

2.从国务院25号文看政策波动性

去年12月以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62号文”弄得地方和外资焦头烂额,投资者抱怨政府说话不算数,地方政府抱怨国务院文件让他们被迫违约,甚至有台商抱怨,62号文可能引发世界上最大的政府违约诉讼纠纷。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对这一政策进行过持续跟踪。我们在基层地方调研后多次在研究简报中建议,执行62号文应该保持政策弹性,一是考虑地区差异,不能搞全国性的“一刀切”;二是在执行中应该新老划断,为全国公平市场的形成留出过渡期。

随着这些意见反馈到国务院耳中,高层政策部门开始考虑政策调整。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部门就开始透出政策执行时可能会有弹性的信息。此后李克强总理在福建视察时又给台商吃了一颗定心丸,称会考虑过去承诺给台商的优惠政策。日前,国务院又发出了《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简称“25号文”),对62号文的内容进行了大幅修订,相关调整内容如下:

一、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要逐项落实到位。二、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有规定期限的,按规定期限执行;没有规定期限又确需调整的,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把握节奏、确保稳妥的原则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执行。三、各地与企业已签订合同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对已兑现的部分,不溯及既往。四、各地区、各部门今后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除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事项外,涉及税收或中央批准设立的非税收入的,应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其他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其中安排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五、“62号文”规定的专项清理工作,待今后另行部署后再进行。

虽然安邦研究团队一直建议政府执行62号文时保持政策弹性,但国务院做如此大的转弯仍然让人有些惊讶——25号文的内容不仅搁置了62号文的主要政策内容,还暂停了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工作。在短短5个月内出现两个几乎完全相反的政策,的确让市场感到意外。安邦研究团队在向一位地方市委书记(安邦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沟通了此事,这位书记表示,25号文的出台真正体现了(中央)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开明的态度,“很受鼓舞”。根据我们的调研,大多数地方政府都会因为25号文而松一口气。

客观来看,25号文的出台有利于新常态下的地方短期发展和招商引资,使得地方的政策得以平稳延续。但与此同时,也让市场看到了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时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对任何一届政府来说,在半年之内以一个政策否定了另一个政策,这是比较罕见的。在我们看来,这可能与决策咨询过程中的调查和研究深度有关,也与决策部门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关——可能并未预料到新常态下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如此之大。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近半年来受制于62号文的地方优惠政策及执行,重新获得了空间,地方可以继续以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招商引资。不过,与过去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现在地方财政状况已经今不如昔,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这对于需要依靠地方财力去支撑的优惠政策来说,很可能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即地方政府有心优惠,但政府财政已经没有能力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25号文反映了国务院“从善如流”的气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显示出政府决策时的波动性。虽然相当一部分优惠政策得以继续实施,但对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财力是一个考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