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2015-06-11 万劲波 战略与政策论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和应急处置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的汇报;确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增添企业活力,拓展发展新天地;部署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信用。

会议认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坚持改革推动,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促进生产力水平上新台阶、开辟就业新空间、拓展发展新天地。

一要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的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和投向创新活动的天使投资等给予税收支持。将科技企业转增股本、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试点推至全国。

二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鼓励发展相互保险。发挥国家创投引导资金的种子基金作用,支持国有资本、外资等开展创投业务。

三要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营造创业创新便利条件。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留出空间,不得随意设卡。

四要盘活闲置厂房、物流设施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发展创业孵化和营销、财务等第三方服务。

五要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双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和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创业创新加油添力。

李克强对全国科技活动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
激发亿万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创业创新热情

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式5月1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展15年来,已成为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品牌,为推动全国科普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的活动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契合时代大潮,很有意义。科技发展和普及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进一步激发亿万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创业创新热情,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拓展创业新空间,汇聚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万劲波

最近,“印度森林之子”的故事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谁也没想到,仅仅因为印度16岁男孩Jadav Payeng三十多年的努力,当年干涸的沙地,今天已变成一个占地550公顷的茂盛森林,面积接近两个颐和园。Payeng的成功,既深深植根于他对自然生态规律的尊重,也深深根植于他坚定的个人信念和持久的内在兴趣。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创新经济的“森林”行列,新兴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跟进,抓紧“育苗造林”。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兴盛创业、创新,同样需要从深植“一颗颗创业、创新的种子”开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逐渐形成“森林”一样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创业、创新的氛围和风尚。

  5月7日,李克强总理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要求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军民融合及“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明确要求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在英文术语上,企业家与创业家相同,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相同,且常常相互混用。它们源自法语“Entrepreneur”,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经典意义上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具有经济意义的“新价值创造”。现在,创业、创新已经泛指一切“新价值创造及实践”行为。如“研究创业家”并不意味着直接去赚钱,而是强调研以致用,以知识与智力造福社会、服务大众;“社会企业”则追求“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事实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加剧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对社会发展,尤其是在造福弱势群体、缓解贫困与社会不平等方面的负面作用和正面潜力被经济利益所遮掩或者被人为忽视。有利于社会创新、包容性创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同样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激励支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社会化的创业和创新——不仅要生产更多“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服务,还要有能力生产更新颖的高价值产品和提供更新颖的高价值服务,以满足瞬息万变,且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分散化、时尚化和绿色化的社会需求。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带来新认识和新手段,创业和创新还需要冒风险推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虽然社会希望进步、欢迎创新,但由于惯性和风险,往往难以改变,直到有力量迫使它改变。这个力就是创新驱动合力!每个人都是时代潮流的一分子,个人正能量和“价值创造”行为正向汇聚,就能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基于我国科研力量主体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现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探索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以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提高创业成功率。

  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来看,总理强调,国家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让科学家“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夯实基础研究“地基”,攻克一批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才能持续以更多高水平原创性成果推动应用研究和产业升级。

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看,总理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意味着政府部门的改革除了努力工作,还要方向正确,要持续清障搭台,充分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5年5月11日第1版要闻。被中国科学院网、科学网、求是理论网、和讯网、央广网、中国教育咨询网、天津网、重庆人大网等网站转载。】


创新创业“大众化”让民间发明人如鱼得水


“我认为志刚书记讲话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创新来说,体制内外终于平等了。我们发明协会的发明家再也不用觉得自己是体制外的了。”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的接话引起会场一片欢快笑声。

第九届“中国发明家论坛”23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开幕。曾任科技部部长的朱丽兰已担任发明协会两任理事长。对体制内外科技创新都有深入了解。有感而发的这番话,应是说出了“体制外”发明人的心声。

开幕式上,发明协会首先宣读了《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众创服务平台”倡议书》,表示要建立“众创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众创交流平台”,设立“发明创业基金”。

随后,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讲话。他们的发言都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且都脱离讲话稿,内容丰富。

王志刚用自己的所见所感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落地。”他说,以前是小众创新,而从他到中关村的创客空间和天津的考察看,现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蔚然成风。

“从商场大楼到废旧工厂,再到咖啡厅,到处都是创业的场所,而且以年轻人为主,充满活力。创新创业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王志刚说。

他说,此前国务院已经发布支持创新创业的文件,接下来是怎样更好落实。此外,应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持开源软件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科技资源共享的空间。

路甬祥则接着朱丽兰关于“体制内外”的话题说道:“大学等体制内的科研机构很重要,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体制外的民间发明同样重要。乔布斯是体制外的,雷军是体制外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他认为,体制外的好处是束缚少,更有活力,这符合创新需要充满想象力的特点。

路甬祥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人。让每一个创新创业者,不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不论是教授研究员,还是民间发明人,都拥有梦想成真的公平机会,使发明人才不断涌现,发明成果惠及民生,使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伟大实践,提升我国创业创新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应对全球竞争的经验和勇气,造就一大批具有新思维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创业者和发明家,为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操秀英)来源:《科技日报》2015年04月24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