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制造:改革创新与转型升级

2015-06-24 战略与政策论坛

李克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
以改革创新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用转型升级推动发展迈向中高端

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李克强详细了解“华龙一号”等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他说,核电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佼佼者,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绿色清洁能源。他强调,发展核电的头等大事是安全,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最高标准进行设计、验证、建设、运营,确保质量一流,绝对安全。

李克强通过视频连线向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和建设工地一线员工表示慰问。他勉励大家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创新成果在示范运用中树品牌、建信誉,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与相关国家优势互补,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李克强听取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大装备研制和标准制定、“互联网+制造”等情况介绍。他说,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加快“再工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我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度过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期,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支撑。

随后,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作了汇报,李克强对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所做的大量工作予以肯定。他说,中国制造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中功不可没,但要看到,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更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

一要打造创新驱动新优势,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释放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巨大创造潜能,推动更多企业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二要打造智能发展新优势,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

三要打造质量成本新优势,增强工业基础能力,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的质量性能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制备水平,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四要打造绿色制造新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业效能和清洁生产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相关国家需求,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等,带动中国装备协作配套“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促进中国制造升级。

李克强强调,塑造中国制造的新优势,必须释放改革红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打开更大空间,既要有助提升大型骨干企业竞争力,又要助推中小微企业破茧成蝶,让他们在制造业升级发展中大展身手并带动更多就业,服务和监管都要适应这个要求。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组织结构、运营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制造业强国。

【李克强:中国经济迈入中高端要接受消费者选择和检验】李克强总理15日在工信部考察时了解到,某服装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去年销售额超60亿,增速达150%。总理说,个性化消费在中国正蓬勃兴起,产品将面临消费者更苛刻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要接受消费者的选择和检验。


《中国制造2025》出台的社会背景

中国制造当前面临微妙的处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一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推行“工业4.0”的升级方案,它们工业基础原本较强,中国的追赶无疑会更加辛苦;另一方面,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充分发挥劳动力便宜、商务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部分中国传统制造产能的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在国际竞争领域不得不“两面迎敌”,在高端制造业上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在中低端制造业上与发展中国家短兵相接。正因如此,《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它需要同时解决两方面的难题,让我们的高端产业更具综合优势,让中低端产业摆脱成本竞争。

《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结构“一二三四五五十”

“一”就是一个目标,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就是四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第一个“五”是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

第二个“五”是实行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强化基础工程,即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十”就是十个领域,作为重点的领域,在技术上、在产业化上寻求突破。比如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如说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比如说航天航空这个领域,比如说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等,选择了十个重点领域进行突破,这就是整个中国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