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环境问题需有环境共识和共同行动
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第六届“SEE生态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颁奖礼后发表了主题演讲,吴敬琏认为,“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跟我们增长的模式,经济发展的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从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去解决;要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还要形成一定的环境共识,比如柴静拍雾霾的片子,不能动辄声称是‘境外敌对势力策动的',而难以形成有效讨论。有了共识,还必须继而采取共同行动。”
吴敬琏认为,人类要生存,起码要有土地,要有新鲜的空气,要有淡水,但“这些条件在我们这里都已经成问题了”,虽然最近两年我们的环境有点变化,但是我们没有到恶化转向逐渐改善的局面,“这是非常危险的”。他认为,生态的恶化,不是个别的因素造成的,它是总体性的问题,是跟我们这个国家,特别是因为跟我们这个国家的增长的模式,经济发展的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大致上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就一直采取主要靠投入资源的办法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这样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就注定了它会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因为依靠大量的资源消耗去推动经济增长一定造成两个结果;一个是资源的耗费和衰竭,另外一个是环境的破坏。”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1995年起我国就已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但迄今过了20年,这个问题仍然没得到解决。
吴敬琏还表示,尽管有乐观的人士认为,环境如果持续恶化,会教育年轻人成为环保主义者,有利于形成环保共识。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比如年初柴静拍了关于雾霾的纪录片,到了最后“讨论的不是雾霾,而是讨论柴静了”。
吴敬琏认为,改善环境需要全民参与,但是,要形成共识又很难,提高全民的环境自觉需要包括环境公益机构在内的专业组织,去“帮助我们全国人民提高整个环境的自觉,来保卫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