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未来五年最大的难题是去杠杆化

2015-09-08 战略与政策论坛

凤凰财经讯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4月24日表示,中国在未来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并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太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引起的。


楼继伟是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清华中国经济高层讲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称,现在中国关键的任务是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6.5-7%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就要求我国在未来的5至7年的时间里,做好全方位改革,解决市场中仍然存在的扭曲。


对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楼继伟主要列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是农业改革,减少对粮食的全方位补贴,鼓励农产品进口。楼继伟称中国人总有战争思维,认为一旦发生战争,我国当前大量进口农产品会被阻断,但他认为即便发生战争,也能靠“换草退耕、还湿退耕”来保证农产品库存。因此目前应鼓励农产品进口,才能进一步转移农村的劳动力,弥补制造业、服务业的劳动力短缺,使工资增速低于生产率的增速。


二是户籍改革,要从法律的角度,打破迁户口的障碍,让各地允许租房落户。他说,国务院于2014年7月颁布的户籍制度改革文件,截至目前为止只有14个省市出台了落实方法,但人们最愿意落户的省份却没放开。因此,为了打破劳动力流动的一些阻力,国家要提供教育、医疗等资源,让转移的人口真正稳定到城市里面去。


三是劳动关系改革,不能像欧美国家,员工以区域或者行业为单位进行联合,与雇主强势地谈判。要让企业和员工个体决定,增加就业的灵活性。


四是土地改革,农村建设用地(分为宅基地、工业用地、集体的经济用地)交一笔钱以后,就能像城镇土地那样流转。在土地交易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征地拆迁,而由农民应自主决定,并和买地的一方谈判,怎么再就业,怎么交社保领社保。


五是社会保险改革,要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以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真正建立“多交多得”的机制。因为1997年以前,社保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国企职工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只有靠划拨国有资本才能解决之前未交部分的亏欠。而目前的社保制度的给付、收缴、投资收益及替代率等比率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不然我国将过不去即将到来的快速老龄化。


楼继伟认为,如果完成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关于2020年的任务,我国将绕开“中等收入陷阱”,但同时他也提出其中最大的难题是去杠杆化的问题。他提出不能再积累杠杆率,否则高杠杆爆发之时是无法收拾的。


CNBC网站2015年9月4日发文指出,其实国际市场动荡的根源并不在中国的经济减速等问题,恰恰相反,中国的问题和市场的动荡都是全球去杠杆化进程使然——当初,美国等发达国家央行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政策迫使资金流入新兴市场,造成套利交易盛行和新兴市场信贷疯狂扩张,而当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整个套利交易过程反转过来,演成全球去杠杆化,才造成了一系列的混乱和冲击。


凤凰财经综合2014年11月7日李迅雷发文指出,2009年中国为应对次贷危机对本国的影响而采取大力度刺激政策至今,所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债务水平大幅上升,不仅是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大幅上升,而且还包括政府、金融部门和居民债务量的大幅上升。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就必须去杠杆,中央政府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为何不敢去杠杆呢?高层主要是担心此举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比较一下欧美国家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的货币政策,基本上也都是选择了加杠杆,如美联储的连续三次的采取量化宽松(QE)的货币政策,欧央行及欧盟各国也纷纷采取类似的量化宽松(如LTRO、OMT等)政策。因此,躲避危机和维稳似乎成为所有国家的一种本能之举,谁都有根治结症的意愿,但事到临头,还是只选择治标——加杠杆,只是将风险延后而不能化解风险。从过去10年来看,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已经逐步放慢了,而与此同时,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债务规模却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说明中国经济不断加杠杆也无法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由于社会投资回报率下降,不断加杠杆的后果是形成一批僵死企业,这是过去日本举债模式的教训。美国则是企业去杠杆,美联储通过QE购买MBS来刺激经济,则比日本发行国债和地方债更有针对性。因此,今后中国应该是转杠杆,而不是简单加杠杆,在转杠杆的过程中,应该借鉴日本和美国的经验教训,注意杠杆率和债务结构:企业部门应该去杠杆,积极推进破产重组和国企改革,提倡债转股,打破刚性兑付;要约束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提高债务运用透明度,降低举债成本,而中央则可以继续加杠杆;金融业则应该放松管制,发展直接融资,同时抑制间接融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