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父的心总是盼望儿女平安幸福

2016-06-19 战略与政策论坛

父爱如山,爱得深沉,意味深长。

父爱如海,爱得深邃,源远流长。

父亲节源于美国,算是个“舶来”的节日,与母亲节的热度相比,父亲节往往显得冷清许多。在中国,描写父爱的文章数量远远不及母爱的数量多,入选中学教材的朱自清散文《背影》无疑最为经典。“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父亲虽不像母亲那样总是对我们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但如山的父爱永远是我们可以依靠的肩膀,只要有爸爸在,我们就不会害怕......有报道针对孩子的教导把父亲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缺席型。这些父亲非常地忙碌,也许他有对孩子的想法,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是缺席的,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没有和孩子真正地成为朋友,没有真正承担起父亲应有的责任。所以他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冷淡。

第二种,权威型。这些父亲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老大,有权威。常说“我是老子,我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做”,“不管你对不对,反正我说了你就得去做”一类的话。

第三种,情绪型。这些父亲是随着自己的情绪管教孩子,我高兴了就把孩子叫过来,像小狗、小猫一样跟他玩一玩、讲一讲、说一说,不高兴了就让孩子到一边去。他们是随着自己的情绪,不知道怎样按照圣经来教导孩子。

第四种,控告型。这些父亲虽然很爱孩子,但是不管是说好话还是坏话都是以责备、教训的语气,总是常常指责孩子。虽然他很想表达爱,但是常说的是“你就是不行”,“你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你就是没出息”等等,总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第五种,慈爱型。有少部分父亲是慈爱的,懂得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

父亲对孩子的爱应是接纳的爱、永不放弃的爱,给孩子以信靠、安全、教导,彼此信任。路加福音15章11节到32节,记载浪子归家的故事,小儿子因贪恋“罪中之乐”,对外面的世界心向往之,在父亲还在世时,便索要自己那份家产,对父亲的权威提出挑战。最后,虽然父亲如他所愿将家产提前分给了他(当地的习俗是只有父亲去世时才可以分家产),但好景不长,最后小儿子竟然沦落为奴,与猪抢食的悲惨境地。在吃不饱、穿不暖,生存已成问题后,他忽然想起了曾经对他并没有吸引力的家。此时的他,并不奢望父亲的原谅,只求成为父家的一个奴仆,换来一顿饱饭。未曾想,慈爱的父亲早已在门口望眼欲穿,他伸出膀臂,拥抱他所爱的孩子,为他宰肥牛、戴戒指、还招呼所有人与他共同欢庆。这位父亲为他儿子所做的这些事,都是为了表明他期盼儿子回到家中。浪子可以享受儿子身份的一切权利,他不再是奴仆的身份,乃是儿子的身份了。这就是为父的心:无论儿女之前有多少过错,只要他能悔改,回到自己身边,以前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浪子回家了。这提醒我们今天的父亲,应该如何爱你的儿女呢?也提醒做儿女的,父亲这样爱我们,我们又如何作出回应呢?

父亲的爱也许不像母亲那样嘘寒问暖,但这爱是长阔高深的,也许没有表现在言语中,但从行动中你一定会体会到这份沉甸甸的温馨!我们中间有多少父亲,还记得你的孩子第一次喊你爸爸时你的感觉呢?可能当时还记得,一旦孩子长大了,你就忘记了。无论怎样,那里面有很多爱和幸福,也包含了责任。

马太福音7章11 节说:“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 吗? ”马太福音7章7节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浪子的父亲无私地爱着小儿子,小儿子无疑是幸运的。其实我们每一个,都有一位同样慈爱的父亲,他就像这个父亲待浪子一样,爱着我们每个人,只要我们愿意相信,愿意回家,他随时准备接纳我们,为我们披上义袍、戴上皇冠、与天使共同欢庆这一快乐之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