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StrategyPolicyForum Intro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世界大势所趋、发展形势所迫。论坛联合相关部门、大学、院所、企业及地方智库的中青年学者,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交流。论坛理念:守正拓新 聚焦国家创新政策;资政明理 服务国家创新战略。 ■演讲人:胡鞍钢 ■地点:光明日报大会议室 ■时间:二○一五年七月 胡鞍钢 1953年生,十八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等社会职务。从1985年开始从事国情研究至今已有30年时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今天,我将围绕着“一带一路”的主题谈谈我的看法和认识。   如何来认识“一带一路”的本质性特征呢?我用了两个关键词:一是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地理革命”;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到重塑沿线国家经济地理,进而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二是从国际关系的视角看,开启了一个“共赢主义时代”。   从“一带一路”的背景来看,为什么是由中国领导人所倡议?又为什么被沿线国家所接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正在走进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又成为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成为世界及各国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命运共同者。中国带头倡导共赢主义,势必会极大地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使世界各国受益。从长远视角和基本趋势看,的确发生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地理革命。 从战略设想到拉开序幕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中国战略”。确切地讲,一是中国的大战略,中国大战略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两个“百年目标”而最有效的发挥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这是对全体13.7亿人民、7.7亿从业人员、7200万市场主体的总动员。   二是中国的全球战略,西方人总问我们:你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底你们有什么样的全球战略?服务于什么的目的?与美国有什么不同?美国将“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列为其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由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意在重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所涵盖的内容与贸易自由化的水平都远高于正在谈判中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是依照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的贸易规则新标准。TPP与TTIP一旦形成,现行多边贸易体制有可能会被边缘化。况且,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被排除在TPP与TTIP的谈判之外。“一带一路”战略与二战之后由美国所主导的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又有根本区别,后者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体现的还是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宗旨就是“互利共赢”,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全球的发展进程中和结果中,因为中国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外溢性,会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进而带动全球的发展。是一种基于“共赢主义”思想的国际发展合作新模式。   三是中共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升级版,从和平发展到共赢发展,从中国的空间布局到全世界空间的大布局。这不仅主动适应了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而且前瞻性地积极推动了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地位、领导地位,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首次。   那么,“一带一路”建设设想由何而来?怎样才从“中国设想”到沿线国家不同凡响,合作落地?又是怎样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到拉开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大幕?这里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及影响: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首次倡议: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他还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形成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我称之为中国的“世界倡议”。   为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深化研究“一带”战略,于同年12月1日提交了《打造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与路径》的《国情报告》(2013年专刊第22期)。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与时空跨越为一体的历史超越版;在战略内容上,它是集向西开放与西部开发为一体的政策综合版;在战略形成上,它是历经几代领导集体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当代升级版。我们还提出了“五通”的建议: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2013年11月,“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抓紧制定“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作为国内专家,我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等组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专家意见征集会,提交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的咨询报告。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作主旨发言时再次提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他还特别提出要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同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首次提出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那么,什么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声音、中国元素?中国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什么公共产品?中国又如何提供区域性、全球性公共产品?   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讲演之后,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愿景与行动》既是中国第一个对外投资行动规划,又是第一个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规划,不仅对重振亚洲、非洲、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积极的短期的正能量,还会对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乃至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将产生积极的长期作用和深远影响。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领导人前后密集的访问了20多个国家和两大地区组织(东盟、欧盟等),直接与沿线主要国家领导人进行双边与多边会晤,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主动了解并与各国发展战略合作对接,亲自考察中方与海外的重点合作项目,直接使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务实地签订了各项合作协定。每个合作协定都是具有投资含金量、价值含金量,成果丰厚,对双方又都是实实在在的。   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就是倡导共赢主义,其宗旨就是共同构建、互联互通。   从全面对外开放   到倡导共赢主义   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会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它与通常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有什么不同呢?有哪些重要的特点呢?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是全面开放的新型国际合作,也就是说它向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沿线国家,还是域外国家,均可通过参与共建,为本国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这不同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对内是开放性的、平等的,但是对外是排他性的、不平等的,而“一带一路”则对所有参与方都是开放性、平等性,因而就有包容性。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是互利共赢的,也就是说它的所有参与方都是基于非零和博弈规划,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均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无论国家或地区大小,无论人口多寡,无论穷国富国,无论不同文化,中国都愿与其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至少有三种方式:一是是双赢模式;二是多赢模式;三是共赢模式。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互联互通,尤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诚如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中国都愿意帮助沿线国家改善和修建各类基础设施,使亚欧非大陆之间真正能够互联互通,以此促进货物贸易增长、服务贸易增长、直接投资增长,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   第四,“一带一路”建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区域合作。它贯穿亚欧非三个大陆,一头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是世界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的中东、北非、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第五,“一带一路”建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这包括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又分成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而“马歇尔计划”只有十几个国家,不足3亿人口,只实行了4年时间就中断了。中国作为上中等收入国家,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丝路基金(4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000亿美元)、金砖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既可以帮助那些低收入、下中等收入国家,开发未来的特大市场,又可以与高收入国家合作,开发现实的特大市场。 “一带一路”建设将逐步结合政府开发援助、开发性金融以及市场配置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公共产品,带动沿线各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以中国的发展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视角看,中国从改革开放短短的30多年,就从世界第29位贸易体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充分反映了中国从半开放到全面开放,从浅度融入到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受益者。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从全面对外开放再到“一带一路”建设,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所倡导的“共赢主义”。互利共赢是不同于零和博弈,而是可重复、可持续、可信赖的非零和合作。这是基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文化的基因和历史的铁则。 从重塑中国经济地理 到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一带一路”建设本质就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极其深刻的、相互关联的重塑经济地理革命。   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首次提出了21世纪重大的发展思路,这是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新贸易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它提出了经济地理的三个特征:密度、距离和分割。密度指每单位土地的经济总量;距离指商品、服务、劳务、资本、信息和观念穿越空间的难易程度;分割指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商品、资本、人员和知识流动的限制因素。报告的结论是:这些经济地理变迁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功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应当对其予以促进和鼓励。   对中国而言,所谓有效地发动和促进经济地理革命,就在于促进规模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如城市化、开发区等,不断提高经济密度,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大大缩短物理距离和空间距离,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物流成本,实行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主体(实有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规模,增强专业化程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指周边国家和地区)、全球一体化;大幅度地消减绝对贫困人口,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地区发展差距等。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本质不仅是一场经济革命,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地理革命。这里我特别使用了“革命”一词,其含义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突出表现为:一是交通革命,特别是高速公路革命、高速铁路革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世界最长,到2014年里程分别达到11.2万公里(超过了美国9.2万公里)和1.6万公里(在建规模达1万公里);二是能源革命,特别是建成了覆盖国土面积最大、供电人口最多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国家电网;三是互联网革命,成为世界最大互联网用户国,2014年底,达到6.49亿户,约占世界30亿用户的21.6%;中国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2014年底为5.57亿户,约占世界24亿用户的32.2%,成为世界互联网普及化、缩小数字鸿沟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四是城镇化革命,城镇人口达到7.5亿人,比2个美国总人口还要多,比一个欧盟总人口(5亿人)还要多得多。   所有这些革命,都是在过去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所发生的,先是出现极大的不平衡,后是迅速地扩散、应用,进而开始趋同,大大促进中国区域一体化,导致地区发展差距从2004年之后开始持续缩小,全国各地区人均GDP相对差异系数从2004年的75.1%,到2014年降至43.5%(见图,图为演讲者计算),下降了31.6个百分点;也促进了中国城乡一体化,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9年开始不断缩小,从2009年的3.33倍,下降至2014年的2.92倍。   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来看,先是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后是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大大地重塑了中国经济地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发展战略,这就为“十三五”规划形成“4+3”新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2.0版本,使东中西一体化、南北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的格局更加突出,在进一步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同时,也向外全面拓展,推动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优先   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我们不大懂什么新经济地理理论或者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但是无论是领导人,还是地方干部,甚至连我们的普通老百姓都晓得“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并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它既是一个简单真理,因为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行部门和基础,又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真理,只有创新机制才能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   中国政府《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愿意帮助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这是由双方供求所决定的,的确是一个典型的“共赢主义”范例。   首先,不少发达国家正面临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沿线的许多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老化,已经落伍“高速铁路”时代。我访问过澳大利亚,所谓“特快列车”名不副实,远不及京沪高速铁路的300公里以上时速的“和谐”号。难怪《澳大利亚金融评论》(2015年6月30日)发表文章,题为:《中国的高速列车应该将澳大利亚的特快列车扫入历史》。目前,中国高铁不仅拥有世界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铁网,而且具有极其先进的高铁设备和高质量线路工程。中国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的国家标准》,还将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这就为中国大型装备制造“走出去”做了技术储备,也提供了国际标准。李克强总理访欧时表示,为支持欧洲交通和能源网络等建设,中方有能力也有意愿积极参与这一投资计划。   其次,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巨大的投资需求。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亚洲地区就有6亿无电人口,他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每年高达7000多亿美元。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世界水平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纵横交错,修建速度不断刷新纪录。 争当领头羊与主力军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将发挥主力军作用。   随着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迅速强大,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兵团”(100家,其中大陆92家,国企83家,央企59家),总体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兵团”(57家)。随着近年来,加快走出去,成为海外市场的“中国兵团”。据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尤其是在推动电力、轨道交通、建材等领域装备走出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工程承包输出国之一。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从2010年的1344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918亿美元,增长了42.7%。对外工程承包带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加速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2014年,中国共有62家承包商上榜世界250强,已有一家进入前十名,五家进入前三十名(见表)。   以中国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2014年国际工程营业收入达到132亿美元,在世界排位第9位,公司设计承建了全球10大集装箱码头中的5个、世界10大斜拉桥中的5座、世界10大悬索桥中的4座和世界10大跨海大桥中的5座,均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   以中国中铁为例,现已是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2014年排名世界企业500强第86位,排名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第28位。仅中铁大桥局就承建了2000多座桥梁,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   以中国铁建公司为例,2014年国际工程营业收入达到了34.86亿美元,在世界排位第39位。最近,中国铁建与尼日利亚签订沿海铁路项目总金额就达到119.7亿美元,不仅刷新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单体合同额最高纪录,而且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   以国家电网为例,早在2014年11月就成立了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电网互联互通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经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为突破口,积极开展项目合作与洽谈,扩大产品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推动中国电力技术装备“走出去”。   这些国有企业在全球市场展现了“中国承包”“中国工程”“中国制造”“中国品牌”。   任重而道远。中国国企特别是央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领头羊、主力军作用呢?我的建议是:   第一,认真落实国家提出的《愿景与行动》各项要求,并以此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引领方向和基本依据。   第二,通过调查研究,精心制定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和主攻方向,选择重点领域和国家与地区,筛选重大项目,筹集资金等。还要灵活地实施因国因业因企之策。   第三,积极创新“走出去”的落地方式,灵活采取贸易、投资、园区建设、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对外合作水平。   第四,创新抱团出海、联合出海、共同出海的出海方式,如上下游合作,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合作,服务贸易合作等。   第五,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稳健经营和资产安全。   第六,加快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国际企业,进而成长为全球企业,最大的瓶颈不是资金资本,而是国际人才资本(包括外籍人才)。既需要把国内人才送出去学习和锻炼,也需要积极吸引国际人才。以两条腿的方式来加快企业人才国际化。   第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大资源,创新国内国外两大技术。   将“中国技术”变为“世界技术”,“中国标准”变为“世界标准”,“中国制造”变为“世界制造”。 开启共赢主义时代   从世界性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来看,先后经历了500年前的殖民主义(Colonialism)时代;100多年前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时代,包括法西斯主义(Fascism),成为全球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二次大战之后70年来的霸权主义(Hegemonism)时代,先是苏美两霸,争夺世界势力范围,后是美国超霸、独霸,成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等根源。   与前三个时代相比,“共赢主义”时代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具有不公正性,而后者具有公正性;前者具有歧视性,而后者具有平等性;前者具有排他性,而后者具有包容性;前者具有对抗性,而后者具有非对抗性;前者具有冲突性,而后者具有和谐性;前者具有不可持续性、暂时性,而后者具有可持续性、长久性。   习近平主席主张共赢主义:“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中国的引领下,21世纪的全球将迎来“共赢主义”时代。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及各国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世界经济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的最大发动机;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发挥最大的影响,成为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最积极的力量。   (图、表均为演讲者提供 鲁钰锋博士、本报记者陈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6日 11版) 钟文平 2013年9月始,由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首倡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大战略迅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3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组织热情响应中国的倡议,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捷足先登,纷纷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政府抓铁有痕、紧锣密鼓,正在把一个既链接着人类文明厚重根脉,又灌注着充沛时代精神的伟大创想,转化为造福当代世界和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巨大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从构想提出,到落地实施,再到远景目标,无不渗透着文化的血液,体现着文化的力量,洋溢着文化的光彩。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源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自觉。只要稍微俯瞰地图,我们就会明白,高峻寒冷的青藏高原,漫无边际的瀚海沙漠、浩荡无际的大海大洋,都曾在自然地理上明显阻隔了东西方文明的接近。正是张骞、班超、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马可·波罗等为代表的一代代的文化使者和开拓者,突破艰难险阻,跨越自然极限,走出四通八达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欧亚非多样的文明形态连接起来,成为完整的地球文明的整体。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规模宏大的世界贸易大道,更是世界文明由独立发展走向交流融合、由局部积累走向整体变迁的历史动力和精神宝库。这种以平等、交流、互惠为基本特征的交往方式及其精神力量,只有等到东方社会很好地解决了自身的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问题,彻底改变了落后挨打的历史状况之后,才可能在新的平衡中重新迸发出耀眼的光芒。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以深厚的文化情怀、宽阔的历史胸襟首次在国际舞台上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一奉行共商共享共建精神的倡议正是优秀文化传统在新的全球交往时代的激活和赓续。 文化在“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推进中发挥着支柱作用。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人类的价值追求自然地渗透和包含在人类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中。现代以来,历经几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人类一切活动的交往和融合更加密切和深入,文化的创造性力量进一步凸现出来。在“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框架下,文化可以发挥两大基本功能,即有用之大用和无用之大用。作为经济活动最富创造力的部分之一,文化产业在世界经济板块中的分量日益加重,正如美国学者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一书中所断言,在后工业时代“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当代世界发达经济体中文化产业在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达到了两位数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实体经济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这正是文化的有用之大用。在“一带一路”承担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大合作内容中,民心相通主要凭借文艺交流、思想对话、人员互访、媒体合作、志愿服务等方式来奠定深化双多边合作的坚实民意基础,这些活动并不以创造经济价值为主要目的,但是在思想融通、情感维系、信用培植、共识滋养方面的价值无可替代,这正是文化的无用之大用。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从世界各大文明的源头开始,人类文化的景观就体现出追求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证统一。在公元前800多年的古印度典籍《奥义书》中,思想家们就憧憬着超越苦难轮回,实现灵魂解脱的“梵我一体”的极乐世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城邦制度的基础上,构筑了以实现正义和善为价值目标的“理想国”。文艺复兴的巨人但丁也曾系统地勾画了一个集中了罗马共和智慧和基督教超越性的,以最大限度保障人类自由和幸福的统一政权——世界帝国。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用“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来描述天下为公的大同梦想。正是在倡言“一带一路”思想的进程中,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运而生。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深刻、全面、系统地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月17日,在解决关于阿富汗问题的文件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东西文化的深厚背景上,中国思想如旭日初升,在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为全球治理打开了思想的维度和境界的支撑。 《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中国学者王义桅认为,如果我们把古代丝绸之路称之为全球化1.0时代,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2.0时代,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则开创了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化3.0时代。“一带一路”战略脱胎于人类文化的母体,符合当代世界文化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也为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和休戚与共的文明世界提供了可依傍的方案,正是当代世界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康庄大道,体现出深沉而强劲的文化力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7年04月07日。 附录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软实力(新论·聚焦“一带一路”)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把软实力建设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   作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新载体,“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其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和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亮点之一。在这条路上,中国不仅要致力于推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更要立足于发挥自身的软实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使之成为繁荣、合作、共赢的典范。   “一带一路”倡议,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现实的需要。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鼓舞人心,“一带一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建设“一带一路”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需要看到,“一带一路”刚刚兴起之际,外界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诸如“一带一路形成闭环”“一带一路是转移中国过剩产能”等评论甚嚣尘上。几年来的实践,以有力的事实驳斥了这些观点。“一带一路”正在建立起一个更加广泛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同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与多元性也决定了,要成功实现这一宏伟愿景,不能仅仅依靠硬实力,还需要依靠软实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沟通情感,取得各方理解、认同和支持,催生持续的合作,互利而长远。   未来,对照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把软实力建设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这首先需要注重以人为本。“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民心的相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人为本、凝聚共识往往可以打破地理的界限,因此,“一带一路”应建立在人的需求和人的尊严的基础上,建立在合作共赢、互助互学的基础上,并以此为起点,着力文化沟通。文化差异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差异,文化融合是最要紧的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文化为桥梁,可以更好引领沿线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合作。例如2014年,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通力合作,将三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软环境对接,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既包括规则对接,也包括技术标准的对接。截至2016年6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区协定,与56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未来,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对接:在规则对接方面,通过谈判和协商,与沿线各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使各个分散运行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和规则能够相互适配;在技术标准方面,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目标,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各种要素在不同经济体之间自由流动的障碍,采取便利通关的措施,简化海关、卫生检验检疫,推广电子化报关等手段,优化市场软环境。   “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需要我们以合作和共赢为基础,扎扎实实地致力于提升自身软实力,“软”“硬”协同,稳步推进。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04月06日。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专论]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引领未来创新发展方向 2.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3.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正式揭牌 4.中科院组建事业法人机构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5.李静海院长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夏季年会 6.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7.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学者应邀在第16届国际熊彼特学会会议做主旨报告 8.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9.优化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附:智库观点50篇】 10.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 11.“比排名更重要的,是智库本身” 12.以天下观天下——全球顶尖智库研究方向与趋势 13.潘教峰专访:从智库研究理论到科技智库建设 14.傅莹:国际战略智库期待“转型革命” 15.美国高端产业:定义、布局及重要性 16.总书记对智库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 17.张晓强: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高度专业化和机制创新 18.傅莹谈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19.智库建设在总书记心中有多重要? 20.傅莹:智库发展大有空间潜力 21.中国智库的时代责任 22.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的新地理 2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4.NSTC发布《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科技与创新战略》报告 25.中国科学技术“国家智库”的十个“首次” 26.民进中央和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务虚会" 27.国家使命  智库担当 28.建设有影响力的国家科学思想库 29.美军智囊启示录 30.成思危论智库建设和金融改革 31.李稻葵: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三大风险 32.习奥会迎来中美智库合作的春天 33.院士关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挥智库作用,促进科技决策 34.新型智库建设可以从阿里巴巴那里学到什么 35.上海的大学智库应该怎样建设 36.李稻葵:变革的竞争 37.世界著名智库军事战略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38.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 39.[专论]服务国家宏观决策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 40.城市咨询专家李忠:知识分子有责任帮助公众辨别真相 41.麦肯锡公司分析驱动全球转变的四大力量和十二项颠覆技术 42.本.伯南克在普林斯顿大学2013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43.国科大成立"未来技术学院"(附"未来科技大讲堂"第一期公开课) 44.《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在京发布 45.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46.2015年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聚焦9大战略领域之观察 47.如何为创新驱动提供优质人才服务 48.如何以人才驱动创新 49.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50.优化人才体制 释放创新活力 51.《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52.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53.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54.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55.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56.发挥科技战略情报在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57.首届中国特色镇智库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58.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59.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思想新实践 60.【专论】智库属性与范畴界定 61.“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专题研究第一次研讨会召开 62.[专论]决策背景复杂化态势与智库建设科学应对的探讨 63.中科院副院长张涛调研战略咨询院 64.“面向全球竞争的高新产业源头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专题研究第一次研讨会召开 65.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组织召开重大咨询项目研究进展交流研讨会 66.共享创新发展:第一届"中英创新与发展论坛"在牛津大学举行 67.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6年年会召开 68.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69.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70.中科院科研合作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四 71.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召开2017年度职工大会 72.习近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 73.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74.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75.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76.穆荣平:科技强国能力建设的政策思考 77.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 78.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79.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80.权威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文 8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全文) 8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83.“一带一路”沿线货物贸易10年有望翻番 84.“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 85.“一带一路”的核心并非交通设施 86.《习近平时代》(十九):“一带一路” 大谋略与大智慧 87.习近平: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88.开拓中巴经贸合作的新空间 89.2016“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90.TWAS第27届院士大会开幕 10位大陆学者当选院士 91.TPP的前景将由下届美国总统和国会决定 9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93.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94.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英文) 95.中科院战略咨询院组织召开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研判专家研讨会 96.习近平关于中国经济的8个判断和对智库建设的4点指示 97.中美科技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98.谁动了美国科技预算的奶酪 99.完善行政技术领导股权激励政策的思考 100.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101.技术转移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 102.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唱主角” 103.科研评价应放弃“科学管理”的思想 104.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105.白春礼: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106.刘伟平调研中科院战略咨询院 107.女科学家:困境与解决 108.11个自贸区, 你能得到这些大实惠! 109.徐匡迪:设立雄安新区热点三问 110.白洋淀水环境保护规划已完成 雄安不宜搞摊大饼式连片开发 111.千年大计!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112.河北全力打造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示范区【附各类新区名单】 113.权威人士和国内外媒体看雄安新区【珍藏版一】 114.权威人士就雄安新区建设答记者问【珍藏版二】 115.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116.“一带一路”英译更名背后的故事:中国更加包容了 117.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118.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