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供给改革”改什么

2015-11-20 龙金光 战略与政策论坛

“新供给改革”改什么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流视角正在从“需求分析”转向“供给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为“十三五”经济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将从重视扩大需求、进行短期刺激,转向重视要素供给,进行结构性改革。


从需求侧角度和供给侧角度去看未来的经济有何不同?吴敬琏认为,从需求侧也就是“三驾马车”去解释,认为增长或产出是由需求总量决定的,这种需求总量的变动往往是短期的,或者周期性的。而从供给侧、从增长的动力包括新增劳动力、新增资本和效率去分析,则可以看出一个长期的趋势。


中国政策制定者近期提出的“新供给改革”包括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内容。从增量上看,供给面改革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以及资本边际产出下降。比如,全面放开二孩对劳动人口的补充作用在长期或有所体现。


从存量上看,供给面改革应提升现有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错配造成损失。如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0-2013年间的4年里,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总和达到73亿平米,其中仅2013年当年的新开工面积即达到20亿平方米。如果开发商继续以此速度上新项目,那么今后5年,新开工面积总和将超过100亿平方米,远超出今后10年的新增住房需求,也大于过去15年(1999—2013年)商品房竣工面积的总和(88亿平米)。


对于化解房地产库存,中央财经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日前发表观点认为,这不仅是为了当期的经济增长,更主要的是为了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落户,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供给侧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缓解人工成本上涨压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特别是增加农民工一生当中的总收入。


同样,在钢铁、水泥、制船等制造业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意味着存量资本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炼油为例:按照现在已经在建的炼油厂计算,到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7.4亿吨,2020年将达到9.1亿吨,但平均开工率仅67%。另外,一些小炼厂——年炼油能力200万吨的有100多家。


在消费领域,新供给改革同样需要结合实际,以切实可行的政策进行指导。过去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维持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201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7600美元左右,已经跨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提升的背后是贫困人口的减少与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特征的另一变化趋势就是老龄化的加速,随着我国1949-1970年“婴儿潮”人口于2010-2030年步入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代际更替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后市场相关需求快速爆发。这些变化意味着供给体系在满足消费需求方面,需要更多的调整。


供给端改革亟待开展行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运行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预期和信心。“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意味着调控思路从短期稳增长向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转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