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大学问|张维迎:经济学错在哪里?为什么必须重建?

2016-01-10 张维迎 战略与政策论坛

本文是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天则经济所双周论坛上的发言。最近,张维迎教授出版了新书《经济学原理》,本文可以看做他对这本书主要思想和写作动机的介绍。经主办方授权,凤凰大学问精编本次演讲内容。

张维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员联合创始人、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责编:王晓燚-王德民(微信号demin0214)

以下是演讲内容精编:

我刚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是对主流经济学反思的结果。

我为什么要反思经济学?大致有几个原因:

第一,上世纪30年代有一次非常有名的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行性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分为两派:一派是米塞斯、哈耶克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另一派是兰格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家。兰格用新古典结构模型来证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可行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这场论战当中兰格已经把米塞斯和哈耶克打败,之后讨论非常少了。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整个计划经济崩溃了。

计划经济实验失败之后,该做什么?经济学家仍然用传统的新古典模式在做研究,似乎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人类付出了上亿人生命的代价搞了这场实验,就平平的过去了。这是我反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从这场大讨论当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真正证明计划经济可行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是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像熊彼特这样的人也成为社会主义者,还有像萨缪尔森也没有讲计划经济不会成功。这是为什么整个1990年左右苏东崩溃的时候,所有人感到惊讶的原因。

第二个促使我反思经济学的就是企业家是市场的灵魂,如果没有企业家,不可能有市场经济。我本人很幸运在80年代,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应该就是企业家的论文,这个比我写价格改革还要早。但是,我们知道主流的经济学里边是没有企业家位置的,主流经济学教科书里面连企业家这三个字基本都找不到。为什么市场经济当中如此重要的一种力量,在所谓的市场理论当中是没有的。

第三个促使我反思的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的理论,它已经成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依据。发改委干预价格有一套理论:市场要求充分竞争,要求完全信息,而现实中达不到充分竞争、达不到完全信息,所以市场失灵,政府要干预。政府给企业开了多反垄断罚单,当企业要并购的时候,汇源果汁和可口可乐要合并的时候,政府要审查,这个合并就没有进行。他有一个理论,就是市场要竞争就要反垄断,不反垄断的话就会阻碍市场竞争。

如果按照经济学反垄断的概念,或者市场垄断的衡量标准的话,如果中国有三家垄断要反的话,首当其冲的一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他们的垄断按照经济学的比重要比所有国有企业高得多。这促使我想我们经济学是不是有问题?为什么当我们的经济学结论运用到现实当中以后,我们目的是反垄断,但是实际上是反竞争了。

第四,中国现在仍然有好多经济学家特别主张产业政策,甚至有些外国经济学家也非常羡慕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但是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失败的,找不到成功的例子。这说明经济学没有理论能使我们认识到产业政策不过是计划经济的变种。

第五,上世纪30年代和2008年的两次大经济危机,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没预测到。如果说有预测到的话,基本也都是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像上世纪30年代米塞斯、哈耶克说危机会到来。2008年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劳尔斯怀特提醒了经济危机的发生。为什么发生危机?结论却是因为自由化,因为太多的放松管制。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重新反思自由化。经济危机推动反市场运动和加强市场干预的运动,在我看来是完完全全错误的。

为什么坚持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的经济学家可以看出问题,而坚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反而看不出问题?危机发生之后为什么是坚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似乎更有发言权?我们再比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家认为政府干预太多,是裙带资本主义导致了金融危机,但2008年经济危机得出的结论却完全相反。

最后,传统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制度变革上是乏力的,有缺陷的。因为主流经济学是利益模型,人的行为是利益推动的,所以改革一定是利益的博弈,既得利益者一定反对改革,支持改革的一定不是既得利益者。现实可能不是这样的,很多改革是既得利益者自身推动的。

这些原因促使我反思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可能出问题了。现在经济学的范式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不管有多少人在批评新古典经济学,但是最后走出来的仍然是新古典经济学。包括凯恩斯主义,包括芝加哥学派全是新古典经济学。

传统经济学对假设前提的认知存在错误

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仔细看它的假设,一个假设是资源、偏好、技术都是给定的。第二个假设就是信息是客观的、给定的,并且是完全可以获得的。第三,这个世界没有不确定性。第四,每个人都是同等聪明和同等理性的。

大家知道这些假设都是不现实的,如果你应该研究的问题,你把它排除掉的话,这时候你的假设就会有问题。

如果假定资源、偏好、技术都是给定的,价格就是一个参数,是非人格化的参数,不是一个选择变量。在这个情况下,经济达到一个有效的均衡就是靠价格、非人格的调节来达到。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就是循环经济,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市场只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

但资源配置绝对不是市场经济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市场经济的真正发展是变化的,不断带来新的技术,新的资源,不断改变人的偏好。我们今天消费的大量东西,比如每人一部手机30年前是没有的,所以绝对不是给定资源的配置,给定技术使得偏好得到满足。如果假设把这些东西排除掉了,就把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排除掉了。

如果我们假定信息是客观的,是完全的,给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企业家精神,微观经济学基本就是满足意识条件下的最大化求值问题,个求值用计算机可以解决。就是兰格证明社会主义可行性的基本模型,如果你这些假设证明市场是有效的,就可以证明计划经济是有效的,因为它完全是等价的。

市场需要,计划经济也需要,市场能满足,计划也能满足。但是兰格的错误是把经济学家研究市场的假设当做市场经济本身,这也是我们大部分经济学家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批评经济学的人容易犯的错误。所以,原来我写反思经济学的时候用了一个副标题就是我们经常把理论的失灵当作了市场本身的失灵。这个就是反市场的理论,你市场有效的就依赖这些假设,如果没有这些假设,怎么说明市场有效的呢,怎么不需要政府干预呢?

这些假设企业家是完全不需要的,因为企业家是要判断未来,他要创造信息、加工信息,在他没有创造的时候是没有这些信息的。比如传统我们说计算机有了,我们看需要多少计算机,偏好、生产成本计算出来。

但是没有企业家,计算机是没有的,计算机是企业家创造的,是市场过程中企业家靠才能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说有了计算机,我们怎么配置资源生产计算机,让每个需要计算机的人都得到满足都买到计算机。这就是假定这些条件都给定以后,市场完全就是一个均衡的问题,完全忽视了市场就是一个过程,就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特别强调的市场就是一个过程。

企业家就是这个过程的主导力量,他要决定生产,他要收集信息,他要做出判断,而且这些是主观的,不是给定的,你是没有办法完全计算的、完全加总的。我们知道兰格最后一本书是《市场与计算机》,兰格去世之前认为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在计划经济完全实现。

假定如果只有信息给定完全的情况下市场是有效的,自然推出来信息不完全市场就会失灵。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为什么那些所谓新的经济学,信息不对称理论本质上是新古典的,他是从新古典的模具出来之后,然后导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而已。

如果我们认识到企业家精神对未来的判断,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产业政策一定失败,政府认为可以像在计算机那样做,而企业家的精神是不可预测的,政府鼓励这种不可预测的东西,以产业政策名义鼓励创新就是他不懂创新,这些都是与经济学的假设有关。当然,我们知道经济危机的话就更变成市场失灵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就来了,而事实上根据奥地利学派观点,恰恰是由于政府货币政策导致更大波动,或者导致经济周期,而不是市场本身。

主流经济学追求的完全竞争根本不理想

接下来我讲一下新古典经济学最核心的蓝图是什么呢?完全竞争。

我们先研究完全竞争,然后再研究垄断,研究不完全竞争,研究寡头等等,全是以它为参照系对照的。为什么垄断形成效率损失?因为垄断情况下边际收益不等于价格,所以企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做决策,你的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成本,带来价格提高,带来了死三角那块效率损失。

我们稍微看看完全竞争模型这个标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我们知道市场完全竞争就是一个行业有5000多个企业,每个企业都很小,所以不至于影响价格,就是每个企业生产完全一样的产品,他不仅产品种类一样,质量也一样,你不比别人好,也不比别人差。在这个假设情况下,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影响价格,所以价格变成一个参数。正因为所有人不能影响价格,这样才出现了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

我们讲什么叫竞争?竞争一定是跟别人不一样,你跟人家不一样的产品,或者用不一样方式,你有不同成本,生产不一样质量的东西,而且你还有品牌,你一定是跟别人不一样。即使都一样,你一定跟别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你的价格是不能比较低的。当然,我们经济学把这些全排除掉,把现实中企业家使用的竞争方式,全是垄断的,因为他使得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了,因此带来了效率损失。所以,我说反垄断法就是反竞争,因为经济学不竞争了反而是垄断了,我们谈的竞争是没有任何竞争。

所以我喜欢打一个比方,就是我们经济学家,如果我们说经济学家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意味着什么?我们在台上五个人写的文章都一样,教的课都一样,收的费都一样,这就是完美无缺的竞争。当然这是完全竞争的理想模型,现实中达不到,问题是你喜欢现实达到这样一个制度吗?因为理想的事情是达不到,但是我追求相应的目标,比如我们说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达不到,我们就是初级阶段慢慢走。

但是完全竞争不可能作为一个理想,没有一个社会希望这个社会所有生产者生产同样的东西,然后用同样的生产方式、同样的价格。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完全竞争的社会当中,我们不会有任何新的变化,甚至市场消失不存在了,因为每个行业五千多个企业,每个企业干了坏事没人记得你,所以市场就不可能有信任,市场不可能有信任市场本身就没有了。所以完全竞争是经济学的标杆,但是这个标杆丈量出来的东西一定会出问题,这个尺子本身是出问题了,所以你要量高度、量长度、量宽度,最后结果都是有问题的。

经济学不仅仅是研究资源有效配置,它甚至不是主要的

接着我们思考经济学研究什么?亚当斯密是研究经济怎么发展、财富怎么创造,即财富的本质。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均衡、稳定,在数学上做得非常美。但是,这意义不是很大,或者它可能是用封建社会的眼光看待市场经济一样,是完全静态的。

我觉得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合作。市场是什么?市场是人类最好的合作制度,人类从古到今就是跟人合作,但是传统人类合作只是在少数熟人之间合作,不可能是陌生人之间合作,更不可能是全球范围合作。

我们今天的市场是全球范围的合作,我们消费的东西可能来自非常远的地方,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我们根本不认识那些生产者,但是我们信得过,我们敢买。这种分工、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企业家精神,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每个市场开发都是企业家精神做出来的,包括信任、组织、制度、法律、社会、规范,都纳入我们研究视野。如果仅仅把经济学界定为研究给定资源有效配置方法的话,这特别窄。市场最重要的是怎么把生产可行性边界不断往外推,而不是在生产可行性给定的情况下怎么选择。

所以我认为,首先,如果研究市场理论不能解释企业家,就不能叫市场经济。

三种所谓的市场失灵理论都是错误的

第二,三种市场失灵理论——垄断的市场失灵,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全部是错误的。尤其我强调一下信息不对称,这是比较新的,也是史蒂格里茨教授比较自豪的。市场意味着分工,意味着信息不对称,只要有市场就有信息不对称。而市场有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剩余机制,它和企业的制度有关,我不断强调要正确理解企业。科斯对企业的理解也有问题,科斯认为企业是市场替代物,我认为企业是市场运作方式。不是因为市场交易成本高才需要企业,而是有了企业以后市场交易费用才能降下来,这点我们要突破。还有一点,包括斯密也反对大企业,但是如果没有大企业,市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每个行业有几个企业的时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建立起来,交易费用才能降下来,才能有更大范围的交易。

市场是企业家的创造过程,而不是均衡状态

第三,我特别强调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我认为这个理论目前是最好的解释商业周期或者经济波动的理论。当然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包括增长模式问题,无论是新古典还是现在所谓的内生增长,都没有企业家的投资重要,其实谁投资比投资重要得多,企业家投资和政府投资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传统理论假设,经济学家毫无用处,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决策。我们经济学的价值就是理解这些理念,这就是我对经济学假设本身提出的问题。

我还想说一句,我采纳了很多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但是我不是说奥地利学派就是能够替代整个经济学。奥地利学派提出的所有挑战,任何自认有生命力的经济学都要回答它。目前很难有一个全新的体系,因为我们至少100多年来新古典经济学家不断耕耘,每个人都陷得很深了,都病入膏肓了,没有三十年、五十年,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希望看到有任何一个新的体系能完全替代它。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可以无动于衷,不等于计划经济实验彻底失败之后经济学可以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目前我认为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是有关市场最好的理论,因为它把市场当成企业家不断创造、生产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而不是均衡状态。如果理解了这个,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一概不成立了。

(本文未经作者审核,凤凰网版权稿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