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效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6-01-25 战略与政策论坛

     1月23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和五位政协委员先后就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会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出席会议。北京市领导李士祥、李书磊、李伟、苟仲文、张工、戴均良应邀到会,听取大会发言,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沈宝昌、唐晓青、陈平、赵文芝、傅惠民、葛剑平、王永庆、马大龙、蔡国雄、闫仲秋,市政协秘书长周毓秋出席大会。

      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科技委员会主任赵兰香研究员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发言。她说,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要采取北京与国家的“共建模式”,通过中央和北京的共同努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有效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共建模式”让开放共享成为常态


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科技委员会主任赵兰香指出目前的资源问题,在北京拥有的各类科技资源中,国家部属科技资源占绝对优势。这种资源结构,决定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要采取北京与国家的“共建模式”,通过中央和北京的共同努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当前正值科技体制深化改革期,科技资源格局正在通过国家大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发展计划等举措进行新的调整,建议中央从战略布局上要有所考虑,把卓越的创新之源留在北京,使北京成为国家未来持续发展靠得住的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建议北京更加主动地对接国家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通过建立专项基金,资助与北京城市发展急需的主题研发活动,让世界各地专家的智慧流入北京。


2.莫让“户口、上学”难题成“拦路虎”


有效保持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是一座科学中心城市的常青之路。赵兰香委员介绍各地方吸引人才的措施:“‘绿卡制度’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开展人才竞争的重要制度;伦敦也启动了以吸引人才为目的的‘企业家签证’;上海面向各类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日趋宽松,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投企业人才及其团队、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团队等直接予以户籍引进。“

建议有针对性地增加部分公租房房源,作为吸引人才的举措,并在配租对象政策方面开个口子,对用于人才吸引性的公租房,不要将北京户口作为硬条件。在北京,只要有房子住、孩子有学上,就会吸引一批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向北京聚集,让草根创业者在北京生根发芽。不要让“户口问题”“房子问题”隔断了创新人才在京发展之路。


3.“中关村”模式善推广


“中关村”是飘扬在中国创新创业潮头的一面旗帜,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建议在成果转化模式上有所创新,将现有的“个体式”“松散式”的成果转化行为,变为系统性的、通过政府组织起来的“整体输出”模式。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了新加坡模式,同样,中国很多地区也需要借鉴“中关村模式”。建议系统总结“中关村模式”的成功经验,将其向其它地区整体输出,并采取利税分成方式,共享发展红利。这种将适用的成果和配套管理服务向京外地区整体转化的模式,既可以更好地体现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又能够通过利益共享方式解决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