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张北县德胜村: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HEBRTS 河北新闻联播 2020-08-30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张北县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同乡亲们一起算经济账,谋脱贫计。两年多来,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鼓足干劲寻找脱贫出路,目前全村已有2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今天走进德胜村,看当地如何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视频


走进德胜村微型薯大棚,承包户徐海成正在和乡亲们忙着移栽微型薯幼苗。


张北县德胜村村民 徐海成:

今年种成13个大棚,再加上还有15个马铃薯育原种大棚。


从2008年起,徐海成的两个女儿先后考上大学,妻子又患有胃病,一家人日子一直过得挺紧巴。2013年,徐海成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在德胜村443户人家中像徐海成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2户。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张北看望慰问贫困群众,详细询问了当地经济作物种植情况,当得知当地村民很多在种植马铃薯原种时,他对原种和成品的价格十分关心,并鼓励大家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 叶润兵:

及时召开了党员干部村民会,研究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研究产业,利用当地资源,把马铃薯产业做起来。


微型薯是马铃薯原种,建一个微型薯大棚需要两万元,许多村民尤其是贫困户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既是村支书又是德胜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叶润兵就琢磨依托合作社建微型薯产业基地,帮助农民想办法。


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 叶润兵:

我们就开始立项,统一流转土地,以合作社为平台建起了280个微型薯大棚,只能村民承包,而且贫困户优先。


尽管好多村民有顾虑,徐海成还是第一个报名,以每个棚每年1500元的价格先后承包了6个大棚。


张北县德胜村村民 徐海成: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


种植大棚的第一年徐海成共收获90多万粒微型薯,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金豆豆”,徐海成心里暖烘烘的。为更好地控制市场风险,德胜村党支部还积极为微型薯产品找销路。经过协商合作社和北京一家公司签订了协议,对村里的50亩大棚微型薯实行订单收购。


张北县德胜村村民 徐海成:

去年产了二百五六十万颗,有一百八十万颗卖的两毛五一颗,四十多万颗卖了两毛一颗,有三十来万颗卖的一毛一颗。


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 叶润兵:

2018年我们合作社收入了42万元,老百姓积极性都起来了。


微型薯产业走上稳步发展轨道后,村里又在谋划着如何将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前不久,村合作社为马铃薯注册了商标,拿到绿色认证,“德胜马铃薯”成为农业农村部第八批“一村一品”。


除了马铃薯产业,德胜村党支部还结合实际,带领群众发展光伏发电和甜菜种植产业等,不断拓宽德胜村民的增收门路。到2018年底,德胜村彻底摘了贫困帽,仅剩1户2人未脱贫。


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 叶润兵:

劲头足、信心足,有信心才有效益,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


热门文章:


来源:河北新闻联播

记者:吉建英、沈泽宁、张玉平、张龙

          白亚军、张家口台 袁国文

编辑:双全、海坡、孙静

主编:张书娟、张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