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追寻历史印记 启迪未来发展

HEBRTS 河北新闻联播 2022-05-06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清代,这里因地处京师和塞北之间、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过渡地带,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留下一段段"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民族团结佳话。

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和承德博物馆考察调研,令当地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视频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为实现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统一而修建的。习近平总书记依次察看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等,详细了解山庄历史和文物保护工作。


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 孙继新:

总书记的胸襟气度和他的亲和力,让我是迅速地放松下来,尽可能地让总书记更多地了解这一段历史。



听完讲解,总书记说"了解了很多情况,学到了很多知识。"总书记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考察过程中,沿途不时有游客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总书记向他们挥手致意,并同他们亲切交谈。


游客 赵春颖:

游客就喊总书记进来了,然后我们就一起聚拢过来了,跟总书记一起打招呼。


游客 邓兆基:

当时总书记和我们问好,大家都大声地喊习爷爷好,习爷爷说他来这儿是学习的,我们这一代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好好学习。



听说有些人来自承德本地,总书记嘱咐他们常带孩子来看看,让他们"从小就要了解这里,热爱自己的家乡"。


承德市民 胡瀚飞:

总书记叮嘱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作为学生,作为青少年,我应该好好学习,努力保护、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 孙继新: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要以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离开避暑山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普宁寺考察调研。普宁寺始建于1755年,属于典型的汉藏合璧式寺庙。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察看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并仔细察看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了解相关史实,听取宗教工作等情况汇报。


承德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苗立田:

普宁寺象征着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我们承德是民族大市,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全市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在承德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参观过程中,一幅展现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草原,逾越艰难险阻、万里东归的示意图,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当年乾隆正是在承德热情接见了东归英雄渥巴锡。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土尔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要回到祖国,这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走出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历史是鲜活的,既有通史,也有专史,各个方面都要研究透。要因地制宜开展研究阐释,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


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 孙继新:

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下一步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发挥文博工作作用,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家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热门文章:


来源:河北新闻联播
编辑:王静毅、安怡
主编:刘婧、张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