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为家里这些“小事”被通报,冤不冤?
美术设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婵
这个“十一”前后,有好几个干部因为“家里小事”,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了:
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袁兴明,违规操办家人生日宴,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0.89万元;
厦门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子万,私自驾驶公司的公车接送家人办私事;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公安局警务督察大队原大队长何钦贵,利用职务之便用公车加油卡分4次给妻子的私家车加注160.36升汽油,共计1085.29元;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卫生健康局四级主任科员李然锦,违规使用单位公务油卡为亲属私车加油2次,共计420.58元;
还有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农业农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杨语发的儿子去年考上大学,有干部专门到他家,给他儿子送了1000元的红包……
据说,办案人员刚开始调查杨语发收红包的事时,很多人还不理解,觉得领导孩子升学,送点红包只不过是按惯例的“人情世故”,有问题么?
这种看法在社会上挺常见。就说上面那几个案例,公车接送一下家人,给家里车加点儿公家油,儿女有好事收几个红包,这不是很“正常”嘛?作为领导,这点便利还不能有嘛?一点“小事”,又是处分又是通报,至于这么较真嘛?
但我们要说,党员干部家风问题,真没有小事。
首先,公家的资源,被党员干部拿去给自家人享受,群众看在眼里,会是什么感觉?
更要命的是,家风小漏洞,腐败大风险。
就比如杨语发,在“人情往来”的借口下,左收一个红包、右收一个红包,最后收了585人送的30多万升学礼金,很多公职人员、商人老板都卷入其中,这还能说是自己家里的小事么?
党员干部家事连着国事,家里的小问题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栽在这上头的大有人在。从纪检监察机关这两年查处的案件来看,党员干部家里处处都有“危险的小事”:
影响力帮家人搞“小享受”,很危险。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原局长叶加河,家里的购物卡没了让服务对象送,家属想要自行车让服务对象买,家人想要笔记本电脑让服务对象从国外带,全家把商人老板当成了饭票。结果,这位谋划着边享乐边混到退休的局长,出事了。
特权给家人谋“小便利”,很危险。一些领导干部喜欢薅公家羊毛补贴家人的吃穿住行,或者在各种方面替家人找便利,比如“十一”前被双开的福建省原副省长张志南,就违规为家人、亲属在工作调动、企业经营上谋取利益。
商人老板对领导干部家里人的“小巴结”,也很危险。这周六,河北省公安厅刑事警察总队(刑事侦查局)原总队长(原局长)王星亮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他有一项问题:为亲属的经营活动借用私营企业主钱款。管理服务对象和领导干部打“亲情牌”这种招儿,在案例中挺常见,有的是给领导家人借钱、借车、借房,有的是带领导全家旅个游,有的是帮领导子女解决一下工作……看似都是“帮小忙”,其实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一些心机深的商人老板,从领导干部家里这个“小切口”下手,搞的都是“大围猎”——
2013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张令平的父亲生病住院,有一个勤快的老板每天端茶送饭、陪床聊天。伺候完张令平的父亲,这名老板又去伺候张令平的母亲。有段时间,楼上楼下,每天背着张令平的母亲晒太阳。
搞得张令平挺感动:“我说这个小伙子还比较‘忠诚’啊。所以他提出来说想去搞项目,我也没含糊。”没有一点点悬念,这名老板轻松拿到了政府主导的项目。
家风就像一堵墙,是党员干部面对诱惑最近身的一道防线。这堵墙要是被攻破了,哪怕露出个小漏洞,透进来的腐败之风都可能把党员干部乃至他们的全家刮倒。
前两天,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原理事长高守良和他的女儿高某丛又受到了媒体的一波关注。年仅31岁的高某丛,曾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宣武支行公司金融部客户经理。在2014年至2018年这段时间里,她多次按照父亲的指示,为父亲收取、“洗黑钱”达6400多万。2018年高守良落马了,高某丛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4年零6个月,她不服提起上诉,今年9月2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原判。网友都在感慨:“本有一个美好前程,却被父亲拖入犯罪深渊。”
如果,在党员干部拖家带口“坠入深渊”前,党组织能在家风的小事上较真一点,那才是一种莫大的关心爱护。今天因为家里一点“小问题”被提个醒儿,总好过明天因为更严重的事害了自己,害了家人。
党员干部自己更要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平日里“狠狠心”,对家人严一点,才是对他们最长久的爱。
欲知下周大事,且听下回分解。(子不歇)
往期回顾:
第二百一十二回:近被“双开”的这几个涉赌干部,他们输掉了什么?
第二百一十一回:怎么做,可以让老百姓身边的懒官贪官越来越少?
第二百零八回:在监督和约束中工作生活,这个必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