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速“数字赋能” 夯实“平安基石”|嘉兴公安高质量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嘉兴公安 2023-04-05

平安是一座城市最响亮的名片,也是最亮丽的底色。嘉兴公安借势数字化改革,以“公安大脑”建设为牵引,以数字赋能公安工作,全面推升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



智安小区全域覆盖,其中57.28%实现“零发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果丰硕,发案数近3年持续下降……一批可学可复制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全要素、全时空、立体化的治安防控效果明显,全市刑事警情较四年前下降46.8%,命案发案数同比前四年平均数下降34.62%,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连续四年降幅超20%以上,夯实了“平安基石”,助力嘉兴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为嘉兴连续17次获得“平安市”称号贡献公安力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锚定“大平安”

高位推动整体防控强根基


近年来,嘉兴以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为总体布局,大力推进“大平安”建设,倾力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专项组,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嘉兴位于长三角中心腹地,交通发达,流动人口量大,嘉兴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升为全市工程,建立“党政主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的模式,在全市建立起由584家联动部门组成的应急联动工作网络,每年联动处置警情数占到有效警情数的近20%。


太师桥检查站地处江苏吴江和浙江桐乡、湖州南浔三地接壤处,人员来往较多,嘉兴公安充分应用长三角区域跨省警务协作一体化机制,建成江浙两省三地公安联勤警务站,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依托“桐行通”扫码情况,快速核验日常往返吴江、南浔、乌镇三地通勤人员信息,实现人员扫码后即可快速通行,既确保了安全,又方便了当地居民。



嘉善红旗塘水上检查站扼守沪浙太浦河水上大动脉,嘉善公安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建成水上治安检查站,设置精密视频网络,搭建可视化指挥平台,通过系统预警分析船、人、物,对发现的问题,由嘉善与上海青浦的公安、海事及时开展联合处置,有效提升预警防范能力,实现精准防控,守好进博会护城河。


11月14日下午,秀洲区公安分局油车港派出所轻装PTU队员在巡逻时遇到群众求助,一名男子在工作时手指被砸,受伤严重,PTU队员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最终男子转危为安。在应对突发警情和紧急救援时,轻装PTU快速响应,给群众满满的安全感。目前, “派出所轻装PTU” 已在全市推广,大幅提升了“135”快速作战反应能力,全省现场会在嘉兴召开。



在全市车站、大型广场、繁华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建成27个智慧联勤警务站,整合区域的特警、派出所、交警警力,打造成为街面警力“屯兵点”、反恐处突“桥头堡”、群防群治“主阵地”和24小时服务群众“便利店”。


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就是当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之际火速出击,做人民的“守护者”。制定出台“17条”刚性措施,“反诈防骗”项目列入全市民生实事工程,“众智反诈”平台实现无感拦截、紧急阻断、快速止损,工作经验两次被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广。



一抓四年交通安全大会战,创新建立“四级”路长、“发一防十”等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路口标准化改造,创新推行老年人“四三三”闭环管理法,全省推广。据了解,今年年底前,嘉兴全市将完成城乡道路路口标准化建设2449个,最大限度实现路口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开启“天眼行动”,形成“空地一体”全天候24小时路面管控,行人、非机动车单日违法量较“天眼行动”前减少19.3%。


嘉兴将社会防控从治安标准提升至反恐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反恐怖标准化示范建设,覆盖21个重点行业2500余家单位。量身定制“嘉兴市特殊商品销售实名登记系统”,在烟花爆竹等多种实名制场景运用“智付码”技术,推动实名制管理从“被动登记”向“主动登记”转变,管理高效了,服务精细了。


坚持“以码管人”“以码管房”,自主研发流动人口“码上服务”平台,实现网上自主申报、信息智能采集、人员身份精准识别,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指导意见》等文件,不断完善“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全市流动人口登记率、信息准确率居全省前列,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被评为全省数字法治好应用。一项项措施、一串串数据,清晰勾勒出嘉兴锚定“大平安”目标,高位推动,以“党政主导”实现了整体防控。


加速“数字化”

“全域智安”实现精准防控



疫情防控中,流调溯源的精准度显得尤其重要,那如何做到?嘉兴公安以“公安大脑”建设为抓手,加快数字化手段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流调溯源。建成流调溯源集成应用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平台双网运行”,实现数据资源即时共享,多跨协同。打造了流调数智中枢,实现各类数据资源“一站式”调用,既快又准。



研发的智安防控系统,打通了全域的“感知神经”——“智安小区”“智安街道(镇)”“智安医院”“智安校园”,在生活、工作、学习、就医等方方面面,群众都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在全省率先推进“智安小区”建设,项目列入全市民生实事工程,目前已实现“全域覆盖”,2589个建成小区中1483个实现“零发案”。防疫期间,全面升级测温显码设施,实现自动测温、自助刷脸、智能显码,进小区人员身份查验登记时间缩短至15秒。


制定出台“智安校园”建设相关标准,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均高标准落实“五个100%”,实现了校警大队组建、专职保安员配备、校园封闭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联网、“护学岗”设置等。


出示行程卡,用身份证、医保卡或健康码,通过多维智能防疫道闸,简单几步就能进入嘉兴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便捷又安全。这是全市智安医院建设的一个缩影,全市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2021年11月,全省“智安医院”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对单身公寓、商用写字楼等开展“智安楼宇”建设,打造“平安数智楼宇”。系统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智安单位”1264家,单位发案数同比下降52%。


“智安小区”建设经验获中央政法委肯定,在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被写入省委第十四届六次全会报告,在全省推开。该做法还被纳入全省数字法治第一批重点培育案例,并评为全省公安数改典型案例“最佳应用”。


首创的“畅行码”打通货运车辆绿色通道,有效缓解企业货车出行难、高速路口交通拥堵等共性高频问题,高速口核查效率提升70%。该做法在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刊发,入选省重大应用一本账,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


在城市大数据中心公安分中心,搭建有数据、视频两大中台,为“智慧出行”“智慧情指”“智安小区”等项目及全市多元化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算力支撑。


织密“防控网”

 “警察蓝+志愿红”共绘平安画卷




志愿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嘉兴持续推动群防群治队伍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相继成立志愿者协会,建立招募、管理、服务指导工作规范。作为平安建设者,在全市培育发展平安类社会组织11个,组建群防群治队伍396支,参与人数超17万,创建出“红船义警”“乌镇管家”“秀洲红马甲”等一批群防群治品牌。与此同时,7.4万网格团队力量奔走在网格间,守护群众平安。


在海宁,有着一支178人的“潮城巡警”专业巡防队,能在危急时刻及时出现在群众身边。而他们,还有更多的好搭档——海宁义工、潮城应急、海豹救援队等民间组织常态入驻联勤“培育”中心,依托每月“平安共建日”,联合村社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共同参与巡逻防控。


南湖区益弘救援中心的义警队就是生活中一道闪亮的“志愿红”。今年他们成立了一支由7名队员组成的转运小分队,在队长吕江平的带领下,两个月的时间,为解放街道各社区转运隔离人员。队员们还在网球中心、信达上郡等地协助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截至目前,嘉兴已在全市建成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联勤警务室)165个,有机整合了基层司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力量资源,覆盖人口倒挂乡镇和治安形势复杂、矛盾多发区域,发挥集成执法、集成管理、集成服务功能,一站式解决以往村(社区)、单个部门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违法违规行为、安全隐患等问题,形成“联勤联动联处、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安社区警务新模式。


记者:何蓉娜 陆熙文

责编:李继升

审核:葛隽


推荐阅读

👉 凌晨2点的街头,他们急坏了!

👉 这件事情,与你息息相关!

👉 全城寻找!她在校门口救下心跳骤停老人……

👉 @所有人,别去不该去的地方!

👉 嘉兴公安招录人民警察118名!报名已开始!

👉 海宁市集中隔离点新增1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