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优势融合 深化合作——我校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新路径

新余学院 2024-05-06




编者按】喜迎党代会,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新余学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学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大会。为集中宣传展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方面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回顾成绩、凝心聚力、面向未来、勇毅前行,我们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专栏。今天推出第五期:《优势融合 深化合作有效探索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新路径》。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新余市打造中部新型工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和江西省“2+6+N”产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增长动能转换,努力打造新余城市发展的名片、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全省应用型本科特色名校,培养更多扎根江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江西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坚持优势深化融合 构建产业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基于自身办学历史和学科特色,不断探索新发展理念,促进高校和城市相生相融、共同发展。学校在“十四五”规划提出了“1339”发展战略,制定了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专项行动方案,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着力发展应用型专业集群,形成了新能源材料与工程、光电信息等5个专业群。现有3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16个,形成了“工学主导、文理支撑、新能源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与江西省和新余市的产业结构契合度较高。
      一是强化共生共荣的校地关系。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新余、服务江西,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推动学校与城市协同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新余市发展的名片、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全省应用型本科特色名校。
      二是优化链接产业的学科体系。以“对接地方优势产业,服务新余发展大局”为导向,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工学为主导、文理为基础、新能源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使之更加契合新余市新型工业城市的特点。聚焦锂电、光伏等地方战略产业,整合凝练学科专业方向,集中力量打造新能源、机械工程、软件工程三大学科,力争在特色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三是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在新的发展阶段,锚定更高标准、更高目标,对标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以赶超之志、务实之策,大力实施“1339”发展战略,争取在分类发展中助力江西高等教育突围。

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持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学校切实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持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在行业有重要作用、对区域最具贡献度的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在助推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刻下了“新院烙印”、提供了“新院智慧”、贡献了“新院力量”。

(一)构建校企共建共享的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助力创新江西建设。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了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工业设计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牵头组建了江西省智能建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22年7月,省政府批准我校牵头组建全省14条省重点产业链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之一的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体内已建成相关国家级各类科研平台数量15个,省级各类科研平台数量48个。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以下成绩。一是破解行业发展阻力。梳理出产业链“6+21”研究方向,即 6 大环节及21 个关键技术问题,为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激发协同创新活力。由新余学院牵头的《装配式住宅建筑波纹钢板--异形柱钢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立项省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单点突破项目,经费100万元;《面向装配式住宅品质提升的标准化与集成化关键技术研究》立项省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协同创新项目,经费500万元。与同济大学、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以解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企业钢材产品的销售与转型、延伸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搭建科技交流平台。联合体组织专家对第一,二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现场评估,对申报第三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单位进行评审。举办了研讨会,探讨了联合体未来工作及我省建筑产业发展方向。四是凝聚行业顶尖人才。联合体牵头搭建了由四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人才库。此外,联合体也在不断扩充人才队伍,为冲刺建筑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目标储备人才资源。

      2023年10月22日,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建筑人才培养论坛在北京举行,我校成功当选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2023年10月26日,我校成功当选江西省钢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科研和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
(二)选派“工博士”服务团,反哺助力富裕江西建设。

学校出台了《新余学院“工博士”服务团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服务对接、日常调度、技术攻关、工作考评等工作,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车间,探索了“产业+科技+人才”有效结合的新机制,探索了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模式,书写了一幅“城校共生、双向赋能”的动人画卷。


学校组建“工博士”服务团,先后选派32名博士到企业开展帮扶,助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探索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模式。博士服务团与企业开展科技攻关,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1个,获评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项,协助江西慧驰公司获交通运输部“首批农村物流服务示范品牌”。成功推进高新区、分宜县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合作共建的江西省应星锂电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获省工信厅批准成立并拨付经费200万元。吴闰生博士主持江西省汇亿新能源日常经营管理工作,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96 亿元,生产18650 圆柱型锂电池2800 万支;带领团队研发出了 18650-2600mAh 三元高倍率动力锂电池、18650-2200mAh 磷酸铁锂电池两款新产品,并顺利实现产业化,为企业带来了近 1 亿元的销售收入。陈枭博士团队帮扶江西三余环保节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3亿元。黄玉龙博士团队服务江西凯润达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建设新余市水库安全智慧监测系统,节省成本300余万元。习建军博士参与研发了“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产品,累计授信10435户。

2022年11月22日,学校以专报形式,就《“才富”转换就地创业——新余学院“工博士服务团”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呈送时任省政府副省长孙菊生。12月12日,孙菊生副省长作出了批示。批示指出,近年来,新余学院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科研项目金融化、科研服务专业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望新余学院再接再厉,早日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目标。

(三)发挥新能源学科专业优势,助力美丽江西建设。


学校立足于服务国家能源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把新能源学科作为学科特区重点建设,构建了涵盖锂电和光伏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专业群,为“美丽江西”贡献力量。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省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获评省级四星级专业。学校加强锂电光伏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创新,主持的《新型高效低成本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结构设计及其催化活性改善机制》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实现了新余市“省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冶金法多晶硅生长界面行为及杂质分凝机制的外场调控》获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参与的《含锂废料综合高效回收制备高品质锂盐技术及产业化》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李水根博士入驻江西鑫德新科技有限公司以来,带领研究团队潜心于废弃电子物料的资源循环利用,开发的 SPC 分解技术既能高效地将废弃电子物料中的树脂类有机物进行分解处理,又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火法”与“湿法”工艺环境污染大,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的不足的问题。李水根博士团队大力开展对废旧印字基板、IC 屑等废旧电子物料安全、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截止至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 1 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1 项、软件著作权专利 1 项。相关技术已经投入产业化应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5 亿元。


(四)积极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助力幸福江西乡村建设。


学校制订了《新余学院教师公益服务工作量计算及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每年至少完成15个公益服务工作量;出台了《新余学院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培育体系等。学校重点打造了“阳光星期六”“榆常青”“1+1”志智双扶等志愿服务品牌。
促进农民增收是幸福江西的重要内容。学校帮助企业研发的“交邮融合平台”,使分宜县绝大部分农村都可以实现快递包裹当日达,基本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百米以及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百米,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及农民增收问题,物流成本降低超过50%,提高了各快递驿站的平均派送包裹数量和快递员的薪资,降低了快递派送费用和快递员日均工作时长。该项目直接解决了分宜就业岗位约800人,间接解决就业岗位约2000人。在就业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大龄农村妇女以及闲置农村劳动力。
促进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也是幸福江西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组织了1300余名学生赴12县(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实习支教。学校“1+1”多彩课堂获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榆常青”——关爱农村孤寡老人志愿服务项目获江西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在分宜县洞村中心学校组建省内第一个留守儿童合唱团——“小溪流合唱团”,每周选派艺术专业师生开展帮教活动,开设音乐舞蹈和美术课。合唱团登上了新余学院、新余市新年音乐会等华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并先后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促进城市文明建设,也是学校公益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9月,市城管局会同市规划设计院、新余学院,以钢铁文化、仙女文化、抱石文化、天工开物文化和爱国主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等为主题,对主城区51条主次干道1.8万平方米围墙进行绘画创作,学校紧跟新余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城区各主次干道开展主题墙绘志愿服务活动,为全市创卫创文工作发挥高校力量,将城市的历史、人文等融入城市日常景观,让市民深刻感受城市的魅力和文化。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提升服务地方的贡献度

近年来,学校出台了服务新余“三十条”措施,开展了服务地方“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230项服务地方项目,在服务地方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按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一是搭建多方协同的产学研平台。学校联合江西慧驰公司成立了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并成为交通运输部二十五家农村电商服务品牌之一;在学校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中心获批成为江西省首批装配式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成功当选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助力我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大力实施校地校企融合工程。围绕新余市、新宜吉合作示范区、江西省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政产学研合作。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成立新余发展研究院;深化与赣锋锂业、晶科能源、赛维等企业的合作,推进新能源产业学院建设。

三是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我省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培养更多数字经济优秀人才;与盛泰光学、沃格光电等企业合作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学院,与新余京东云计算公司等企业共建京东书院,推动数字经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往期推荐 

榜样引领 青春有为|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示(二)

86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

透过那道缝隙看新余学院


新余学院(xyu_1985)

来源/学科建设处 校地合作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 高林星

校对/新闻中心 王欲晓 邱毅

审核/党委宣传部 彭力 惠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