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高考志愿填报,大数据分析靠谱吗?

2016-06-13   郑州大民生

提示:点击上方↑↑↑"郑州大民生"关注我们


  省招生办将于6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6月25日零时公布考生成绩。


  目前一些咨询机构打着大数据的牌子,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就能为考生提供最佳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这种所谓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咨询真的靠谱吗?

  记者发现,其实早在高考前,一些咨询机构就在线上线下开办了高考志愿填报培训班。




  记者调查发现,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服务已经发展成为系列的产品,一些购物网站上只要输入高考志愿进行搜索,马上会出现包括“高考志愿填报手册、高考志愿填报秘籍攻略、高考志愿卡”等等一大批有关的产品。其中就有资深老师一对一报考咨询服务,价格从数百元到万元不等,记者进行了电话咨询。




  与几家机构电话联系后,对方均表示要面谈,记者来到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专门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该机构在其网站打出的宣传语是:志愿报的好=高考多考20分。



  记者通过电话和走访了解到,目前很多机构还推出了专家级套餐服务,包括潜能测评。生涯规划,志愿填报,套餐种类丰富,费用也是居高不下。



  当记者对交完费用后是否真的被大学录取心存疑虑时,几乎每家机构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并且表示,他们制定的方案都是运用的大数据得来的,可靠程度非常高。




  专家指出,如果大家都相信某个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就会发生变化,例如,数据推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就会出现很多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反而会把分数抬高。




  在针对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方面,专家建议,考生应先根据各人成绩,缩小报考范围,再综合考虑个人性格、职业的对应关系、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报考。




新闻多看点



招生季到来 慎防五类诈骗



  根据往年的案例分析,涉及高考诈骗一般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高考前夕,不法分子自称可以提供试题、答案和传递答案的手段进行诈骗。二是在录取通知书发放前夕和录取过程中,自称有熟人关系,花钱可以上好大学,好专业等诈骗。相对而言,考生和家长在第二阶段特别容易上当受骗,我们在此也重点提醒。



01

手段一:谎称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高校招生人员或自己有“特殊关系”,明示或者暗示可以帮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用的。


其实,每年各大高校的招生计划都会面向社会公布,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一旦有人这么说了,您可要小心提防,绝对是骗局。


02

手段二:高考结束后,一些中介公司或者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向家长承诺,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自主招生的指标。


其实,自主招生并不等于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教育部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


03

手段三: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以自学考试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来蒙骗考生和家长,有的甚至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这类学校大多属于国家不承认其学历的,且毕业之后根本拿不到普通高校毕业证。


对于这类招生方式,建议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该学校的办学资历、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要实地去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避免上当受骗。



04

手段四:用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和家长,骗取钱财。这类骗子通常假冒军队高级干部或工作人员等身份,以“内部招生指标”或“军校扩招”为幌子,甚至伪造“国防生预录取通知书”等等。

其实,要知道,国防生招生,是由军队签约的地方高校负责,不可能存在“内部招生指标”,也没有“预录取”一说。凡在高考前或8月底后组织国防生录取,以“报名费、中介费、赞助费”为名索要钱财的,必定属于诈骗行为。



05

手段五: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向考生寄发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指定银行账户内的。


这种手段其实就真的比较low了,属于骗子也想趁着招生热捞一把,坑着一个是一个,其实大多数考生只要细心一点,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站或是到县市区招生办进行查询,很容易就能识破骗子的伎俩。



您可能还关注

【焦点】公车再拍卖  房车成“黑马”

【关注】 补水“美容”的荔枝有猫腻?

【注意】男子拍死一只虫子,皮肤竟然溃烂了!

【提醒】28省份明确高温津贴标准,你的津贴拿到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