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央行出手!阿里、腾讯入局!这个机构或横空出世!

2017-11-16 暴哥 金融五道口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金融五道口”一键关注。喜欢此文,请分享给朋友们看看

作者 | 暴哥   来源 | 暴财经(ID:icaijing123)(本文不代表金融五道口立场)


继银联、网联之后,“信联”可能要横空出世!


什么是“信联”?


信联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已经确定了的称谓,只是因为和银联、网联有类似的地方,因而媒体们暂且这么称呼。具体的含义如下:


据《财新》13日的报道,央行已决定由互金协会牵头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2017年底就要正式批筹,这一平台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财新的报道,用大白话说就是:信联是由央行发命令,让互金协会领头,把阿里、腾讯等个人信用平台的数据收集起来,组建成立一个由国家管控的数据库。


这个话题其实暴哥在13号就准备写来着,但是看到主流的媒体几乎并没有跟进的,因此对于消息的确切性存疑,就没有撰文。


今天撰文是因为,北京商报14日写了一篇报道,文章开头说:


在个人征信牌照仍处于“难产”状态之时,一个征信行业“超级枢纽”的架构正慢慢浮现。继6月市场传出“信联”筹建已进入实质阶段后,近日又有消息称,“信联”今年底就要正式批筹,由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首批个人征信牌照试点的8家机构分持一定比例股份。在北京商报记者11月14日的问询中,多家业内机构并未否认这一消息,但表示“目前不便回复”。神秘“信联”的使命也再度引发业内猜想。


北京商报在询问相关公司之后,得到了一个默许的答复,再加上财新网此前的消息,应该说,年底信联很有可能横空出世!


1

为什么要建立“信联”?


1、信联的建立有其特殊背景:


2015年1月,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但至今也没有一家机构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今年4月份,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对个人征信牌照迟迟不能下发做出过回应。当时,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这么做出回应:


没有下发牌照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没想到:没想到碰上互联网金融整顿、没想到社会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空前高涨、没想到试点的8家机构离监管要求差得远


除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现实情况,8家民营征信机构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各家为了追求依托互联网的所谓业务闭环,市场信息链被分割,信息覆盖范围受限,产品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二是8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企业或企业集团,业务上和公司治理结构上具备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存在利益冲突;三是8家机构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没严格遵守,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且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进行使用,存在明显的信息误采误用问题。


也就说,信联的建立是因为现有企业不达标,无法满足央行对于企业自主建立第三方征信机构的资质才建立的。


2、信联作为征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迫切性:


暴哥以为建立一个征信体系目前确实有迫切性。除了个人信息安全以外,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从金融风险的角度来说,信联的建立,有助于各类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征信数据,完善借贷等各种金融行为的合理性,避免因为诚信因素*造成经济损失,乃至结构性风险。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00多亿元。


第二,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来说,信联能够让更多金融机构更有效的甄别不同资金需求方的资质,真正让钱流入需要资金且具备资金还款能力的个人和企业手中。避免资源错配,造成资源的无效使用。


第三,对于大消费产业的发展来说,信联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原本就建立在大量不同消费场景基础之上的各征信机构的资源整合优势,让更多的缺乏消费场景数据支撑的机构们利用其征信数据,进一步扩大消费金融链条,刺激消费产业的发展。

2


“信联”,6月份曾经有过热议!


其实信联的消息,在今年6月份就曾经被广泛热议过一次。


暴哥这里列举新京报的报道:


据新京报6月23日电,包括芝麻信用、前海征信以及百度、小米、宜信、开鑫金服等已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一家个人征信机构“信联”。


蚂蚁金服回应新京报记者称,芝麻信用参与了面向互联网金融的个人征信业务平台的建设讨论,并积极支持这样的探索。此外,另有多家机构确认,此事确在商讨阶段。


在新京报的报道中,最引人瞩目的重要信息,是参与的机构。


参股机构和参股比例可能已经明确。


根据暴哥查询的消息,6月份被爆出参与组建信联的机构如下:


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等在内的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机构,以及百度、网易、360、小米、滴滴、开鑫金服、宜信等


然而根据最近财新的信息,主要由八家前期筹备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组成,且股份已经明确。均为8%。


《财新》报道称,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北京华道征信,将有望参股“信联”这一平台,每家机构占新公司8%的股权,目前已经初步签订了入股的协议。


芝麻信用是阿里系、腾讯征信是腾讯系、前海征信是平安系、鹏元征信是深圳的首批参与征信的民营企业、华道征信是上市公司银之杰子公司、中诚信征信是中国最大的评级公司中诚信征信旗下子公司(穆迪持有中诚信国际30%股份)、考拉征信是拉卡拉牵头,蓝色光标、拓尔思、旋极信息、梅泰诺共同出资成立的(后面四个都是A股上市公司)、中智诚征信则是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盛希泰筹建的。


在最新的名单中,6月份曾经提到的百度、网易等等没有看到具体的说明,而京东也没有见到踪影。


对比网联:


此前网联的持股结构是这样的,国家股占4成、阿里9.61%、腾讯9.61%、京东4.71%,其他包括小米、平安等等36.07%。


网联出资持股比例


在信联中,已经披露的8家公司每家持股8%,一共持股64%,那么剩下的36%,国家股能够占多少呢?这应该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国家不持股,概率不大,因为预计难以协调各方;持股的话,和网联作对比,其主导色彩显得不难么浓重。

3

征信的困局:同业竞争


从信联的目的性来说,是为了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但这种目的性,即使有国家主导,恐怕也不太好达成。


举个例子,阿里系、腾讯系应该会很担心把自己的秘密透露给对方,而没参与的京东,通过腾讯获得阿里的个人数据,恐怕更是会让阿里后背发凉。


再有,现在征信领域是两头大,中间小。


一头是巨头们把持着,绝对的数据优势,在各自的生态圈里面,形成一套自回路体系,不断的生产数据,使用数据,发挥数据的优势;而另一头则是一些利用各种手段窃取个人数据的不能摆到台面上的灰色利益链条。


对于处于中间的老老实实做征信业务,但又不具备巨头们广阔资源的企业们来说,目前的竞争环境无疑是一种灾难。


从竞争层面来说,有国家牵头从源头把控住征信数据的安全性,然后通过各自征信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做出差异性的服务,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


但这又带来新的问题,当数据充分共享的时候,数据的价值其实就被无形中冲淡了。那么作为征信数据资源优势、场景使用优势的巨头们来说,他们可能就没有动力尽心尽力的收集数据,上传数据了,或者把真正的家底通过某种方式藏着掖着,不漏出来。

4


那么如何解决目前征信领域存在的剪不乱理还乱的问题呢?


发达国家相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征信体系,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们或许可以获得些许经验。


目前,全球的征信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英联邦国家、美国为主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另外一种是法国主导的欧洲模式,以央行等政府部门主导的征信体系;还有一种是德国的混合模式。


这三种方式的建立其实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关,比如英美作为海洋国家崇尚自由贸易,经济原本就重市场,轻政府,所以征信行业尽管比较特殊,仍然采取和整体经济发展模式类似的管理方式;


德国素来崇尚公平和效率,注重自由市场经济和政府的有效干预,所以走混合模式很合适;


法国在欧洲国家当中政府干预的意愿向来是最强的之一,此前一直是国有企业比重最高的欧洲大国,所以,其选择政府主导的征信体制具备合理性。


具体来说,英美模式的征信体系通过自有竞争把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做出了区分,以美国为例,穆迪等评级机构是企业信用体系的核心,而三大征信局则主导者个人征信体系;


法国模式则是在此前法国央行的主导下,形成了两个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


德国模式则最特殊,有三个部分组成,以前德国央行为主导的政府体系,私人机构充分竞争的私人体系,以及行业协会主导的会员制体系。


政府主导的这套征信体系主要是对接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侧重企业信用;私人机构的征信体系对接个人消费、保险等领域,侧重个人;行业协会的会员体系则是在德国工会的强大协调下注重行业内人员的信用征集。


上述三种模式,其实很难做出横向的比较,大家都有优点和缺点。英美模式,因为是市场化的竞争,所以服务质量高,但常常会出现信息的泄露问题;法国模式,政府具备强制力,安全系数更高,但适用性比较差;德国模式相对而言,服务性,适用性比法国强,较美国弱;安全性相对法国弱,美国强;


5


 从上面不同国家的模式选择来看,似乎我们更应该走德国模式,政府、市场双峰路线。


从我们国内的情况出发,企业层面的征信数据更多的掌握在国有银行、商业银行手里,所以央行主导商业银行建立企业层面的信用体系十分合适;


个人征信层面,是原本相对缺位的环节,但是在阿里、腾讯、京东们通过购物、社交等不断丰富的大数据体系构筑下,已经具备了形成各具特色的个人征信体系的能力;


这么分析下来,似乎得出一个和建立信联截然相反的结果。让市场充分竞争可能反倒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可问题是,我们中国目前的竞争环境和德国有很大的差别,德国相对较少的存在盗用、滥用个人信息的情况,而且金融体系、法律体系也相对完善,监管也比较到位。


所以,政府牵头的信联仍然具有充分的理由建立起来。


只不过,暴哥以为,为了避免此前提到的利益冲突、各巨头积极性匮乏的结果,信联可能更偏重监管,强调信息安全,强调监测各方数据的使用安全,弱化自己的市场化因素更好一些。


当然,最终如何取舍,还要看各方博弈的结果。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暴哥希望既能够保住自己的信息安全,又能享受到个人征信体系带来的融资和消费便利。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投稿邮箱:fivecrossing@126.com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五道口公众号 

致读者:由于“你懂的”的各种不确定性,《金融五道口》经常被动失联,无法更新内容。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们的备联号: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紫禁城微信公众号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好望角微信公众号

感谢您对“金融五道口、金融好望角”的关注

我们的用心

只为您的投资更轻松


更多精彩及时的金融资讯,尽在金融五道口

申请方法:加群主微信(lidai5189),注明姓名+机构+职位

/商务合作,QQ:30729946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