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 | 微信新功能曝光:你的朋友圈里,还有多少朋友?

吉青飞扬 2020-02-17

文 / 极物秦桑

来源:极物(ID:ijiwulife)


《千与千寻》的一段台词: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这段时间,相信每个人都发现了一个微信的新变化。


原本只有3天可见和半年可见的朋友圈,推出了30天可见。


同样是前段时间,微博也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微博半年可见,功能一经推出,演员赵丽颖便将自己的微博设成了半年可见。


这两个设置无疑都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现代人的关系和记忆,是有保质期的,而且从逐渐细化的时间设置也可看出,这个保质期越来越明确。




朋友之间越来越明确的保质期


前段时间在家收拾东西,发现大学时候旅行的纪念品,于是便想起了当年一起出游的同学。


下意识拿起手机打开她的朋友圈想了解她最近的动态,却发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直线,上面写着3天可见。


心里忍不住唏嘘,曾经我们的关系是那么好,好到一起长途旅行,可是如今,我却进不了她的朋友圈。


顺手又点进了自己的朋友圈,发现自己虽然没有设置三天可见,但也快两个月没有发朋友圈了。


这两年,我发现周边的朋友分享欲望似乎都下降了,大家都越来越不爱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动态,原本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朋友圈也渐渐冷清下来。


最近,有一个词火了:“朋友圈困难户”,指那些发个朋友圈都要思前想后,不断反反复复修改编辑,最后还是决定不发比较好的人。


现代人的社交状态,从朋友圈的30天可见,到微博半年可见,甚至半年都难得发一条动态,越来越多的人懒得去分享自己的生活了。




你的朋友圈里,还有朋友吗?


看着自己并不热闹的朋友圈,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不发朋友圈的原因。


这些年,我的通讯录好友数量一直在增长,从一开始的几十个,到现在的上千个,这些人可能是我的工作伙伴。


但大部分都是只有一面之缘的点赞之交,有些甚至陌生到有时在朋友圈刷到一些动态,微信备注和记忆里的人脸都对不上号。


这也就间接导致了我发朋友圈的热情降低,一方面每次发个朋友圈还要设置分组实在麻烦,另一方面,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那些并不熟稔的朋友,稍显冒犯的关心。


之前看过一个研究,两位大数据调查科学家,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发现25岁是大部分人交朋友的分水岭。


25岁之后,由于家庭、工作、孩子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朋友会逐渐减少,生活的重心慢慢转移。


是啊,越长大越发现,年龄越大,交朋友的欲望越来越低,也越懒得去维系一段关系。


从前,我们可以花一个周末和好朋友黏在一起,现在,忙碌的生活让我和朋友一起喝个下午茶都是奢侈。


于是,不知什么时候起没有了冲突,可那些曾经亲密的好友似乎有一天就不曾联系了,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在岁月的洪流里。


想起《阳光姐妹淘》里,曾经关系那么亲近的几个姑娘,她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我曾以为她们会是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朋友,可最终她们也只是各自走上自己的路,慢慢分道扬镳,不再联系。




我建议你潇洒一点


公司总有很多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喜欢问我关于朋友的问题。


大部分情况都是,毕业之后,和曾经大学里无比亲密的同学联系慢慢变少,渐行渐远的朋友该不该挽回?


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建议,既然渐行渐远,便随他去吧!


很喜欢一段话: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到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


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


随后两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变得可有可无。


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想都不想他了。


这个世界本身便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我们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在发生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不必强求。


想起张爱玲和炎樱。


因为同在香港一所学校里念书,曾经的两人关系好到形影不离。


张爱玲的两次婚姻,炎樱都是证婚人,她的散文里,炎樱更是多次出现,张爱玲的许多书,都是炎樱为其设计的封面。


可这样好的两个人,却莫名没了联系。


炎樱写信问张爱玲:为什么莫名其妙不再理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张爱玲却一封也没回过。


年少时互相吸引成为朋友,携手走过那段艰难岁月,后来却相忘于江湖。


以前觉得这样的关系太过遗憾,可后来才发现,其实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想起《千与千寻》的一段台词: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便是应该明白,没有人会一直在我们的生命里,不管是父母,孩子,爱人还是朋友,都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


作家熊逸曾这样写道:所有人格修习的目标,都是从一只必须和人亲近的狗,成长为一只可以适当孤独的猫。从狗到猫,就意味着你的人格不再依赖于关系,而且还有了自己的领地。


不是所有朋友都要一直陪伴,不是所有关系都要一直维系,见想见的人,走想走的路,对待生命中有些朋友,最好的态度是,你来,我去接你,你走,我不送你。




是不是没看够

别着急,团团为你精选的内容

都在下方

↓ ↓ ↓

编辑 | 高奇、Nelson

来源 | 极物(ijiwulife),作者:秦桑,极物生活家,一个温柔的吃货,坚信人生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审核 | 共青团吉林省委新媒体中心

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