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ICALICS’2022 | 2022中国创新学术网络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ZJUNIIM 浙江大学创新管理基地 2022-12-22



2022年8月27日-28日,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中国创新学术网络国际学术会议(CICALICS ACADEMY PROGRAM 2022)通过线上会议方式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多样性和包容性创新”。

后疫情时代,政府和组织面临经济复苏、气候变化、不平等和贫困等巨大不确定性挑战,本次Cicalics Academy以“多样性和包容性创新”为主题,在为掌握不同方法论、研究范式和研究兴趣的学者、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寻求并适应现况,迈向实现共同繁荣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开幕仪式上,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吴晓波教授代表本次会议主办方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吴晓波表示CICALICS始于2005年,今年已经是第18次来自中国以及国外的众多专家学者朋友们一起参与CICALICS,共同讨论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吴晓波希望CICALICS在未来可以发展地更好,更加成功,让更多研究者受益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增进对于创新的认识,催化研究灵感。

开幕式结束后,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发表了题为“DT enabled inclusive innovation and new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数字科技推动的包容性创新和新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主旨演讲。吴晓波教授从中国的脱贫工作、数字科技帮助贫困人口的方式和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包容性创新三个方面分享了对数字科技和包容性创新建设的见解。他指出,中国的脱贫工作是一项世界壮举,而如今的数字科技在脱贫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加速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包容性创新的发展。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管理研究院的Anton KRIZ带来了题为“Putting More Action into Your Innovation Systems Research, Australia (澳大利亚:在创新系统研究中投入更多行动)”的主旨演讲。KRIZ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在创新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指出现在的主要目标在于发展而非研究,随后在方法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包括行动研究和AIM-R等方法,在创新研究中的重要作用;Anton KRIZ教授提出转化的关键技术是行动学习,这也与清华大学的座右铭“行动胜于雄辩”相吻合。在创新管理研究当中,把研究落实到实践是有一定差距的,而教学实践是一个缩小研究与实践差距的有效途径。最后,Anton KRIZ教授重温了李约瑟关于中国创新精神和深层技术的问题。


27日下午第二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柳卸林教授作题为“The Complexity and Embeddedness of Regional Knowledge and Economic Growth_ City level analysis of China主旨报告。”柳教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报告:知识创造与中国经济发展,知识重组。他指出:知识创造对于经济长期增长十分重要,根据索洛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剩余效应”(指劳动力和资本使用增加无法解释的部分)归因于技术进步。而知识是十分广阔的,我们如何更加细致的学习利用,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是对经济增长十分重要。他还指出相邻的知识重组会产生增量创新,而远程的知识重组可实现根本性创新。知识社会网络的构建可促进经济的增长。 


来自东京大学创新技术管理工程学院的Kazuyuki MOTOHASHI教授带来“Digital Impacts on Innovation(数字化对创新的影响)”为题的演讲。他首先回顾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互联网只是单向信息传播工具,到二代互联网实现双向通信最后到三代互联网衍生出许多内容。在数据革命和创新的浪潮中,大数据、AI、物联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三者相互促进,互相配合。数字化革命是平台业务的关键推动者。基于数字网络类型学,MOTOHASHI教授团队提出三种网络类型。第一种为B2C网络,通过交叉网络效应和网络效应的联动,带动两端的供应者和消费者,形成直接+间接的网络,例如智能手机OS;第二种为商业生态系统,通过交叉网络效应连接供应者和消费者,形成间接的网络形式,例如SAP合作伙伴计划;第三种为B2B的网络,小松集团就是利用这种的网络结构,通过单纯的网络效应,形成直接的网络形式。


短暂的晚餐休息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魏江教授以“Digital innovation: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Governance(数字创新:组织变革与治理)”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魏江教授详细介绍了数字创新的本质,提出了将创意形成到市场化落地的数字创新发展概念。指出除了技术之外,组织情境,尤其是平台型组织是值得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魏江教授结合对政府、企业与平台生态的长期探索,认为不同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本质上是由不同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方式造成的,数字技术而非数字化才是真正的生产要素,我们必须找到相应的理论来促进数字技术到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随后,华威商学院市场营销与创新教授、中国国家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外部专家王青教授从可持续化发展的需求驱动创新的角度来解读创新,带来“Sustainability and innovation :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government policy initiatives, academic research and business practice (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弥合政府政策倡议、学术研究和商业实践之间的空隙)的主旨演讲。她认为关于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的政策激励和商业实践之间,至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尚未有成功的案例,不仅因为我们面临的难题愈演愈烈,还因为数年来政策的制定往往忽视了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基于此,她详尽开展了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驱动的研究议题,致力于洞察中国关于消除贫困问题方案的本质与特征,并希望将此推广至全世界。


浙江大学寿涌毅教授带来“Toward green innovation ecosystems: past research on green innovation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from an ecosystem perspective(走向绿色创新生态系统:绿色创新的既往研究以及生态系统视角的未来机遇)”课程。寿涌毅教授介绍了了其团队近期所做的关于绿色生态系统的研究。在对338篇期刊文章进行了统计梳理后发现绿色创新领域近年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理论分别是:资源基础理论、制度理论、自然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视角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寿涌毅教授团队还在对绿色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领域文献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创新生态系统的框架,并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可能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值此SDC成立十周年之际,丹麦奥尓堡大学商学院Dmitrij Slepniov博士以“Fostering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through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 ten-year retrospective on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programme at the Sino-Danish Center(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多样性和包容性:中丹中心创新管理项目十年回顾)” 为题展开演讲,介绍了SDC的情况和发展历史,深入剖析了基于政府、大学、企业三重螺旋,以学生为中心的SDC创新管理教育理念以及多元文化国际教育的机会与挑战。


至此,CICALICS Workshop第一天会议顺利结束。

28日上午,美国佐治亚理工的前教务长Susan E. COZZENS教授率先带来题为“Frontier Technologies and Inequalities(前沿技术与不平等)”的主旨演讲。她认为快速变化的技术导致的纵向与横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等,并认为需要采纳不同的政策工具来平衡这些差异进而对健康、教育、就业方面存在的不平等问题所需要推动的具体国家举措及落实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指出将资金、知识等资源的“推动”与市场需求的“拉动”相结合,共同引导前沿技术创新,以解决不平等问题,势必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清华大学梁正教授紧随其后发表了题为“Responsible AI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负责任AI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演讲。他从AI的作用、AI强大功能背后的潜在风险、建立稳健的AI治理系统与数据算法治理几个方面分享了如何以负责任AI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他指出,尽管AI已经能够促进2030年169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134个产业目标的实现,但仍然在一些领域,如自动驾驶,外卖配送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建立起健全的AI治理系统,而数据治理和算法治理是其中关键。


首尔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追赶中心创始人Keun LEE发表题为“Varietie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 Around The World And Catch Up By Latecomers(区域创新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性和后发国家的追赶)”的重要演讲。Keun LEE教授研究发现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创新的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现象,他将NIS研究变量转换为RIS研究变量,借助RIS的专利引文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在超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创新要素比价格或成本要素更具有约束力),哪些创新要素在区域层面具有约束力。研究表明后发地区追赶到后期阶段,外国知识作用减弱,专利所有权作用增强。对于追赶型RIS而言,知识本地化和所有权是影响同一短周期集群追赶速度不同的重要因素,知识本地化是创新的基础。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作题为“公民创新(Innovation by common peoples)”的主题演讲。从熊彼特创新切入,指出生产者视角的熊彼特增长范式存在局限性,梳理了以Christopher Freeman、Nelson和Winter等新熊彼特流派提出的新熊彼特增长范式的聚焦点,指出创新不仅促进经济增长,同样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陈劲教授提出一个新的创新范式——公民创新,将创新者范围转移至大众,强调社会目的对创造公共物品和提升社会福利的作用,并将开放合作社区作为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填补了现有创新民主研究的概念空白。


最后,与会嘉宾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热烈的总结讨论并发表感言,对CICALICS 2022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秘书长金珺副教授对所有嘉宾的积极参与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明年的CICALICS ACADEMY and WORKSHOP。至此,2022中国创新学术网络国际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文字:应瑛

内容整理:杜煜龙、李猛、林心怡、金铎、樊昕怡

审核编辑:唐敏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