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定老地名系列(九):物资局

2017-05-04 康定微生活
点击康定微生活关注我哟

☀草根、传递、态度、健康、合作。

康定本土信息传递,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康定微生活 ,推向想了解康定、甘孜和藏区的人 。

加小编微信kangding0836获取便民信息,欢迎投稿得红包。

 

 物资局这个名称对年青人来讲太陌生了,但对我们来讲却记忆深刻。

 ‘’物资局成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局遵循国家“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方针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物资供应政策,开展物资购销供应工作。为解决工农业生产、交通水利设施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迅速增长,物资局退出历史舞台。‘’这段话是《百度百科》对物资局的定义。

正因为如此,物资局是当年非常好的单位,权力大,资源多,所有建设项目大到钢材水泥,小到玻璃沥青都必须凭年初计委下达的供应计划到物资局购买,而且不是你有计划就能买到,供货的时间、规格、质量就得物资局掌握了。记得八五年我在粮食局修建南门仓库时,因缺一筒油毡,到计委申请计划,然后到州物资局办理供货手续,再到县物资局交款,再到驷马桥仓库提货足足二十余天,这还借了粮仓是重点建设项目和物资局里有熟人的光,其难度可想而知。

读书时北门居民点就在物资局隔壁,少不懂事的我并不知道物资供应这些事,只觉得里面的人说话高声、走路挺胸、办事干练很是‘提劲’。物资局给我儿时留下最深记忆的是两件事。

一是‘拾荒’,因为物资局储存着大量的物资,又有车队驻扎,所以有很多螺丝、螺帽、铜管、铅格(电瓶里的组件)等‘废铜烂铁’,我们经常在院内溜达,趁他们不注意时将这些东西席卷而去,如果被发现也会挨一顿臭骂,东西被没收后灰溜溜的回家。东西拿到后会把有用的留下,铜管可以做吹火筒、凉衣架、火柴枪的枪管,一种堆码钢材用的带钩的小扁铁可以用作换煤砖的工具,无用的则拿到废品收购站卖钱。当时的废品收购站也是国营的,大概在现在情歌酒店对面,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我个同学的母亲就在那里上班,废铜烂铁、老书旧报、牙膏皮、吃剩的骨头都可以卖钱。我至今都有收集废旧玩意的习惯。当时的邮车站也是我们‘拾荒’的重要场地之一。

二是自来水,当时康定人主要是在自然河道中取水,家家都有水桶扁担,常听大人们说内地用自来水,心里很好奇,经常问母亲什么是自来水,其实母亲也不知道,问烦了就说:‘桶一来水就来了,桶一拿走水走停了’,这一回答更增加了我的好奇。七十年代初物资局在全城率先建起了单位自用的简易自来水,并允许附近居民到院内公用水桩挑水,那个热闹啊,大桶小桶、木桶铁桶、大人小孩、挑水抬水在水桩前排起长队,也不觉得等的时间长,也不觉得挑水是个很累的事了。我也渐渐的搞明白了什么是自来水。后来我的工作也广泛涉及到自来水。其实‘自来水’这个词究竟怎么来的学术上至今也无定论,反正我的概念是物资局来的,哈哈哈哈!

正如《百度百科》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迅速增长,物资局退出历史舞台‘’,一段辉煌写入了历史。 

康定老地名系列阅读:

1、康定老地名系列:地质队的那些事

2、康定老地名系列(二):52医院

3、康定老地名系列(三):杀猪场

4、康定老地名系列(四):县二中

5、康定老地名系列(五):北门广场

6、康定老地名系列(六):县一中

7、康定老地名系列(七):柴碳站

8、康定老地名系列(八):邮车站


(来源:荆林钢原创投稿,图片来自网络,康定微生活汇编)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登载此文为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康定微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运营人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