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康定追逐阳光仰慕山

2017-11-12 康定微生活


其实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在闲聊中就有跟爸妈提到毕业后想到西部来的想法。直到今年7月中旬,临赴川的前几天,我爸还有点气鼓鼓地问我:“你干嘛非要到那种地方去呢?人家都去大城里闯,而你却要往大山里跑!”记得当时只回了他一句“因为我喜欢”,然后就着手翻箱倒柜整理行囊了。这样回忆起来,似乎有点义无反顾哈哈。

回想起当初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为什么要参加西部计划,我当时的回答里有个天真的部分,但也是最由衷的理由:被文学荼毒了四年,多多少少都有点向往诗和远方。说完这句后,他们都笑了。可能是骨子里的矫情驱使吧,一毕业,我选择了所谓的诗和远方,选择了康定作为我真正涉足大社会的起点。

  

因为舍不得汕大,一直赖到退宿限期的最后一天才匆匆离开。今年的暑假只有十天,而有一半都在跟朋友们见面,所以留给家人的就剩下那么短短5天时间。我爸甚至还在饭桌上笑着问我:你数一下你有多少顿饭是在家里吃的......

有相聚就少不了道别,平常话不多的老爸在临行送别的那天变得喋喋不休,一句句叮咛和教导洒了一路。停车后两老抢着帮我拖行李进站,陪我排队拿票,陪我等候安检,直到我上了扶手电梯他们还在检票口外徘徊,直到我在他们的视野里消失……

不禁想起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的那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7月14日于古镇轻轨站)


在成都集中营呆了一周,结识了一帮可以让我偶尔缓解乡愁的好友,也认识了一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有趣小伙伴。一起坐了14个小时的高铁从东部沿海来到西部内陆,在闷热难耐的体育馆里边听讲座边说笑,在紧张刺激的氛围当中做游戏,凌晨一起迷失在偌大的陌生校园里;在几百号陌生人面前自我介绍紧张到要死,但又蜜汁自信地在一片欢呼声中跟几个广东佬一起高唱《光辉岁月》;在烈日当空下暴晒了一整个下午,大伙儿齐心协力完成了动力圈任务;大晚上偷溜出去撸串儿,在广东十万年不沾辣的我,到了四川吃辣锅又怕死,不吃辣锅又不甘心......

犹记得刚到成都那晚让我瑟瑟发抖的冷水澡,505那5个操着各地方言又开放得让我脸红的逗比妹子,20:15依然亮如白昼的粉红色天空,傍晚校道上朋友们口中的那一首《成都》,饭堂里那铺满花椒红椒青椒的饭菜,20多年来吃的第一只小龙虾,一起报名西部计划又携手赴巴塘的狂撒狗粮小情侣,如蒸笼般的铁棚下充当天然空调的大冰块,等待航拍时在狗琪背上玩的你写我猜......

斜阳洒在多彩的折多山上,忍不住冲下车按下快门,完成了我对康定的第一印象。抛开“康定情歌”、“茶马古道重镇”等文化标签,从生活层面来看,康定只不过是一座没有夏天、夹在高原河谷里的狭长小城。汹涌湍急的大渡河支流——折多河纵贯其间,海拔2600米,从成都一路山路十八弯到这儿需六七个小时,碗中物远不能满足我等饕餮之徒,甚少娱乐消遣,物价几近北上广深。待久了,其实会觉得这儿是个蛮无聊的地方。所幸,这里有我热爱的山和可爱的阳光。 

(7月21日傍晚初到康定城)

有人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我有点厚山薄海。开发过度的名胜已然失了魂,人迹罕至的野山似有灵气,它似刚而实柔,沉稳而多变,每个时节有着不同的姿态。

置身山中,被大山重重包围着的时候,胸膛便与群山同呼吸。以前不懂爬山的乐趣,现在却常常想着往山里跑。虽然爬山远足容易让人灰头土面、气喘如牛,但于行进中,可以感受自己的心跳,聆听自己的呼吸,释放自己的大脑;而休息时,也可享受山林之宁静,细听风声叶落,切实感受自己的存在和内心的声音。

眺望远山苍穹时,山头往往有着一圈圈厚实的云朵,像随手就可被揪下来吃掉的棉花糖。偶尔,它们也会藏在山腰,跟山边的树兄们打了个照面儿,便又随风去飘荡。

我常常幻想,等我老了就搬到山里去住,住在山脚下的老房子,养一条愿意跟我满山跑的小疯狗。屋舍旁有一方碧绿菜畦,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天出门走走,树影苔痕,满眼青绿,早上有湿漉漉的雾气,午后有斑驳的阳光洒在林荫间。



            

于同一天同一个地点




从被水包围的东部小岛来到被山簇拥的西部小城,刚来的时候,很多人会十分关切地问我,有没有觉得不习惯。说实在的,一切都很习惯,习惯到超出预期地长了好几斤肉。因为虽身在四川,每天依然吃着最爱的粤菜,这可以说是无比幸福了。另外,这里夏秋时节的气候很宜人,常见蓝天白云,既没有广东的燠热潮湿,也不像成都那样,经常霪雨霏霏。但这里十分干燥,风大,早晚温差也很大。

身处藏民聚居地,刚来时,也会很好奇于身穿多彩藏袍的原住民。他们皮肤黝黑,两颊镶饰特有的高原红,似带有一种在深山溪边跑跳歌舞,在大草原上策马奔腾的不羁气息,又有长年与大山为伴的内敛眼神。





很多时候,我会特意绕进这条小巷。不为别的,只是单纯地觉得,这短短的距离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在这短窄的巷弄里,排排坐着话家常的老人会给你迎面来个微笑,匆匆而过的路人身上会飘来阵阵或浓或淡的酥油味儿,他们也会随手逐个拨动转经筒,嘴里喃喃有语,他们都在以一种我难以理解却又十分敬畏的力量坚定着自己的信仰。

这里的本土文化,不仅体现在空间建筑上,更融入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声响里。走在白天的康城街道上,闭着眼睛可以感觉人来车往的流动,相较于巷内宁静更显喧闹。驻足于夜晚的情歌广场上,人们热腾腾闹哄哄地随着欢快的藏谣跳起锅庄舞。还有藏人手里转经筒摇动时发出的铜铃声,隔绝了车水马龙之喧嚣的半夜里,淅淅沥沥的雨滴落在遮雨棚上的乐声,折多河边无论日夜都奔腾不息、铿将有力的流水声……    

(情歌广场上渴望的背影)

若细心观察,会发觉,每一天,康定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上个月清早出门时突然发现,满山黛绿徐徐褪去,澄黄悄悄爬上枝头,开始在林间蔓延开来。

这个月,大自然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令人着迷的色彩:枫叶之红,柏杨之黄,松柏之绿,枯枝之褐,山体之灰,天之蓝,云、雪之白,还有几架电线塔、几处老民居点缀其中,多色交织,坐在车内看窗外,每一帧都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下车后,走在山道上,路过街道旁,与埋头苦吃的可爱小山猪对视;感受炙热的阳光在一树野生核桃上跳跃;前面有挡路的慢悠悠大黄牛;看太阳躲到山的另一边去;饭后散步到山腰,看八旬老大爷在夕照下辛勤耕种;球场上有挥洒汗水的藏族青年;受不住撩的小孩儿对着你笑了;柏杨树大片叶子坠落,两个阿兵哥在树影里忙着清扫,风一吹,远山苍穹上的云朵就被掳走了……

偶尔也会看到闲逸的藏民,在路边就地铺开方布,坐在金色耀眼的光线底下晒太阳,一直坐着坐着,好像要坐到地老天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秋色渐浓的康定,这段时间的最低温已经跌到零下了,应该快要看到大雪封山、漫天飞雪的景致了呢。对我这个没见过雪的广东娃来说,真的是既期待又害怕。

其实如果没有6月18日的那一通电话,如果没有小张怂恿我一把,如无意外,我现在会在新疆围着火炉吃西瓜吧。我相信“取舍间必有得失”,选了那个肯定也会失去了这个。如果当初坚持选了新疆,现在的我又会是怎样一种境遇呢?

或许,注定我跟康定、跟这里遇到的所有人都要发生点缘分吧。

虽偶有不顺心,但目前的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在这里,可以远离喧嚣,尽情享受山野与自然。在这里的时间过得很快,但日子过得很慢,有些空隙可以让我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太过安逸会让人待在习惯的圈圈里,停止探索与好奇,有另一种危险。所以,我还不太想安定下来,“世界如此广博美好,我野心很大,都想体验”。而且,如果卡在固定的时间与生活形态中久了,容易产生疲倦感,也看不到新的风景。

有同感的你们,不妨偶尔来看看我,松绑一下生活?

(来源:痴爱山林的野鸭子 ,康定微生活汇编)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登载此文为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康定微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运营人员。康定微生活原创稿件,已委托四川永卓律师事务所处理相关版权问题,转载请注明来自康定微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