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讲堂|“嫦娥五号”九天云外揽月回


百年,坚忍无畏,改天换地;

十年,开拓创新,成就非凡;

问江山何以壮美如画卷?

民族梦想,伟大复兴,勇毅前行!


讲述:唐烨   提问:孙启锐

·点击收听·


A

今天我们要回到2020年底,回顾“嫦娥五号”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全力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

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这举世瞩目的23天,人们一边为“嫦娥五号”惊险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边为它不断传回的一条条捷报而欣喜和感动,这也意味着中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也就是说“嫦娥五号”“载土归来”。

Q

老师,“嫦娥五号”是把月球上的“土壤”带回地球了吗?怎么带回来的?


A

“嫦娥五号”肩负的是极为复杂的航天任务,我们现在就只讲其中挖月壤(也就是月球土壤)这个环节,大家就能从中了解整个任务的难度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是这么说的:“‘嫦娥五号’着陆以后就开始取样了,是需要用机械手去铲。在外星球用机械手,这对于我们中国来说,都是头一次,而且在月球上使用的钻取机构,也是我们国家头一次设计的。”栾恩杰把这个过程形容成哈尔滨香肠,在钻的时候,要把钻取的岩芯部分装到一个包裹里,这个包裹长得像个香肠一样,然后要把它紧密地包裹好,封装好。因为这些“土壤”是月球的,不能在转移到地球的时候被污染了。完成采样之后,“嫦娥五号”上升器要在月球进行起飞发射,在月球轨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进行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至返回器里。


Q

老师,月球上这些土壤拿回来能做什么呢?

A

你们希望能用这些月壤干什么呢?

Q

它能种菜吗?

A

想法不错,不过这个答案是:不能种菜!与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无论种菜还是种土豆都不行。其实,月壤的表面形态看起来更像一层细细的水泥,主要由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等矿物和胶结质玻璃组成。

40多年前,中国接受美国赠送的1克月球样品开展研究;如今,中国独立自主从月球采回1731克样品,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取回样品的国家,也是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如今,“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已顺利入住“新家”,也就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科学家们将对它们分析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类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还为中国航天后续月球和深空探测任务的月表机械设计和操作、宇航员服装设计、着陆点选择等提供依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研究将会为人类揭开更多关于月球的奥秘。



讲述:唐烨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配音导演、演员。话剧导演:《关汉卿》《北京邻居》《启功》《李白》《洋麻将》等。为上千部中外影视剧配音;主播的多部广播剧获“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荣获北京市高创人才领军人物称号;2015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12月荣获第九届话剧金狮奖最佳导演等。


提问:孙启锐(12岁)



非凡十年·我们的新时代

主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新华网

承办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主创人员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陈爱民  王秋  孙巍

统筹:胡银芳  高建荣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闫蕊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张宝玉  权敬  吴雪婷

音频制作:闫乔锋

视频制作:龙又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司雯

联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广联合会

新华网

中国有声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