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口》2024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西北人口(双月刊)
2024年第1期,总第215期
出版时间:2024年1月1日
目 录
CONTENTS
·卷首语·
西北人口创刊45周年纪念
杨成钢
·书 评·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情民意研究的新探索
——评《大数据时代社情民意研究与应用》
陆杰华
·建构中国自主人口学知识体系·
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有效性研究
——基于49个试点城市的实证分析
巴曙松,曾 好,孙维嘉,李成林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张 冲,梁晓林,王学义
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伦理冲突及其应对
朱潇俏,吕红平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刘金华,王棫冰,徐 典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住有所居”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基于非正规产权房的视角
林李月,朱 宇
养老资本、内生动力与老年数字鸿沟
韦 艳,杨丽红,郭歆宇
·人口与经济·
养老保障对返乡中老年群体再次外出就业的影响
张简妮,任 远
技术要素市场发展与技能工资溢价扩大
——兼论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启示
廖直东,代法涛
·人口与社会·
贫困脆弱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黄杏子,周云波
·西部研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孙平军,卢铭沁,王亚辉,曹乃刚
文 章 摘 要
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有效性研究
——基于49个试点城市的实证分析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家庭结构的变迁,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增加,而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年人照护难题的关键。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过程中,资金筹措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期护理保险49个试点城市政府公开发布的57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手段分析政策内容,并参考PMC模型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空间视角对各试点城市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与对比研究。为更全面地了解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演进过程,选择了典型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政策文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整体评级合格,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供需错配问题,一是政策有效性与人口老龄化水平之间存在错配,二是在“参保范围”和“支付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空间区域的角度看,我国长护险试点政策的有效性与一致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从政策延续性方面则发现同一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筹资方面改善不大。文章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细致研究,为我国建设更为完善和适应性强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深入了解政策的强项和薄弱点,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政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PMC指数模型
【作 者】巴曙松,男,湖北武汉人,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好,女,新疆伊犁人,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经济学硕士;
孙维嘉,男,河北衡水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硕士;
李成林(通信作者),男,四川成都人,中国工商银行成都分行高级经济师。
【引用本文】
巴曙松,曾好,孙维嘉,李成林.婚姻支付对老年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24,45(01):1-15.
BA Shu-song,ZENG Hao,SUN Wei-jia,LI Cheng-lin.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Funding Policy: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49 Pilot Cities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1-15.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摘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从人口再生产、人口素质、人口结构3个维度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的评价结果,运用模糊Borda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12~2021年间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东—中—西”递减的区域分布格局,东部区位优势明显;中西部和东部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西部省份排名波动剧烈,东中部省份排名相对稳定;进一步聚类分析显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模范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地区、中等水平地区和一般水平地区分别有4个、10个和12个省份。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启示:人口高质量发展模范地区应积极发挥自身引领示范作用,总结和分享其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高水平地区应深入挖掘区域特质,关注人口再生产、素质和结构的平衡,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等水平地区要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提升人口高质量发展动力,避免短板进一步扩大;一般水平地区应借鉴模范地区经验,找到自身优势,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因子分析法;熵值法;模糊Broda法
【作 者】张 冲,男,四川眉山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梁晓林,男,广东佛山人,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学义(通信作者),男,四川遂宁人,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本文】
张冲,梁晓林,王学义.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西北人口,2024,45(01):16-25.
ZHANG Chong,LIANG Xiao-lin,WANG Xue-yi. 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High-Quali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16-25.
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伦理冲突及其应对
【摘 要】低生育率是当代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以人口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中国低生育率危机隐含的伦理冲突及形成的伦理原因、应对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人口责任伦理构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中国低生育率危机隐含的伦理冲突主要表现为个体生育价值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女性家庭照料与就业和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家庭生育抚幼与养老资源分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个方面。中国低生育率的伦理原因主要表现为:政策惯性驱动下的晚婚晚育和“只生一个好”生育观念的固化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女性地位提高和就业率提高后的“双重角色”对女性生育意愿形成挤压,家庭抚幼养老功能弱化降低了生育的内在动力。构建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应对策略需要多管齐下,尤其要加强新时代人口责任伦理建设:一是重塑青年婚育责任伦理,提高人们对婚育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二是重构家庭生育责任伦理,倡导和鼓励家庭成员分担生育、养育、教育责任;三是重建关爱女性责任伦理,以尊重女性和关爱女性为价值导向,以尊重女性生育权利、保障女性经济权益为目标,努力营造尊重女性道德人格和生育权利的社会文化氛围。
【关键词】低生育率;婚育伦理;家庭伦理;伦理冲突;关爱女性
【作 者】朱潇俏,女,湖南新化人,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湖南省妇女研究会会员;
吕红平,男,河北灵寿人,哲学博士,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本文】
朱潇俏,吕红平.中国低生育率危机的伦理冲突及其应对[J].西北人口,2024,45(01):26-34.
ZHU Xiao-qiao,LV Hong-ping. Ethical Conflict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hina’s Low Fertility Crisis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26-34.
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摘 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是关键。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权益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程度又是增强流动人口身体素质、定居意愿、城市融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简称CMDS),聚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公共健康权益的现状,进一步使用二分变量对数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少数民族流动家庭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定居意愿发生比的影响,关注家庭主要劳动力(个体)和家庭其他成员(幼童、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特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家庭定居意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可及性程度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家庭成员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大于个体影响效应,但孕产妇公共健康权益可获得性与家庭定居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二是不同健康权益项目对单个个体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权重不同。健康档案项目对个体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疫苗接种项目对幼童公共健康权益的影响效应最大,孕产妇四项公共健康权益项目的作用相差不大。三是不同个体获得公共健康权益数量越多,其定居意愿发生比越高,但影响效应不同。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程度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夫妻两地分居、省内跨市流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定居意愿;发生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作 者】刘金华,女,四川资中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王棫冰(通信作者),女,四川阆中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
徐 典,女,四川成都人,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用本文】
刘金华,王棫冰,徐典.公共健康权益可及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J].西北人口,2024,45(01):35-47.
LIU Jin-hua,WANG Yu-bing,XU Dian. The Impact of Access to Public Health Rights and Interests on the Settlement Intention of Ethnic Minority Migrants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35-47.
“住有所居”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
——基于非正规产权房的视角
【摘 要】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城镇安居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探索影响其定居城镇的决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住有所居的视角出发,探讨非正规的产权住房——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小产权房通过其价格低廉化和在购买后形成的事实性占有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但在现实中仍应高度警惕和重视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完整市民化和正规房地产市场健康运作带来的诸多负面挑战;第二,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锁定”效应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在法律意识淡薄和对廉价住房需求高的“初中”“收入低”“老一代”流动人口群体中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说明经济地位偏低和法律风险感知能力弱的流动人口在面对小产权房的低廉性时更容易做出“非理性”选择。这一结果预示着提供可负担的保障性住房和稳定城市住房价格,将附着在小产权房上的“廉价保障房”功能剥离开来,可能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在治理和整顿存量小产权房时,要对蜗居其中的弱势流动人口群体予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找寻保障弱势流动人口群体的住房权益与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间的平衡点和兼容性。
【关键词】小产权房;流动人口;定居意愿;保障性住房
【作 者】林李月,女,福建霞浦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朱 宇(通信作者),男,福建闽清人,上海大学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本文】
林李月,朱宇.“住有所居”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非正规产权房的视角[J].西北人口,2024,45(01):48-58.
LIN Li-yue,ZHU Yu. Small Property Rights Housing and Settlement Inten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48-58.
养老资本、内生动力与老年数字鸿沟
【摘 要】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测度老年数字鸿沟水平并探索内在影响机制对于缓解老年人的数字融入困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21~2022年在陕西、河南、山东和吉林四省的“健康老龄化与智慧养老”专项调查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老年人的接入沟、使用沟与知识沟进行测度,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养老资本对老年数字鸿沟的影响,并检验老年人数字学习内生动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超过四成受访老年人未使用智能手机,其中63.92%为农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的使用沟得分均值(0.580)高于知识沟(0.407)。养老资本各维度指标对老年人的接入沟和使用沟有显著优化效果,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老年人知识沟的优化效果更显著,控制变量中的男性、低龄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数字鸿沟更小。内生动力在养老资本与老年数字鸿沟的关系间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其在不同维度养老资本上的表现不一致,使用沟与社会资本间的中介效应比例最高(20.14%),知识沟与健康资本间的中介效应比例最高(43.76%)。由此,文章在老年人的数字接入与社会支持方面提出建议,应统筹碎片化的数字接入支持力量,丰富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建立年龄友好型社会,激发老年人数字学习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老年数字鸿沟;养老资本;内生动力;中介效应
【作 者】韦 艳,女,陕西铜川人,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主任;
杨丽红,女,陕西渭南人,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生;
郭歆宇,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生。
【引用本文】
韦艳,杨丽红,郭歆宇.养老资本、内生动力与老年数字鸿沟[J].西北人口,2024,45(01):59-73.
WEI Yan,YANG Li-hong,GUO Xin-yu. Endowment Capital,Endogenous Motivation and Elderly Digital Divide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59-73.
养老保障对返乡中老年群体再次外出就业的影响
【摘 要】在影响返乡中老年群体再次外出就业的相关因素中,养老保障的因素值得重视。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说明农村老年人口经济收入相对不足,希望通过外出就业获得部分收入的补偿,这也表明存在中老年在农村人口因养老保障不足而被迫继续外出就业的可能性。文章构建两期生命周期模型,对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影响其再次外出就业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返乡中老年群体参加养老保险显著减少其再次外出就业;(2)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对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外出就业存在差异性影响,返乡农民工如果获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更明显的收入效应,减少他们的再次外出就业,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相对薄弱,还不足以改变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劳动供给行为;(3)具有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群体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外溢效应,养老保险降低再次外出就业,并通过增加他们的家庭劳务和隔代抚育的时间,增加其成年子女的外出就业和进城迁移。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对提高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的生活福祉,减少城乡社会保障不平等,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整体发展具有作用,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返乡中老年群体;再次外出就业;养老保障
【作 者】张简妮,女,湖北荆门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
任 远(通信作者),男,江苏丹阳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本文】
张简妮,任远.养老保障对返乡中老年群体再次外出就业的影响[J].西北人口,2024,45(01):74-86.
ZHANG Jian-ni,REN Yuan. Pension’ Influences to Returned Migrants’ Re-out-migrating for Employment in China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74-86.
技术要素市场发展与技能工资溢价扩大
——兼论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启示
【摘 要】在我国基尼系数持续高于国际警戒线的收入分配格局下,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是否扩大技能工资溢价值得深入研究。在分析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对创新影响的基础上,从技术要素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剖析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引致劳动力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机理,进而研究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扩大技能溢价的理论逻辑。理论分析表明,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可以破除创新价值链各阶段间的梗阻,促进创新体系内各类参与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创新活动,进而在技术要素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对技能溢价产生扩大效应。具体而言,技术要素市场发展能够促进技术要素的价值实现、增加创新劳动需求和提升创新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创新劳动者工资水平,不仅如此,技术要素市场发展还能够促使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引起高技能劳动需求的相对增长和高技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都将扩大高技能劳动者平均工资与低技能劳动者平均工资间的差距。基于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证实了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对技能溢价的扩大效应。这意味着,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在深入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应该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积极维护机会公平,缩小数字鸿沟。研究结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视野。
【关键词】技术市场发展;技能溢价;工资
【作 者】廖直东,男,江西赣州人,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代法涛,男,河南杞县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引用本文】
廖直东,代法涛.技术要素市场发展与技能工资溢价扩大——兼论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启示[J].西北人口,2024,45(01):87-97.
LIAO Zhi-dong,DAI Fa-tao. The Technology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he Expansion of Skill Wage Premium:On the Inspiration of Solidly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87-97.
贫困脆弱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 要】实现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其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整体幸福感水平仍还有较大的增进空间,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也面临着较高的在未来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其面临的这种风险是否是制约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探索增进我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路径具有必要性。文章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8年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的贫困脆弱性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具体探讨了其中的作用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以收入相对贫困标准测度得到的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仍较高,且其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即个体的贫困脆弱性程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处在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以及男性居民贫困脆弱性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效应更为严重。(3)作用路径分析发现,贫困脆弱性的幸福感降低效应主要是由风险脆弱性,即个体应对风险能力的欠缺所导致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居民主观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信任程度的增加以及对未来信心的增强均能够有效缓解脆弱性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贫困脆弱性;相对贫困;主观幸福感;农村居民
【作 者】黄杏子,女,安徽淮北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周云波(通信作者),男,天津人,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本文】
黄杏子,周云波.贫困脆弱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24,45(01):98-112.
HUANG Xing-zi,ZHOU Yun-bo. The Impact of Poverty Vulnerability on Rural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FPS Data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98-1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摘 要】人口结构演变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明晰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利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将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结构因素统一纳入“内外交互作用”框架分析并优化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人口结构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到人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城乡结构与规模等属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围绕“双核心”地区呈带状分布,重庆地区男女性别比普遍高于四川地区,主要与地区产业结构相关,人口数量、受教育程度以及城镇化率大幅提升,且空间上围绕“双核心”地区呈明显“核心-外围”特征。②人口具有自我发展的生产性及空间分布的流动性,表征为源于内部结构变化的自然增长和源于外部环境影响的机械增长,是地方化与区域化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以及人口结构内部因素使区域人口“流”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因素引致的人口流动和机械增长作用更明显,而人口自我生产性的下降负向影响着人口的空间分布。③人口不同属性结构演化呈现出的特征对应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不同,人口结构是否合理则通过该地区未来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与城市发展阶段的匹配程度判断。未来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注重人口与区域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空间的合理分布。
【关键词】人口结构;老龄化;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作 者】孙平军,男,湖南隆回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铭沁,女,江西赣州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亚辉,男,安徽亳州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曹乃刚,男,山东泰安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本文】
孙平军,卢铭沁,王亚辉,曹乃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西北人口,2024,45(01):113-126.
SUN Ping-jun,LU Ming-qina,WANG Ya-hui,CAO Nai-ga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ixth and Seventh National Census Data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24,45(01):113-126.
广大作者、读者可以到我刊官网及
重庆维普在线阅读且免费下载历年文章官 网 http://www.xbrklzu.com
E - mail xbrk@qq.com
工作QQ 945104478
电 话 0931-8912629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点击关注
西北人口与您一起
共筑学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