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设计与管理 | 什么是项目常识?
近年来,社团已经把“项目”作为社团专业化的标志之一,已有越来越多的团队通过建立自己的项目小组,以项目的方式与思路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而项目往往表征着社团的固有属性,如具有环保属性的项目就是我们环保社团向外界展示我们初心最重要的方式。能否做好项目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团的运营与发展。
>>> 对高校社团而言,与“项目”并行的还有“活动”,可是两者究竟什么区别,需要多大程度上做区分?和小萤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思维
我们认为,对高校社团而言,要区分的是两者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活动可以多次重复,社团很多时候会以活动规模、知名度等外在指标衡量活动成败,且各种活动之间可以没有相互关联,涉及到了环保的方方面面;对活动也往往缺乏有效评估,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主观性。
如此每年不断重复开展,对投入与成效缺乏概念,不利于社团的发展,更毋庸谈论社团影响力。这些是“活动思维”带来的结果。
项目思维,则帮助社团用全局观去看待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多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每个阶段可包含多个活动)尝试推动环境问题改善,也需要建立评估机制,客观、系统地评价项目成效。
>>> 项目常识
那究竟什么是项目呢?
现代的项目管理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了不同的定义,对于学生社团来讲,来自美国的朱兰博士(Dr.J.M.Juran)的定义可能更容易理解:“所谓项目就是有计划地解决问题。”
这句话有两个重点,分别是“计划”和“解决问题”,有“计划”地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是项目的真谛。
举个例子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绿色环保协会的“西福河乐水行”项目的缘起是一次高校乐水行的走水巡河活动,项目发起人容璇对这样的活动形式很熟悉,但真正让容璇想要去做成一个项目的触动点是“我们有一个师兄曾经带我们去走过西福河,那条河有很多生活垃圾、农药瓶在上面飘着,好像影响挺大的。西福河是我们的饮用水源,我们喝的水和这条河有关系,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初衷。”
正如以上案例一样,项目需要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才是做出解决问题的计划,而各种活动组成了项目的计划内容。
在此,需要区分“现象”与“问题”。 当问起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时,社团成员经常会回答“学校垃圾没分类”、“河水水质受污染”、“一次性餐具泛滥造成白色污染”……这些都只是我们看到的“现象”,而造成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经过调研、分析找到主要原因,也就是所谓的“问题”。
举个小栗子,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校园没有垃圾分类呢? 考虑这个问题时,首先我们应该调研校园垃圾分类有哪些必需流程,再仔细思考哪些过程在整个流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导致了校园垃圾分类难以推进。比如后端的垃圾处理渠道尚未明确,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规划等,这样才真正透过“现象”找到了“问题”。
♥
关于项目常识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啦~
下一期推文我们将继续这个话题
来聊聊“如何执行管理项目?”
下期再见~
♥
【青萤大型网友见面会】
什么?
你还不知道青萤行动2020活动交流群?
快来添加小萤微信(SXNJ1993)
一起进群和更多的社团进行交流吧!
— 往期回顾 —
文案:宝洁中国先锋计划 高校社团行动与发展手册(部分内容有修改)
编辑:小路 小龟
校对:啾啾 橘子皮 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