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展览资讯 | 2020广东省博物馆展览巡礼

分享展览的 杂人 2023-06-06

2020广东省博物馆展览巡礼


01


从伦勃朗到莫奈

——欧洲绘画500年


2020.01.10—2020.05.05

广东省博物馆三层书画厅


“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展览,是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及克洛维斯收藏引进的最杰出的欧洲大师画作国际巡展。精挑细选出来的60件作品以其非凡的绘画技艺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展现了14到19世纪从意大利南部到荷兰和英国的概况,包括一些欧洲最著名大师的作品,如提香、鲁本斯、伦勃朗、莫奈、高更等。展览跨越不同的地理和时间界限,力求涵盖欧洲艺术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流派,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经济空前增长,社会激烈变革,对艺术的感悟发生着改变…


通过展现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成就,来教育和激励大众是博物馆人的使命,我们相信艺术可以使所有接触到它的人向上,可以促使个人信念擢升,可以帮助工业及制造业进步,可以使向善的理念实现。“文化交流互鉴,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文化的传播、交融和共享”,希望展览有助于加深对所有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并会相应地鼓励一种更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到我们生活的世界。


02


惊艳

——17-18世纪的中国外销瓷


2020.03.13—2020.10.11

广东省博物馆三层展厅二


在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和发展,欧洲大地上刮起了一股浓烈的“中国风”。在这股西方追逐东方艺术的热潮当中,中国的陶瓷器一直是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明清外销陶瓷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从家居装饰、餐饮文化、日常使用、宗教活动及艺术设计,以至于欧洲制瓷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方方面面,不一而足。中国陶瓷器成为了西方人热烈追逐的珍品。


明清外销至西方的陶瓷器,既有中国传统纹样和器形的器物,也有来自西方的设计和定制,甚至包括高级定制——彰显个人尊荣的纹章瓷。这些林林总总的“中国制造”,不仅反映了中西贸易的面貌,更是东西方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对话与碰撞。本展览精选175件馆藏17--18世纪的中国外销瓷精品,向观众展示中国古代制瓷业的高超水平,中西贸易的面貌以及东西方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对话与碰撞。


03


魏唐佛光

——龙门石窟精品文物特展


2020.04.28—2020.08.30

广东省博物馆三层展厅一


龙门东、西两山对峙,巍峨壮观;伊水潺潺中流,蜿蜒北去。两岸窟龛依峭壁而凿,南北绵延一公里,蔚为壮观,故唐有诗云“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龙门石窟作为北魏王朝和唐朝皇室开凿佛像的必选之地,断续营造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00多品,因其雕刻之精美、蕴含之丰厚蜚声中外,成为中国皇家石窟寺的典范。


本次展览是龙门石窟86件精品文物的首次荟聚,其中包含8件海外回流的国宝级文物。诚邀您一同来感受清癯秀美的北魏造像,观赏富丽健美的唐代佛像,聆听国宝归来的动人故事,了解斑驳古迹的修复过程。


04


神秘的契丹

——辽代文物精品展


2020.06.16—2020.10.25

广东省博物馆三层书画厅


绚丽多彩的辽文化是契丹族与汉族以及其他各民族相互交流和吸收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辽代文物精品展”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主办,精选了内蒙古自治区相关文博机构珍藏的各类辽代文物138件/套,展品级别高,其中一级文物达70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14件,涵盖金银器、玉器、陶瓷器、玻璃器等多个门类。展品以辽代多个重要墓葬和城址的出土文物为主要构成,诸如驸马金面具、云纹鎏金铜马具、乳钉纹玻璃盘、辽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贴银花鸟纹漆盒、青白玉镂雕飞天等国家珍贵文物将悉数到场。展览透过材质多样的文物,展现辽代契丹贵族特异罕见的丧葬习俗、纵横驰骋的游牧风情、精美绝伦的贵族服饰和日常生活用器。观众在领略辽代物质文化的璀璨华美之余,更可进一步了解辽代在政治、社会、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历史。


05


唐蕃古道

——七省区精品文物联


2020.09.23—2020.12.27

广东省博物馆三层展厅一


“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唐蕃古道全长3000余公里,是丝绸之路南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是唐代以来中原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地的重要道路,是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维系民族情感与区域联系的纽带。展览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潮流,展出古道沿途7个省级馆、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90余件,用近200件文物讲述古道促进民族交往、融合与传承的故事,展现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带来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真实、壮阔的丝路文明历史画卷。展览对于新时代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06


民国海淘生活

——广东二十世纪初的洋货风潮


2020.11.11—2021.03.14

广东省博物馆三层展厅二


二十世纪初,广东出现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商业转型,追求洋货成为了人们的消费主流。于是,“来佬货”(舶来品)以及中外的观念、娱乐方式、生活形态在民国时期开始了各种交汇和融合。辛亥革命后,男士剪掉辫子,梳起了小分头,穿起了洋服。女士的改良旗袍成为了年代标志和经典。省城街头,在洋轿车和黄包车交会的瞬间,华侨用相机记录着久违又陌生的风景。太平馆(西餐馆)的斛光交错中,留声机悠扬的英文歌声中,又曾上演了多少如电影般的美丽片段。百年前的海淘,如何改变当时人们的生活?又给我国现代工商业的兴起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和启示?粤博诚挚地邀请您回顾“民国海淘生活”,展览将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细细解说那个传奇年代。


07


三城记

——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


2020.12.04—2021.04.11

广东省博物馆三层书画厅


洋船争出是官商,

十字门开向两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

银钱堆满十三行。

                      ——屈大均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世界了解中国首先是从丝绸开始的。明清时期,东西航路开通,丝绸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经粤港澳湾区运销到世界各地,世界总产量近一半的白银源源不断从海外流入中国。丝绸在中国对外交往的舞台上曾流光溢彩,熠熠生辉,也曾历经坎坷,令人扼腕。


湾区经济靠港而生、依湾而兴,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它高度依赖国际贸易体系,也深刻影响国际贸易体系。粤港澳三城同根同源、同声同气,是连接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是推进贸易全球一体化的重要枢纽。


此为展览计划

如有变更以实际为准

更多精彩展览敬请期待


欢迎转发

禁止以『杂人』编辑版本转载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

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系列活动


广州大剧院 2020 演出简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