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迎"十九大",余杭科技创新亮点纷呈

2017-10-18 小创 创新余杭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纵贯会,2017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

近年来,我区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创新余杭”总体目标,围绕《关于推进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切实履行科技部门职能,加速推进科创园区建设,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为余杭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榜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企业培育为重点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和深入挖潜,我区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培育呈良性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89家,其中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32家。2016年全区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达到108家(含6家迁入高新企业)。2017年新申报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40家。

全区科技创新大会暨2017“智汇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启动大会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科技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日趋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1-8月份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9.04亿元,同比增长12.6%,占规模工业比重为51.7%,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通过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引导帮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梯队建设。2017年我区有123家企业被列入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名单,其中雏鹰计划企业111家、青蓝计划企业12家,占全市认定总数的24.3%,同比增长59.74%。


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为契机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专利申请授权工作稳步增长。1-8月份全区完成专利申请8515件、授权4626件,申请授权量均位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二。目前,全区拥有各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09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3家。2014-2016年,我区共有5家企业获中国专利奖,其中2014年贝达药业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015年诺尔康获中国外观设计专利金奖。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余杭区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专利执法工作稳步推进。今年3月,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办公室)邀请杭州14个区(县、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来余杭开展专利联合执法行动,对大红鹰和物美等大型超市专利产品销售、宣传标注和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检查情况良好。同时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契机,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办公室)召集全区20余家大型商场超市和30余家企业,就“流通领域假冒专利、商标、版权的甄别、自查与维权”开展了业务培训会。参与调解专利侵权案件5起,力争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2017恒创中国金融科技创业大赛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载体。今年5月,全省首个集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四位一体综合保护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未来科技城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正式启用。该平台将通过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形式,与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文广新局、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形成“线索共享、手段互补、执法联动”的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打造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样板。


以平台打造为手段 营造创新合作共赢格局


打造企业研发平台。制定出台《杭州市余杭区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办法》,鼓励企业重视研发机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研发机构,逐步形成研发梯队。全区现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02家,区级科技企业研发中心189家。其中2017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新增数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6家,新增数列全市各县(市、区)第1位。

杭州汽轮铸锻有限公司,2017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科技创新“523”计划持续深化,重点围绕社会力量办园、专业化运营、特色园区创建、优质企业引进、园区与资本结合等方面加强引导。全区现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0家,场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入驻创业团队53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家,市级5家,孵化面积32.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28家。今年有9家科创园区通过区众创空间备案,备案面积46.5万平方米。

之江实验室成立

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牵头起草了余杭区与浙江大学的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开展科技合作,共同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级产业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落地余杭。5月9日,正式签订《浙江大学与余杭区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浙江财经大学余杭行活动,7月底,预计总投资100亿元的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项目成功签约。9月初,之江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小镇挂牌成立。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的浙江理工大学时尚学院,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以载体建设为依托 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


持续打造人才高地。2017年8月,余杭区出台了《关于实施引才“十百千”工程,进一步打造余杭人才高地的十条意见》,在住房、大学生就业、高端人才引进、资金扶持、中介服务等方面均有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开展余杭引才“十百千”工程,即五年内力争引进培育10万名高校毕业生、10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000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余杭区人才总量和年增量一直位于浙江省各区(县、市)首位,目前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550余名,其中“国千”115名、“省千”145名。5月19—27日,区科技局会同区委人才办组织举办了2017“智汇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围绕“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主题,紧密结合创新余杭建设,突出人才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科技支撑社会创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3个区直单位和平台、镇街,组织各类活动14场(次),参与活动的企业、科技人员和群众1万余人次。

杭州唯铂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浙第一名

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出台《关于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加快推动股份制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培育上市企业2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9家,其中2017年A股首发上市9家,新三板挂牌5家。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支撑作用,鼓励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区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科技支行,为我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各类特色金融服务。继续发挥科技风险池、担保公司的政策性融资平台作用,今年以来为68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贷款2.13亿元。出台《余杭区专利权质押贷款补助和风险补偿办法(试行)》,组织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召开座谈会,探索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模式。

浙江华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我区首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

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编制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和《服务手册》,汇总国家、省、市、区各级科技创新相关政策31份、办理事项40项,明确每个办理事项的政策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要求、申报时间、受理电话等。通过会议培训、政策宣讲等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补助、科创园区培育、研发机构建设、创新券应用等科技政策进行了广泛深入宣传,围绕科技政策解读、科技项目申报等开展上门服务。1-9月份,共组织各类政策培训会议11次,累次培训企业2300余人(次),走访园区、企业200多家。

全区科技创新大会暨2017“智汇余杭”人才科技活动周启动大会

下一阶段,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将聚焦“创新余杭”,对标深圳南山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科技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一二三四”开展好工作,努力为余杭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榜样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一个总目标:创新余杭


聚焦《关于推进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的打造“创新余杭”的总目标和各分项目标,按照“创新驱动、资本撬动”两轮齐动;“落后淘汰、创新培育”两手齐抓;“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齐引三个“两手抓”的要求,以区委人才办、金融办、经信局、商务局、科技局、重点平台镇街为主要力量,细化工作载体、创新工作举措,着力集聚高层次人才,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动企业挂牌上市,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构建全区域协同、全要素配置、全链条融合、全方位保障、全社会动员的全域创新格局。


服务两大生态:

创新创业生态和转型升级生态


一方面,突出智慧产业化,服务好持续繁殖科创型企业的创新创业生态,主要通过机构、定位、创新、资本、数据、活动“六大赋能”,培育活跃市场主体,打造综合赋能中心,形成更加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壤,厚植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让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耦合、裂变反应,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另一方面,突出产业智慧化,服务好扶优扶强顶天立地支柱型企业的转型升级生态,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依托资本市场撬动发展,牢牢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机遇,以推动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互联网化为主线,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产业政策扶持模式,探索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聚焦到产业共性需求、创新平台和配套能力上来,实现传统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


激活三要素:

科创项目、双创人才、科技金融

以政策引人才、以人才聚项目、以项目汇资本,让人才、项目、资本有效集聚,让资源、资本、智慧相互作用,形成更大优势,产生溢出价值。

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2017年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一是充分发挥科创园区主体作用。加大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与创办园区,加快专业运营团队和管理人员的引进培育,推动园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逐步营造一个以政府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园区创建环境。鼓励业主通过园区提升改造、自有存量土地规划建设科创园区,大胆探索允许有条件分层分幢分单元转让,助推社会力量建设与创办科创园区。同时从满足企业加速器和产业化需要角度,加大对“三城三镇”核心区块外科创园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从一定程度上支持园区加大力度招引企业,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创新源头作用。学习深圳南山“大学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国际一流高校到我区通过不同形式办学,让高校与我区创新要素发生融合发展,强化人才支撑。依托余杭区与浙江大学深度合作的成功基础,加强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顶尖高校、院所开展合作,通过共建技术平台、创新基地等创新载体,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会,大力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创新机制,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支撑作用。科技金融包括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投资。鼓励各大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探索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科技投资机构,打造与创新链紧密衔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支持科技担保发展,一方面提高对科技担保业务不良率的容忍度,另一方面探索实践风险准备金模式化解坏账风险,真正为科技担保减负松绑,发挥其过桥资金的纽带作用,形成串联科技银行和各级科技投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培育四支队伍:

高新企业一把手、科创园区运营者、研发创新负责人、科技金融合作方


一是培育高新企业一把手队伍,以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为抓手,打造余杭优秀企业俱乐部,充分挖掘、发动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靠拢。

 

二是培育科创园区运营者,以科创园区联盟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营能力,源源不断“生产”出科技型企业。

 

三是培育研发创新负责人,引导企业把研发创新作为“一号工程”,狠抓专利墙建设,形成“创新能力强不强,就看企业专利墙”的良好氛围。研究出台针对性政策,通过政策扶持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分类指导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研活动全覆盖。

 

四是培育科技金融合作方,为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投资搭建有效沟通和业务对接平台,在引导财务投资资本向战略投资资本转变的同时,逐步形成科技金融服务闭环。


往期精彩回顾

回顾一| 全品类无人售货成现实,“利富豪”邀您来“拿吧”

回顾二| “反光面料”编织时尚 “星华反光”跨界发展

回顾三| 乘“凤凰行动”东风 余杭经济欲“凤舞九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