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造假的中国:一边打假,一边“养假”,我们离食品安全究竟还有多远?

2017-01-21 法律读物

来源:新京报,新华网综合整理

近日,天津食品调料造假村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你买的太太乐、海天、王守义可能产自天津这个造假村!


大量造假窝点长期存在,在当地甚至延伸出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假调料使用的包装纸箱和标签均可买到,而生产瓶装类的调料,还有专门的人回收旧调料瓶,利用火碱刷洗干净再卖给造假者。


瓜子加工企业用过的八角、花椒、小茴香,回收后晾干、粉碎,简单加工灌装,一包王守义十三香就炮制成功了。



▲天津独流镇七堡村河北一条的一村民家中,罐装好的假十三香小袋装,等待工人往单包装纸盒里装。


工业用盐、色素、食品添加剂加上自来水一勾兑,贴上标签就是一瓶李锦记牌或海天牌的酱油。



▲这些假调味品样品,外包装和真的一摸一样,通过手机扫条形码和二维码均能扫出相关内容。


去年11月底,记者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进入独流镇,对这个厂家眼中的“北方调料造假中心”进行调查,发现此地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



▲天津独流镇七堡村河北一条的一村民家中,一台生产假十三香的罐装机。 


据当地造假者介绍,以酱油来说,造假的方法非常简单,拿工业用盐、自来水、色素和食品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勾兑一下就可以。记者在上述造假现场看到的原料有山梨酸钾添加剂、苯甲酸钠添加剂、三福牌甜蜜素、味精,以及两个半袋的白色袋装长舟牌“高级精制盐”。



▲天津独流镇,一家生产假酱油村民家中,角落堆着用于勾兑假酱油所用盐(这袋是工业盐)、味精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66zq4px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雀巢、太太乐、王守义、家乐、海天、李锦记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这些假冒劣质调料,通过物流配送或送货上门的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



初步估计,一个独流镇,所有的调味品假货,每天大概有50万的假货产值。这是根据以往的打假查处的情况得来的,因为这些造假窝点是不停歇的,像十三香是机器自动化生产,酱油一个大桶就可以生产一车货。这些量有多大?我们初步估计50万这个数值不会少。



▲家住天津独流的调味品造假者王姓男子给记者送的样品。

造假村的熟人圈子

独流镇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醋乡,位于天津市区西南30公里。为千年古镇,因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在此汇成一条河流而得名。镇上为标准的北方建筑格式,胡同交错,一家一个小院,红砖砌成的高高的围墙,模样相似,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情况。


在这些高墙院落的民宅中,一间稀疏平常的院子就可能是一处调料造假窝点。当地知情人士介绍,独流当地调料造假人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互通的圈子,一家警觉,其他所有的造假人员都能得到风声。

 
▲天津独流镇,一家生产假酱油村民家,门口仅一堵墙外就装了三个摄像头。 

一边打假,一边“养假”

遇到厂家打假查到怎么办?


一名造假女子说,“遇到了给点钱就行了,我们之前都是塞个五百或者一千的,家乐、海天的都有。” 


打假不停,造假不止。在独流镇还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些打假人员一边打假,一边“养假”。独流镇多名造假行业内部人士称,有些厂家的打假人员找到造假窝点或者在物流公司查到假货,不会真正动手去查,造假者只要给钱就可放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66n8mav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去年12月30日,记者联系一名造假者买货时,对方告诉记者,此前有人自称厂家打假人员,找到窝点后对他们索要钱财,“他进来就说,给2000块钱保你半年没事,然后对现场进行拍照,伪造一个打假现场以完成任务。”


另一名造假者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并不鲜见,“遇到了给点钱就行了,我们之前都是塞个五百一千的,号称家乐、海天的打假人员都有。”


多家知名调料厂家打假部门负责人介绍,有些厂家没有自己的打假人员,而是雇专职打假的公司来负责打击假货,“比如说,它在华北区雇多少人,一个月要完成多少打假案件,都有量化的任务,没有造假者,打假任务完不成,这就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导致打假与造假共生,逼着打假人员去‘养’假。”


近些年,出现了多少次食品安全问题了?

由大到小,数之不尽....


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



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




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



……


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使我们有些麻木了....


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客观地说,也有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问责不到位的原因。只要不作为、不问责的现象存在,即便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规再多,也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当下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