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寻找孤独的点灯人|巴黎何为“灯火之城”?

2018-03-11 法律读物


著名童话《小王子》里,小王子造访了一颗最小的星球,它如此之小只够放得下一盏路灯,外加一个点灯的人。宇宙间,孤独的点灯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天黑时他点亮路灯,早晨太阳升起,他熄灭路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是一个法国童话。是的,历史上也正是法国人发明了“点灯人”这一古老职业。

很多年前刚到巴黎时,我一直想不通为何西方人称巴黎为“灯火之城”、“光明之城” Ville Lumière)!纳闷儿为什么不是指灯火通明的不夜城纽约呢?难道是因为巴黎夏季的日照时间格外长?也不对啊,北欧的城市才彻夜白昼呢!嗨,百思不得其解 ……


多少年后才明白,巴黎享有此美名,完全是因为三个半世纪以前,一个国王高瞻远瞩的超前眼光和雄心大志。


路易十四以前,

夜幕降临后的巴黎是黑暗危险的城市。


代人早已适应了夜生活。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外出进餐、会友、看电影、唱歌、跳舞……

有无想过,350年前的巴黎,如同那个时代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天一黑,店铺打烊,人畜安静,各回各家,关门点起蜡烛,吃饭就寝。与路易十四同时代的康熙皇帝的紫禁城也丝毫不例外。

路易十四之前的巴黎,是黑暗危险的城市。

天一黑,偷斗篷贼(Tire-laine)和其他盗贼纷纷出动 。没有特殊情况,巴黎人晚上是不敢出门的。今天5区索邦大学那边原来有条小街名字就叫“割喉街”(Rue Coupe-Gueule),听得人毛骨悚然!说明几个世纪前巴黎的夜晚漆黑一片,强盗小偷出没,出去就是自找麻烦。


夜晚街头火把巡逻


1662年,路易十四年轻的国王(24岁!)向一位名叫劳达第•卡拉法(Laudati Caraffa)的商人颁发了皇家专利权,允许他在晚上的巴黎提供“提灯人”的租赁服务。这项服务的背后有一个原创性的思路:城市要保持24小时不停运转,那它的街道必须安全明亮。

这种思想是现代城市概念的一大立足点。夜生活和人类旅游业从此开始发展。


路易十四和财政大臣科尔贝


“提灯人”的租赁服务


达第•卡拉法在今天巴黎的老集市区(Les Halles)开业了。他的雇员统一着装,每人配备一盏提灯,灯里备有1.5磅优质黄蜡,在人员流动最频繁的街道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务。

这些员工腰上挂着沙漏计时器,上面刻有巴黎市政的徽章,每次计时15分钟。每陪同客人行走15分钟,客人支付3个苏。如有私人马车想让陪同照明,则每15分钟收费5个苏。老板劳达第很有雄心,他宣称这项服务“在一刻钟里,客人可以安全到达巴黎的任何角落”。

的确,350年前的 巴黎比今天要小得多。

提灯人

他的最终目标是雇佣1500名提灯人,分布在每一条主要街道,“无论走到哪里,都将有人为你照明,陪你到达另一条街”。

而且,他也想让这个新式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服务。他指出:“如果有人雇了提灯人,你跟着他,就能享受免费服务”。哈哈,允许“蹭亮儿”!

街道照明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国王和其发明者都意识到,照明将改变都市生活,巴黎将成为最早的灯火之城。

在专利特许证里,路易十四指出:“犯罪率某种程度上是街头缺乏照明造成的”。他还说:“这对商人来说尤其不便,特别是夜长昼短的冬季,他们晚上无法从事任何活动,因为不敢在街头自由走动。”

劳达第承诺,公共的提灯人将会“让商人自由随意走动,巴黎夜晚的街头将繁忙起来,街头的犯罪将大大减少。”

他们给出的信号很明白:在现代的城市里,公共安全和商业繁荣是相辅相成的,而公共照明是实现两者的必要前提。

劳达第的公司运营了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的想法从未过时:至少到法国大革命前,公共提灯人的服务没有间断过。


街头的路灯


易十四和财政大臣科尔贝(Jean-Baptiste Colbert)认识到,照明改善将给巴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规模更大、真正惠及大众的城市服务设施在悄悄酝酿中。

1667年初,国王任命尼古拉•拉雷尼(Nicolas de la Reynie)担任巴黎警察局局长。这是个出色能干的人,他担任这个职务长达42年直至去世。

当时的委任状赋予巴黎警察局双重角色:维持城市秩序,促进城市繁荣。


巴黎第一任警察局长尼古拉•拉雷尼

166797日,巴黎的街头公告员与皇家小号手走在首都的街道上,宣布他们经过的这些街道夜晚将有灯火照明。

“很快,晚上也会像正午一样明亮。”街头公告员自豪地宣称。

此话不假!一个半月后,在巴黎的912条街道上,安装了2736盏灯。


巴黎街头初装路灯,17世纪版画

街灯选用了造价昂贵的金属材质,灯罩用玻璃板组成,每盏灯成本12里弗,比即将投入杜伊乐丽花园的公共长凳要贵两倍。此外,每晚燃烧的蜡烛价格也不菲,这种蜡烛十分粗大,可以燃烧810小时,仅仅蜡烛每晚耗费就要2个苏。

这些灯被附在房子的一侧,离地约一层楼高,用一种滑轮进行升降。用来控制滑轮的摇动把手,被锁在墙边安装的小箱子里。

这幅17世纪的版画向我们生动展示了街道照明系统给巴黎的夜晚带来的深刻变化。请看!


夜幕降临,画面右方一个手提大铃铛的人走街串巷,大声吆喝,零零铛铛。铃响了!点灯时间到!点灯了!

他身后不远的一个男人在墙上打开一个盒子,用里面的把手滑轮装置摇下街道上空的一盏灯。画面中心的那女人正在点亮蜡烛,然后把蜡烛放进玻璃灯罩里。她身边的孩子正弯腰查看装蜡烛的提篮。



街道亮起来了。我们看到房屋的左侧是一家面包房或烤肉坊,里面灯光明亮,老板和伙计们都在忙碌地工作!而门前左侧,一男一女两个客人正端着一盆还冒着热气的……烤羊腿!微笑满意地离去。



是的,路易十四和科尔贝精心打造的街道照明系统管用了!街道明亮,商家营业的时间延长了。市民敢走出家门去烤肉店买美味的羊腿了。看似简单有趣的版画,反映的是公共照明系统给巴黎带来的治安保障、商业繁荣和市民的安居乐业。

街灯系统一开始只是每年冬天照明4个月(巴黎纬度靠北,夏天天黑得晚)。很快,巴黎市民离不开这个便民措施了,不断要求延长照明时间,逐渐晚间的照明从10月中旬延至次年3月底。截至到1700年前后,巴黎每年的街道照明长达九个月。1702年,街灯数量达到5470盏。


街道公共照明成本高昂,为支付这笔开销,政府专设了一项“扫尘和灯光税”。对这项税,平日爱抱怨的巴黎人从未有过异议。1671年,一些市民代表还前往市议会,表示他们愿意自费延长照明时间。

巴黎的夜间治安的确有了明显改善。一位作家佛朗索瓦•科尔贝尔在他的巴黎历史书中写到:“有了路灯后,凌晨两三点也像白天一样明亮。夜晚街头警力增加,人们不再害怕抢劫,甚至在新桥(Pont Neuf)这样曾经夜晚毫无安全感的地方,人们也像白天一样随意活动,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下面这幅版画用戏剧化的手法描绘了“追捕夜贼”的场面。小偷在街头狂奔,手里拿着刚抢来的昂贵斗篷(当时在巴黎最容易被小偷盯上的高档服装),遭抢的有钱人在后面绝望地追赶。小偷看似能逃之夭夭,不料五位着装统一的巡逻警察在灯光的指引下,正骑着马追赶小偷。


1669年巴黎上演的一出喜剧《冒牌莫斯科人》讲的正是巴黎职业小偷“无以为继的艰难时期“。受夜间街头照明和巡逻警察的影响,这些小偷经营惨淡,不得不考虑“改行”,值钱的斗篷偷抢不到了,两个小偷正考虑假扮俄国富人,要混进赌场当“老千”。

正如尼古拉•拉雷尼的委任书所预言,治安改善和城市的繁荣是齐头并进的。巴黎的街灯在历史上第一次给人类带来了夜生活,白天的生活方式和商业繁荣延伸到了夜晚。

路易十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赛维涅夫人(Madame de Sévigné)在写给嫁到外省的女儿信中提到:“午夜后,跟朋友走出家门,从玛黑区走到圣日耳曼区,一路灯光明亮,有说有笑,不用担心遭劫,走在新铺的大鹅卵石街道上,其乐无穷……”

正是有了公共的挂灯,巴黎不像欧洲其他的首都城市,天一黑店家都得关门。许多巴黎的商店、餐厅和咖啡厅都经营到晚上10点甚至11点。许多店家也在窗边点灯,吸引客人,也让街道更明亮。

1702年的一本巴黎旅游指南书中介绍了巴黎的咖啡馆和咖啡馆社交文化,其中的一幅插图也是对夜生活最早的描绘:烛火明亮的咖啡厅,形形色色的人在品尝美食和饮料,享受天黑后的娱乐社交生活,其中不乏一些贵族妇女。


本书作者也建议人们“站在道路交叉口”,欣赏灯火辉煌的景象,“灯悬挂在空中,相隔同样的距离,向各个方向延伸”。

街道照明成为路易十四成功推出的吸引欧洲人来巴黎旅游消费的新型城市技术。欧洲别的首都纷纷效仿。阿姆斯特丹、柏林、维也纳紧随其后在17世纪后半期也设置了路灯。

伦敦在1666年失了一场大火后对安装蜡烛路灯心有疑虑,直到1694年伦敦才小规模地尝试路灯,而且非得是夜晚没有月亮时,才会使用路灯。著名的英国贵族蒙塔古夫人(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在1718年断言:“巴黎优于伦敦之处……夜晚有定时的街道灯光。”

路易十四深信这些路灯将“点亮他的王国”。为纪念巴黎这历史性的城市进程,1669年即在公共照明实施后的两年,他命皇家造币厂铸造了一种纪念币,正面为他的头像,反面雕刻着一个妇女,一手举着灯,另一手拿着鼓鼓的钱包,周围一圈是拉丁文:“城市的安全与光明”。


街灯带来的繁荣,

是国王深信不疑的。


公共照明不过是路易十四众多前瞻性“发明”和思路之一。他立志将巴黎打造成欧洲最时髦最现代的城市。

他的“宏伟构想”一步步实施。散步广场和林荫道,街道照明,高级购物场所这些前所未有的体验吸引着外国人,外国人来到巴黎,无不被它的时尚优雅所折服。法国时装、高跟鞋、假发、高级化妆品、香水、镜子、室内装饰在“潮男”太阳王的引领下,一点点将欧洲人钱包里的真金白银“掏”出来,悄无声息地流进了法国的国库。

事实证明,他是法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国王之一。

国王路易十四


街灯的历史继续发展


1715年太阳王去世时,巴黎约有5600盏街灯。巴黎已成为欧洲最现代化的都市。

1744年,照明效果更好的油灯(réverbère à huile)被发明出来并申请专利。1766年起,巴黎的蜡烛街灯逐渐被油灯替代。这油灯的燃料可能是菜籽油、橄榄油甚至是冬天不易上冻的鲸油。点灯人是正儿八经一门职业。就像童话《小王子》里的点灯人,晚上点灯、剪烛花,早上熄灭灯,清洁、维护路灯,风雨无阻。



1830年起,煤气灯(éclairage à gaz)出现。1855年,奥斯曼男爵重组了五家煤气公司,煤气广泛用于照明和取暖。最早的煤气街灯安装在万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上。随着煤气灯逐渐替代油灯,点灯人的职业逐渐没落。


1933年照片,协和广场上最后的点灯人

1880年,电灯(éclairage électrique)时代来临。

1889年巴黎世博会,全世界的人涌向巴黎,他们看到了埃菲尔铁塔,看到了一个璀璨光明的巴黎,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城市。


巴黎,光明之城,灯火之城。人人都争相传诵她的美名。

巴黎,巴黎,我爱你。

 

海霞写于2018年2月2日。文章转自海霞艺术讲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