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AIC2020精华呈现|高文沈向洋对后浪们说了些什么

氪信科技 2022-04-08


7月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色论坛《#后浪发问#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传承及未来发展》高端对谈圆满结束,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连线美国国家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与六位顶尖青年AI科学家、AI头部企业创始人就人才培养、国产替代、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后浪发问#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传承及未来发展》高端对谈上,面对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张娅教授、卢策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林达华、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沈小勇、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俞扬教授等AI精锐“中浪”代表“后浪”提出的热点、痛点话题,高文与沈向洋二位院士直切问题要点、金句频出。氪信科技为大家摘录了院士们的精彩回答,这些真知灼见值得每个有志于紧跟科技前沿、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弄潮儿”深思。


 职业规划 




 中浪:

你们传奇前浪是如何走上AI之路的?


 高文院士:


选择多了以后,有选择多的难处。我们当时选择少,就那一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那时相对比较简单。


 沈向洋院士:


在做科研这条道路上,如果你对某一样东西喜爱的话是肯定是有帮助。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很喜欢机器人,后来非常幸运的去了卡内基梅隆念机器人博士学位,所以兴趣非常重要。



 中浪:

条件有限,在缺乏资金和资源支持,没有那么多算力支撑的条件下,AI从业者要如何来定位自己的工作,如何在这种条件下做出有价值的创新?


 高文院士:


我建议,如果有能力不绕道走,可以不绕道走,哪怕花一千万美元训练一个模型,只要不用你自己掏钱,就要做,一定高举高打。如果追求市场化的东西,平民化的东西,或者说大规模市场化的东西,你要考虑用低成本的芯片、设备来解决问题。如果追求高端的东西,想去发论文,或者想创造出让别人眼睛一亮的,可以用投入大资源的东西做。从长远来说,慢慢往越来越低成本的方案走,只管跟着整个硬件发展水平走就不会错。


 沈向洋院士:


如果是做学问,太多人挤在某一个领域,你就不应该冲到那里去。所以我们应该再重新想想,思考一下,到底接下来应该做的问题在哪里。




 产业发展趋势 



 中浪:

AI下一站主战场会是在哪里?


 高文院士:


现在人工智能比较得心应手的,绝大多数是和图像、视频、语音,这些感知层面上的都是进展比较快。我们有很多的想法,更深的东西,是通过语言在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否在语言层面上去进行信息的沟通,这个其实是非常关键的。而现在人工智能系统,这方面稍微弱一点,因为这个语言并不仅仅是表面字义的语言。现在这种认知的水平还略微弱一点。所以我想下一个可能是在认知层面上,语言层面上沟通交流上,互动方面可能会应该有比较大的突破。


 沈向洋院士:


人工智能到最后真正给人类带来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实际上还是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新的交互。以前人的交互是人和人之间的交互,人和未来的交互是通过硬件的交互。



 中浪:

从“国产替代”到“国产领先”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好什么准备?


 高文院士:


现在很多人比较愿意说国产替代,或者说填补空白,我倒不认为这个东西很有必要。但是你要想做东西,有三个境界。一个境界是我能做得比你便宜,第二个境界我能做得比你好,第三个境界是我能做到别人没做到的东西。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中国之所以走到今天,比如整个社会发展这么快,产业发展得这么好,整个生活改善很多,就是因为我能做得比你便宜。我比较鼓励现在开公司的,或者创业的,你定位就要定位在我能做得比你好,一上来我能做的比你便宜,这是前浪做的事,后浪们不要做这个事了。


 沈向洋院士:


当你超越别人以后,你看到是null space(零空间),零空间无穷大,到那个时候出来的问题的的确确不知道往哪里走,因为哪里都可以走。所以你一定要明白,那个时候你去探索的时候,失败的机率是非常大的。到你们现在这一辈,大家应该更加胆子大一点,敢于探索。我觉得你们生在非常好的时代,今天人工智能在中国有这样好的环境,大家应该下定决心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




 人才培养路径 




 中浪:

会不会将来出现某一个临界点,到这个临界点以后,AI从业者会被替换掉?怎样为这个挑战提前做好准备呢?


 高文院士:


越简单的被取代性的时间性越早。越复杂的,取代的可能会晚一点。但是非重复性的创造性的工作,我觉得大概取代不了。也没有必要太担惊受怕,主要把自己的训练、本事做好了,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大概就不会有这个临界点。


 沈向洋院士: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确和以前的技术不一样,到计算机产生以后,人工智能以前,所有人类的几千年来的工具是我们体力的延伸,现在人工智能慢慢是做脑力的延伸。而脑科学到现在为止发展不是那么快,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所以大家有点恐惧,这东西怎么会那么得强。但是取代工作这件事情,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要看什么样的工作被取代掉,有没新的工作能够产生出来。



中浪:

对于有志于从事AI行业的人,读博士是否真的必要?


 高文院士:


如果想直接做产业化的东西,或者是做市场化的,不管是营销、开发等等,我觉得不要读博士,有这三四年要是在一线精雕细刻你肯定水平很高了。如果是想做一些学术性的工作,教教学,或者在研究单位带带徒弟,这个是要读博士的,做学问的人需要积累和沉淀的,这个沉淀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读博士过程,除了自己可以沉淀东西,还可以观察你周围做得比较好的人,他们每天是怎么做事情的。相当于在大企业做一两年,看看人家怎么做,其实是一个道理,做学问也是需要去观察模仿沉淀,所以对做学问的人来讲博士是要读的。


 沈向洋院士:


借用清华杨斌校长讲的,我稍微发散一下。他说学完以后,要成人,成才,成群,就是成长中获取自信,成才要学到点东西。成群就是要学习怎样和大家一起合作。我在杨校长后面加了一句:还要成事。用五年的时间,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把一个PHD(博士)做得不错。




点击观看论坛视频,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延伸阅读▼

WAIC2020,氪信科技向世界发出AI之声

聚焦传承与发展  前浪后浪云端论剑全球人工智能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