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大冒险》的主角原型在2018年没呢?
写在前面的话:本来应该老老实实补欠账的(老YU,对不起你...),但看到朋友圈里好些都在转发小蓝金刚鹦鹉(Cyanopsitta spixii)野外灭绝的消息,还有人专门翻译了英文新闻报道在公号里推送(可以说译得真没少跑偏...)。毕竟小蓝金刚鹦鹉是两部《里约大冒险》这样热卖大片里主角的原型,从而在公众当中享有了一定知名度,引发关注也在情理之中。正巧学习了一下报道背后的那篇研究论文,前不久又刚好参观了一个金刚鹦鹉主题的特展,有些话很想在这里说说。
小蓝金刚鹦鹉原本住哪儿?
小蓝金刚鹦鹉只生活在巴西东部巴伊亚州北部的圣弗朗西斯科河(River São Francisco)盆地当中,依赖于当地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卡廷加群落(Caatinga Biome),是由灌木和季节性干燥林地镶嵌而成的原生自然植被。它们取食当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树洞中筑巢繁殖。这种金刚鹦鹉由德国博物学家、植物学家Johann Baptist von Spix 于1817至1820年间在巴西的考察过程中最早发现,标本被带回了德国,而它学名里的spixii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发现者。
Johann Baptist von Spix(1781-1826),因其在学术上的贡献被巴伐利亚国王授予了爵位,并赢得了“巴伐利亚的洪堡”之美誉,引自https://www.schoenitzer.de/Spix.html
小蓝金刚鹦鹉分布示意图,引自HBW Alive
卡廷加群落的分布示意,浅黄色部分即代表卡廷加群落,引自Beuchle et al. 2015
卡廷加群落典型生境,引自Wikipedia
非常罕见的小蓝金刚鹦鹉在野外的照片,这是已知的最后一只雄性个体在巢洞附近活动的场景,由Marco Freitas于1998年1月1日拍摄,引自WikiAves
它们野外灭绝于2018年?
实际上,小蓝金刚鹦鹉于野外最后的确切记录要上溯到2000年底,那以后研究人员再没有发现最后那只雄鸟的踪迹。尽管在2016年6月18日,又有一只鸟在野外被记录到,但被普遍认为是一只笼养逃逸个体。为什么这两天会突然传出它们已野外灭绝的消息呢?这还要从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说起。
近日,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及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保育生物学领域的主流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发表论文,运用新的数值分析方法,从最后的确认记录、有针对性的调查强度和具体物种所面临的具体威胁程度三方面综合对61种被认为“已灭绝”、“极危”或“极危但可能已灭绝”鸟类的状况进行了重新评估。
过去评判一个物种是否灭绝,往往只从上述三方面中的一个入手,有时甚至要倚重所谓的专家意见,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能称作理想。有的物种很长时间没有记录,可能仅是因为没有谁认真去调查过。同样,在大量调查之后依然长期没记录到某个物种,并且威胁它生存的各种因素丝毫没有缓解甚至还加剧了,那它的前景恐怕就相当不乐观了。
作者们通过各种计算得到了两个指数,分别指某个物种在面临现有威胁(姑且称为P1)和基于最后记录及调查强度得出的继续存在可能性(P2)。如果一个物种的P1和P2值都小于0.5,就应被评估成“极危但可能已灭绝”;如果均小于0.1,就会被视为“已灭绝”。结果发现,61种里80%的重新评估结果与现有的相吻合。但有8种的需要调整:隐秘树猎雀(Cichlocolaptes mazarbametti,巴西)、诺氏拾叶雀(Philydor novaesi,巴西)和毛伊岛蜜雀(Melamprosops phaeosomaii,夏威夷)应视为“已灭绝”;小蓝金刚鹦鹉则是“已野外灭绝”(还保有数量不到200只的圈养种群);爪哇麦鸡(Vanellus macropterus,印尼)、灰绿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glaucus,南美中东部,包括巴西)、新喀吸蜜鹦鹉(Charmosyna diadema,新喀里多尼亚)、伯州鸺鹠(Glaucidium mooreorum,巴西)这四种应由目前的“极危”提升成“极危但可能已灭绝”。
重新评估的结果图示,粉丝区域表示P1和P2的值都小于0.1,其中黑色圆点指评估为“极危”的物种,红色圆点指“极危但可能已灭绝”,红色三角指“已灭绝”,引自Butchart et al. 2018
作者们还估计自1500年以来,计有187种鸟类灭绝,比过去认为的数据要高。这其中,90%为仅生活在岛屿上的鸟种。须警惕的是,自2000年开始,大陆上分布种类灭绝的情况开始超越了岛屿物种(见下图)。进一步分析显示导致鸟类灭绝的最主要三个原因依次是:外来入侵物种(46%)、滥捕滥猎(26%)和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14%)。
自1500年以来灭绝鸟种在每25年间的分布状况,黑色柱代表岛屿物种,白色柱代表大陆物种,注意从2000年开始,大陆物种数量开始超过了岛屿物种,引自Butchart et al. 2018
金刚鹦鹉们
月初,慕名游览了一下柏林自然博物馆(强烈推荐,在柏林的朋友不要错过了),正好遇到那里举办的特展(Ara,德语里就指金刚鹦鹉),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才知道,这一个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办的展览,旨在通过艳丽的金刚鹦鹉们作为切入点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化世界中,可持续的保护和负责任的行动意味着什么?(What does sustainable conservation and responsible action mean in a constantly changing globalised world?)
柏林自然博物馆40%的金刚鹦鹉标本收藏都毁于二战战火... 战争在柏林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已知有约16种金刚鹦鹉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它们多体型较大,羽色往往非常艳丽,聪明而又合群,长久以来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也是倍受追捧的宠物。后者对金刚鹦鹉们来说,绝不是个好消息。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也养过一只叫作“Eli Yale”的紫蓝金刚鹦鹉作为宠物
不知道养金刚鹦鹉的人里,会有多少去想想眼前的“宠物”,是怎么来的?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好好看清楚了,再仔细想想?
那些侥幸熬过凶多吉少运输过程的金刚鹦鹉,在圈养条件下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拔除自己美丽的羽毛,自残,或是刻板行为,等等,屡见不鲜。莫非,这就是被人“喜爱”了的代价?
这么重要的展览,怎么会少得了著名的小蓝金刚鹦鹉呢?人们对它的追捧从市场价格就可见一斑,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一只紫蓝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黑市交易价格为50美元的时候,一只奇货可居的小蓝金刚鹦鹉就能卖到2000美元了!高昂的价格更加刺激了野外的疯狂捕捉,1988年当时野外已知的最后5只都被人抓走。上文中提到的那只雄鸟于1990年被发现,可能是没法找到同类,它与一只雌性蓝翅金刚鹦鹉(Primolius maracana)形成了配对,并生下了杂交的后代。当时人们为挽救小蓝金刚鹦鹉所做的最后努力是将一只雌鸟放到了那只雄鸟的生活环境中,可惜它对自己的同类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兴趣,继续跟蓝翅金刚鹦鹉生活在一起,那只被寄予厚望的雌鸟后来也不知所踪。到了2000年底,这只雄鸟,已知最后的野生小蓝金刚鹦鹉,从密切关注它动向的研究人员视野里消失了...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在前面讲的评估状况需要调整(其实就是结果变得更糟了)的8种鸟里面,算上小蓝金刚鹦鹉,竟有5种都分布于巴西(隐秘树猎雀、诺氏拾叶雀、伯州鸺鹠和灰绿金刚鹦鹉,就最后一个不是巴西特有种)。桑巴&足球王国这是什么情况?2015年发表的一项针对巴西稀树草原群落(Cerrado Biome)和卡廷加群落研究,或许能够给人以启示。通过分析遥感数据,作者们发现1990至2010年期间两个群落分别丧失了265595(巴西稀树草原)和89656(卡廷加)平方公里的自然植被,其中卡廷加群落自然植被丧失的速率还呈现出加快的趋势。那些原生植被去哪儿呢?
再来复习一下,图中浅黄色部分即代表卡廷加群落,褐色的部分则指巴西稀树草原群落,黑点代表遥感数据的采样点,引自Beuchle et al. 2015
大豆来了
2016年美国和巴西的大豆出口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绿色为美国(43%),灰色为巴西(36%),其他国家仅占21%,图片引自IHS Markit
巴西和美国是现在世界上大豆出口量最高的两个国家,根据2016年的数据,这两国加起来占到了总量的79%。看新闻里讲,巴西今年的大豆产量有望实现历史新高,预计可达约1.2亿吨。从历史数据来看,一方面巴西单位面积的大豆产量是在提高;但另一方面,大豆种植的面积也是在逐年增加。这些增产出来的大豆会往哪里种呢?请看下图:
左图中的阴影部分为巴西稀树草原群落的分布,右图中的色块代表巴西不同地区的大豆产量(2004-2006年间),颜色越深意味着产量越高,注意巴西大豆产区与稀树草原群落分布区域的重叠,引自Dubke and Pizzolato 2011
不仅稀树草原可以用来种大豆,就连亚马逊的热带雨林也一样可以推倒了用来种大豆。不光要面对人类疯狂的捕捉,家园的丧失更是压垮小蓝金刚鹦鹉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当野外的最后一只雄鸟被发现时,能够供它们筑巢繁衍的适宜林地据估计已经只剩下约30平方公里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由此可能也不难理解8种最新评估出的“已灭绝”和“极危但可能已灭绝”里,居然有5种都跟巴西有关联了。先别忘了,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正是导致鸟类灭绝的第三大原因。
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被改为大豆种植地的航拍图,photo by Paulo Whitaker,引自REUTER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brazil-grains-braun-idUSKBN13X0US
跟普通人有什么干系?
既然有大豆出口国,就势必有对应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除了每年自产的一千万吨左右,我们还需要进口几千万吨,2016年的进口总量已经达到了8391万吨。大豆主要用途就是榨油和直接食用,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我国进口的大豆绝大多数都用于榨油。榨完油之后剩下的固体就是豆粕,几乎是动物饲料中最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养殖业当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2016年世界主要大豆进口国及所占比例,绿色为中国(60%),蓝色为德国(2%),图片引自IHS Markit
德国的情况跟我们不大一样,他们每年进口的约600万吨大豆里面79%的都直接用于生产动物饲料,供应给养殖业。
德国人均每年消耗88公斤的肉食,其中包括54公斤猪肉、19公斤鸡肉、12公斤牛肉和3公斤的其他肉类。换算下来,为了生产足够满足上述需求的肉类,会有229平方米的土地被用于种植大豆,大概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小的面积。
参观柏林自然博物馆的金刚鹦鹉特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这张图。说起保护自然,我们脑海里很快会浮现出索南达杰那样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实际上却可能就潜藏在自己日常的行为当中。是不是就得养一只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金刚鹦鹉才显得特别体面?不想出门,咱们点个外买吧?老板,再给拿个塑料袋!
聚沙成塔,我们每个人做出那么一小点儿看似不起眼的选择,背后也许就是远在亚马逊轰然倒地的大片雨林吧... (有兴趣亲身参与鸟类保护的朋友,烦请参阅推送的第二条)
尾声
小蓝金刚鹦鹉的故事也不全是悲剧,仍有不少人为了拯救它们正在努力着,果壳网上有篇2014年的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还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最新的进展是有计划于2019年在小蓝们的自然栖息地一片面积为2700公顷的保护地内实施重引入。一些圈养繁殖的个体将和一群蓝翅金刚鹦鹉一起被释放,希望它们能够从蓝翅们身上学习野外生存并能繁衍后代。对于古巴红金刚鹦鹉(Ari tricolor)来说一切都已经太晚,灰绿金刚鹦鹉也很可能离我们远去了,唯愿“布鲁”们能如影片当中那样创造奇迹。
灰绿金刚鹦鹉,最后一次可能的记录是2001年,所依赖的棕榈林丧失和被捕捉供应宠物贸易是导致它们消失的罪魁祸首
古巴红金刚鹦鹉,被抓作为食物和宠物逐渐毁灭了它们,最后一次确切记录是1864年,那之后可能还有少数个体继续生活了十到二十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参考资料
一见财经. 2018. 进口量占近九成,揭开中国第一大进口农产品真相!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308118
Beuchle, R. et al. 2015. Land cover changes in the Brazilian Cerrado and Caatinga biomes from 1990 to 2010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mote sensing sampling approach. Applied Geography, 58: 116-127.
Bran, K. 2016. Brazil's export lull sets stage for record soybean shipment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brazil-grains-braun-idUSKBN13X0US
Butchart, S. H. M. et al. 2018. Which bird species have gone extinct? A novel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27: 9-18.
Collar, N., Boesman, P., Sharpe, C.J. & Kirwan, G.M. 2018. Spix's Macaw (Cyanopsitta spixii). In: 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Christie, D.A. & de Juana, E.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bw.com/node/54615 on 10 September 2018).
Dubke, A. F. and Pizzolato, N. D. 2011. Location model of specialized terminals for soybe an exports in Brazil. Pesquisa Operacional, 31 (1): 21-40.
欢迎关注鸦雀有生,这里有关于鸟兽、自然、保育、图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