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欧洲很多白人居然是神农炎帝大臣赤冀的后裔

2017-05-31 杜钢建 大同思想网 大同思想网



在高卢时代之前凯尔特人就已经到达高卢地区。在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提到的凯尔特人基本上是源于神农炎帝的大臣赤冀的后裔。其中也有一部分是黄帝的后裔。赤狄在到达高卢之前在隆河和阿尔卑斯山之间居住。亚里士多德与罗马人入侵以前的历史学家一样,强调赤狄人好战的价值观和野蛮的风俗。


凯尔特人源于高车人

 

凯尔特人源于赤狄丁令铁勒高车部族。丁令出于赤狄,主要姓氏为翟。丁令也作丁灵、丁零、狄历、颠连、铁勒、敕勒、高车等。凯尔特人源于丁令部族。根据《山海经》记载,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夏商周时期丁令国分南北。马胫国人属于北丁令国。丁令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至贝加尔湖地区,丁令人偷盗苏武的牛羊。《史记》和《汉书》等记载匈奴北服丁令。丁令人在夏商时期开始使用战车。秦汉以后将车辆改成大轮马车,后来逐渐被称为高车人。《魏书》高车传记载,“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蒙森的《罗马史》记载,在古代利比亚人和希腊人已用战车,凯尔特人也在早年即用战车。凯尔特人源于古代丁令高车人。


根据考古发现,在外贝加尔湖地区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遗址和墓葬里发现大量丁令人文化的遗物。前苏联考古专家称之为卡拉苏克文化,因为商周青铜文化在前苏联境内最早发现于卡拉苏克河畔。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卡拉苏克石碑是直立板状石碑文化,属于赤狄丁令文化。在欧洲的考古遗址中发现凯尔特人也有竖石纪念碑文化。


根据古彝语的发音来看,周人姬姓的姬音可以发ke或Kel。姬氏的古彝族语言发音是凯尔特Celti。凯尔特人Celti也译作塞尔提人,是来自古代中国的赤狄。红头发和红皮肤是大多数凯尔特人的共同特征。在西方文献中,凯尔特人中有高卢人(Gaul)、布立吞人(Brit Brittone)、比利时人(Belgian)、伽拉太人(Galatian)等。凯尔特人原先居住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上游地区。从公元前9世纪开始大举向外扩张。到公元前4世纪凯尔特人控制了欧洲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土地和小亚细亚腹地。公元前387年凯尔特人攻占了罗马外城。此后凯尔特人逐渐被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所征服。凯尔特人后裔现在多数居住在法国北部、苏格兰、爱尔兰、比利时等地。


在高卢时代之前凯尔特人就已经到达高卢地区。在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提到的凯尔特人基本上是源于神农炎帝的大臣赤冀的后裔。其中也有一部分是黄帝的后裔。赤狄在到达高卢之前在隆河和阿尔卑斯山之间居住。亚里士多德与罗马人入侵以前的历史学家一样,强调赤狄人好战的价值观和野蛮的风俗。


在西方文献中,最早论及凯尔特人的历史学家是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出生)。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伊斯特河发源于凯尔特人(Celti)居住的地方,在皮伦涅城附近,流经欧罗巴中部地区,并将其一分为二。凯尔特人居住在赫拉克勒斯柱以外,与欧罗巴最西端的库涅西伊人(Cynesians,Cynestians)为邻。希罗多德所说伊斯特河是今多瑙河。该河在黑海的伊斯特里亚城入海。伊斯特里亚城当时属于米利都人的殖民地。在希罗多德时期的古希腊语中,凯尔特人(Celti)也可以直接翻译为赤狄。


修昔底德(前470年左右出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论及了凯尔特人。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法国马赛Massalia最早是于前600年由腓尼基殖民者创建的。马赛Massalia北边是辛梅里人,南边是来自隆河的利古里亚人。前6世纪初,希腊腓尼基商人在地中海Lacydon海湾建立的马赛成为贸易中心。在马赛定居的腓尼基来自小亚细亚的Phocée城。可以说早期的法国马赛人来自亚洲Phocée城。凯尔特人与腓尼基人在族源是同源的。腓尼基城市西顿Sidon的don是凯尔特人地名后缀的惯用语,都源于华夏语言中的屯字。英国伦敦的名字也来自凯尔特地名。修昔底德对马赛历史的记述表明凯尔特人与腓尼基人是同族的。


在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年代,赤狄诸部已经扩张到多瑙河河口以及高卢各地。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斯巴达人等好战的民族通常都好色,好色的结果是妇女普遍失德,但是凯尔特人属于例外。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凯尔特人与斯基泰人、波斯人、色雷斯人等都有崇尚武德的法律。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凯尔特人还有用冷水洗浴出生儿童的习俗。在儿童诞生后就把他们浸入寒溪,以增强他们的体质。亚里士多德时期凯尔特人依然居住在伊斯多罗河(Istros)即今多瑙河上游地区。


在古罗马凯撒(约公元前102年出生)的《高卢战记》中凯尔特人(Caltae)被罗马人称作高卢人(Galli)。凯撒说高卢(Gallia)整体分为三部分。包括Belgae人、Aquitani人和Caltae人。这三部分人在语言、习俗和法律等方面彼此不同。只有凯尔特人被称为高卢人。大部分凯尔特人说高卢语,也称高卢不列颠语,即高卢地区凯尔特人与英国不列颠凯尔特人的共同语言。不列颠肯基姆地区的凯尔特人有共妻制的习惯。阿奎塔尼人说伊比利亚语,属于西班牙语的一种方言。比利时人的语言含有日耳曼语的影响。因为经常与日耳曼人打仗,被认为是高卢地区最勇敢的民族。


根据蒙森的《罗马史》记载,凯尔特人随时准备进军,喜好动产而不喜好田产,最爱黄金。罗马史学家萨路斯特认为凯尔特人在兵戎方面胜过罗马人。凯尔特人身体魁梧,头发蓬乱,髭须甚长,身穿彩衣,颈围宽大的金项圈。凯尔特人打仗不戴头盔,无弓箭,用长刀、匕首和长枪,肩携护身盾牌。


根据蒙森的《罗马史》记载,凯尔特人以比图里吉人为首,在安比阿图王在位时派出两批移民,分别由安比阿图王的两个侄子率领。一个名叫西格维苏,另外一个叫贝洛维苏。西格维苏在多瑙河中游开辟殖民地。贝洛维苏在伦巴底开辟印苏布雷人地区,首府在今意大利米兰。不久以后第三批凯尔特人也穿越阿尔卑斯山,创建塞诺马尼地区,即布雷西亚和维罗纳两城。凯尔特人中的博伊人翻越潘尼山,占领埃特鲁斯坎人的古城菲尔辛纳,将该城改名为波诺尼亚,作为博伊人的首都。最后到达意大利埃特鲁里亚地区的凯尔特人是塞农人。他们占据自利米尼至安科纳一带的亚得里亚海沿岸,包括我在意大利研究古罗马历史时居住过的马切拉达地区。凯尔特人在公元前390年攻陷罗马。罗马人退避卫城卡皮托尔山的危岩上坚守7个月,最后愿付赎款,求得退兵。凯尔特人在高卢地区和意大利北部称雄各国,直到几百年后被凯撒大军征服。


根据凯撒《高卢战记》的记载,在凯撒时期高卢凯尔特人的下属邦国有爱杜伊人及其部属塞古西阿维人、安皮瓦来几人、奥来尔契人、勃朗诺维契人、布冷诺维人;阿浮尔尼人及其部属厄吕德几人、卡杜尔契人、伽巴里人、味拉维人;塞广尼人、森农内斯人、别都里及斯人、桑东尼人、卢登尼人、卡尔弩德斯人、俾洛瓦契人、雷穆维契斯人、庇克东内斯、都龙耐斯人、巴里西人、厄尔维几人、苏威西翁内斯人、阿姆比安尼人、梅狄阿麦特里契人、彼得洛克里人、纳尔维人、莫里尼人、尼几阿布罗及斯人、奥来尔契族钦诺孟尼人和厄布洛维契人、阿德来巴得斯人、维略卡萨斯人、维洛孟都依人、安得斯人、劳拉契人、波依人、阿莫列克诸邦人等。凯尔特人共有60多个部落姓氏。


包括早期凯尔特人在内的全部高卢人都一致承认自己是狄氏神的后裔。据说该历史谱系传说是由祭司们传下来的。这说明作为赤狄的凯尔特人以及其他高卢人,都是有家谱和族谱的。正如彝族的祭司能够背诵的族谱长达二百多代人,凯尔特人的祭司具有同样的功能。在古罗马时期高卢人的祠堂族谱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依然还得以保留。凯撒所记载的高卢人的祖神狄氏神也称为翟氏神。


古代中国文字中狄与翟相同,赤狄也称赤翟。凯撒只知道高卢人的祖神是狄氏神,却不知道狄氏神是谁。狄氏神是黄帝,翟氏源于黄帝。《潜夫论》记载:“翟,黄帝后。”《路史》记载:“虞封黄帝后,有翟氏。”根据《路史》,周成王侯次子于翟,为翟氏。《千家姓编》云:翟音狄,西河翟氏出自黄帝之后,春秋时世居北地,后徙西河。从以上所引文献可以看出,翟氏在虞舜时期就已经存在。舜帝封黄帝后裔时就有翟氏。到春秋时墨子姓名翟乌,故又称墨翟。根据《国语》,齐有翟偻新,魏有翟璜。这些翟氏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信仰的翟氏神应该是黄帝。


在宗教方面,凯尔特人普遍服从祭司们的命令。凯尔特人的祭司称为土司(Druids),也是仲裁人和法官。凯尔特人的宗教和哲学学说由祭司们掌握,年轻人要跟随祭司们学习,有的人要接受20年的教育。祭司们让年轻人背诵长篇史诗,而不准许书写下来,目的是保密,不让外人知道,也有利于培养背诵的功夫。凯尔特人的宗教信条是上古大湘西地区佛教的灵魂转世。肉体会死亡,但是灵魂永恒不朽。凯尔特人的土司(Druids)举行宗教仪式的地点选择在森林中。他们认为橡树和槲寄生是神圣的,具有魔力,是长寿、强壮和骄傲的象征。橡树材质坚硬,树冠宽大,有“森林之王”的美称。橡树名称的英文为Oak。人们常把红丝带系在橡树上来表示对远方亲人的盼望与思归。橡树,(又称栎树或柞树),生命期长,美国加州的一棵侏鲁帕橡树已经生存了至少1.3万年。在四川成都的金沙考古遗址中有橡树和槲寄生树木,包括大叶榕的黄葛树。在土司教的祭祀仪式中,橡树被作为轴心摆放,象征着男子的睿智。橡树果实被视为土司教的圣果。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祭司在施行求雨的巫术时,会手持橡树枝往圣泉中沾水。


凯尔特人的祭司举行的宗教仪式具有保密性,不让外人进入祭祀场地。他们也用活人作为献祭品。此种习俗与腓尼基人和犹太人的祭司习俗相同。后来在罗马人的统治下,凯尔特人的血腥的宗教仪式逐步被废除,许多人接受了基督教的影响。凯尔特人的祭司们专门管辖有关神灵事务,主持公私祭典,解释法律问题。几乎一切公私纠纷案件都由祭司裁决。犯罪案、人命案、继承案、疆界纠纷案等都由祭司处理。不服从祭司裁决的,祭司可以不准许他们参加祭祀活动。被处罚者会被大家认为得罪了神明,没有人再与这些人交往和谈话。拒绝祭祀裁决的人等于自绝于全体族人。有的可能被杀死作为祭品祭献。祭司不参加战争,也不缴纳赋税,免除一切兵役和公民的法定义务。祭司团中的首领地位最高,死后由继承人接任,或者由祭司们选举决定。祭司们每年在固定日期举行会议,裁决各地当事人赶来起诉的案件。该套制度由不列颠的凯尔特人传到高卢地区。不列颠的凯尔特人来自中国商周时期的赤狄。


根据古罗马塔西陀《阿古利可拉传》记载,不列颠的克里多尼亚的居民有红色的头发和健壮的身体,与日耳曼人接近。


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狄人中除了黄帝后裔外,还有源于神农炎帝时期大臣赤冀和白阜的后裔。《外纪》曰:“神农,命赤冀为杵臼;命巫咸主卜筮;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命屏封作《种书》;命白阜作《地理纪》,以理天下。”《春秋·元命包》曰:“神农世,怪义生白阜。”《御览》以怪义为白阜母。神农炎帝时期赤冀和白阜的后裔在商周别为赤白之狄。神农炎帝具兆湖南茶陵,赤白之狄源于上古湖南的犬戎族。在中国夏商周三代的赤狄都是炎黄后裔。到春秋时期,赤狄族群主要可以分为皋落氏、潞氏、廧咎如、留吁氏、甲氏、铎辰氏等。


赤狄潞氏为炎帝之后裔。《潞州志》载:“潞,《通志略》,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即春秋潞子婴儿国是也。”明代朱载育在《羊头山新记》中考证羊头山炎帝陵时亦曾对古潞子国作过考述:“《路史》: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轩辕氏兴,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参卢之后,政衰,其国浸削,至春秋时为晋之附庸焉。盖因国小无纲纪礼法,而民俗鄙陋,颇同夷狄,然以火王,犹知尚赤,故谓之赤狄潞。……今潞城县东北四十里有古潞城,即其国也。其国至神农冢一百六十里。”赤狄潞氏国,隗姓,周朝时期离狄内附,封为子爵。甲氏国为其属。春秋战国时期潞子国遗址,位于今山西潞城市东北25公里西流乡古城、潞河、续村一带。据传续村的大坟冢为潞子国婴儿王之墓,俗呼“龙嘴圪堆”。1983年考古发掘调查表明,该地墓葬群分别属于春秋中晚期、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墓葬群。


春秋时期赤狄潞氏消灭黎国后在山西建立了潞子国,时间约为周定王三年(前604)。潞子婴儿为国君时,娶晋景公之姊伯姬为夫人,其重臣酆舒专权,虐伯姬而杀之。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夏六月,晋景公以此为借口,命荀林父帅师伐潞氏,《左传》载“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灭潞之后,又在壶口关一带接回逃亡于卫国的黎氏后代复立黎国,未几取之。今长治存在两个古黎国遗址。晋灭潞子国后,余民散入赤狄别部廧咎如部族。公元前593晋景公派士会(范武子)灭甲氏、留吁、铎辰三部(见《左传·宣公十六年》)。晋景公十二年(前588),晋国卻克与卫国孙良夫联军讨伐廧咎如并扫荡赤狄残余势力(见《左传·成公三年》),从此,赤狄的小国全部被晋国消灭了。赤狄人一部分北逃,成为后来汉代的高车族。


周襄王以天子命册赐晋文公重耳为方伯,晋作为中原霸主,延续一个半世纪之久。故梁惠王对孟子说:“晋国天下莫强焉。”据《左传》记载,当时晋国有县五十余。赤狄建有潞氏国(今潞城县古城)和甲氏国(今武乡县分南)等诸侯国。城邑有艾(今黎城古县)、曲梁(今潞城石梁)、垂棘(潞城市中部一带)、铎辰(今长治市区一带)、留吁(今屯留古城)、纯留(今屯留古城,晋国士会灭留吁后改此名)、余吾(今屯留余吾镇)、铜醍邑(今沁县古城,当时并建有铜醍宫)等。赤狄中潞氏部最盛,“盖戎族之为中国患甚矣,而狄为最,诸狄之中赤狄为最,赤狄诸族潞氏为最”(《春秋大事·春秋四裔表叙》)。《国语》载史伯对齐桓公说“北有狄路”,即指此。春秋以前和春秋时期许多戎狄被征伐而西迁,陆续抵达欧洲。


晋献公时,赤狄东山皋落氏部屡屡进犯晋国边境,曾对晋国构成严重威胁。晋献公夫人骊姬说,“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边鄙,使无日以牧田野”。骊姬力促献公“使之伐狄”。献公因此派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申生于公元前660年“胜狄而反”(《国语,晋语一》)。《后汉书·地理志》注说:东山在壶关县城东南,晋申生所伐。今长治市东南6公里处秋谷山一带,曾发掘出春秋早期至战国古墓群。


廧咎如部落属于赤狄。根据《左传》记载,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奔狄。此狄人部落属于白狄。“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杜预注解说:“廧咎如,赤狄之别种也,隗姓。”来自赤狄部落的叔隗和季隗分别嫁给了重耳和赵衰。在春秋时期赤狄与白狄之间的矛盾很深,经常发生战争。廧咎如部落的一部分人员离开中国迁徙西方的过程应当在重耳时期。根据《左传》记载,赤狄廧咎如部落在成公八年(公元前588年)遭到晋郤克、卫孙良夫的征伐,从而溃败。此次战争后赤狄廧咎如部落基本上都迁徙到西方。


春秋时戎狄最为猖獗,僖、文、宣之间,鸱张尤甚,灭邢、灭卫、灭温、伐齐、伐鲁、伐郑、伐晋,蹂躏殆数千里。隗姓赤狄之种有六:曰东山皋落氏,曰廧咎如,曰潞氏,曰甲氏,曰留吁,曰铎辰。东山皋落氏在壶关城东南,潞氏在今山西潞城县,甲氏在河北鸡泽县境,留吁在今山西屯留,铎辰在今山西长治县。晋、卫、白狄均曾伐廧咎如部落。廧咎如部落所在地,亦当距其他赤狄不远。《左传》记载,“晋成公与狄伐秦,获秦谍,杀之绛市,六日而苏。”《左传·宣八年传》记载:“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可见春秋时期狄人的活动频繁也与晋国与秦国的对抗有关。


《姓氏考略》指出,隗姓出于古帝大隗氏,春秋时的狄与廧咎如均为隗姓,隗姓望出西河。隗氏后人尊大隗为隗姓的得姓始祖。古隗国在今湘西北鄂西南一带,公元前634年楚国灭掉了隗国。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南下进攻赤狄诸部落,赤狄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赤狄后裔沿用隗姓。


湘西北鄂西南古隗国赤狄后来移居山西上党地。正如古人所言,神农之垗,在于茶陵,而潞水之乡,潞水之山,若诸露之名,遍于茶陵、攸邑、潭衡之境,益以是知诸露之始有在于此。殷周之代,衍出幽冀上党之郊尔,书其爵土,又书其名氏,又别其种族,徒以见盛衰之不常,其重绝先王之世也。三五而来,未闻有贤狄。


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古瑟的彩绘图像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国赤狄文化是主流文化。战国楚墓古瑟的彩绘图人物都是红皮肤和高鼻梁的赤狄。正如战国后期和秦汉时期马其顿商人和罗马代表团到达大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看到的那样,当时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就是赤狄。


轩辕黄帝时期的大臣贯狄也是狄人的酋长。《世本》曰:“共鼓、贯狄”。宋衷注:“黄帝二臣名”。共鼓和贯狄应该是炎帝的后裔。共狄、鼓狄和贯狄都是白种人。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文献记载的鼓狄Guti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


狄人中的长狄是黄帝后裔。帝鸿之裔有防风氏、缙云氏。防风亦釐姓,守封禺之間。防风氏至商为汪芒氏,更为漆姓,后有汪氏、罔氏、汪罔氏、汪芒氏。缙云氏是黄帝时期的夏官。后来缙云氏娶土敬氏遗腹子,而生驩兜,尧帝放之崇山,今湖南张家界地区。驩兜生苗民,尧帝竄之三危。河西诸羌,皆驩兜后裔。夏禹又征迁北方有苗氏,其后有驩氏、繭氏、瞞氏、曼氏、蛮氏。驩兜后裔后来又有危氏、元氏、鸿氏、洪氏等。帝鸿本人长期在湖湘地区活动,后来埋葬在湘西。


赤狄部族到达西方后曾经继续实行女王制度,也属于西女国文化。在法国金丘省(勃艮第大区)的维克斯以及德国符腾堡州侯赫多尔夫等地的墓葬中发现,凯尔特人以兵器和二轮战车陪葬。


在西方文献中较早论及凯尔特人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凯尔特人来自隆河和阿尔卑斯山之间。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期正值凯尔特诸部大肆扩张,一直达到多瑙河河口以及深入高卢各地。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850年以前高卢地区就已经出现邦国。公元前850年左右该地区突然爆发军事与社会剧变。考古学家发现在凯尔特人到来之前,在阿尔卑斯山中有一个经济和技术发达的邦国(principautés)。该邦国规模较大,实行贵族体制的统治,控制着周边地区。前450年到前400年的巨大变迁出现了La Tène文化。高卢时代从此正式开始。古罗马历史记载公元前390年瓦克鲁率领高卢大军横扫埃特拉尼亚,围攻罗马城长达七月之久,最后攻占并焚毁该城。


从考古方面看,西方考古发现的凯尔特人的人物雕像与中国周朝的周人雕像具有同样的特征,即短而上翘的下颔。凯尔特人的所谓“双赫耳墨斯”具有尖且前伸的下颔。根据Christiane Éluère的《凯尔特人的欧洲》记载,该雕像是在凯尔特人地区的南部高卢罗克佩尔图兹(罗讷河口)神庙中发现的。凯尔特头像的下颔尖且前伸,该特征与西周玉透雕作品上的周人下颔相似,也与古罗马的双面神杰纳斯Janus的特征相似。杰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天门神,头部前后各有一张面孔。同样的人物特征在西周的雕像中非常明显。根据祝中熹和李永平的《青铜器》记载,1974年北京房山县琉璃河出土的镂空的西周青铜鞘罩上有两人头, “人首鬈发后披,高鼻深目,显然乃西方人形象。带萼托花蕾的植物藤纹样,更具西方色彩。”该人首为白种人,下颔短而翘。根据尹盛平的《中华文明传真商周》记载,今山西曲沃县北赵村南晋侯墓地出土的“铜方座筒形器”的人物也是下颔尖而上翘。根据马久喜编著《中国历代玉器精品100件赏析》记载,西周佩玉雕像“整件可分为三节,最上为双玉人首,右侧玉人较高,但比例小,橄榄形眼,蒜头鼻高高凸起,小口,下颔尖且前伸,头顶盘发螺旋状,脑后有勾云纹凸起,左侧玉人眼为目雷形,顶有发冠,长发披肩并向上卷起来,余皆与右侧玉人相似;中间一节为龙纹,双圈眼,龙吻上卷,蜷曲为一团,尾部在中间;最下一节为凤纹,比较抽象。眼形在右侧,为椭圆形双圈,凤尾后卷。”下颔尖且前伸可能是周人和凯尔特人的共同特征。

  

支持大同思想网!请长按后打赏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卢德之、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关注大同思想网


联系电话丨微信:

18670082891

欢迎向大同思想网公众号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网:

http://www.dtsx.org/

点赞的小手让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