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4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春天来了,花儿绽放

2015-02-06 陈寿文 陈寿文

文:野兽爱智慧

  

艾克哈特•托尔在《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中提到:花朵在人类的意识进化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花朵是人类所珍视的事物当中,第一个没有实用价值而且与生存无关的。花朵也为无数的艺术家、诗人、神秘学家带来了灵感。耶稣教导我们:在对花朵的默观中,向它们学习如何生活。据说佛陀曾经在一次默示中,拈花不语,只是凝视着它。半晌,一位名叫大迦叶的僧人,若有所悟地开始微笑。据说他是唯一领悟了这个开示的人。

  

花朵的美丽能够唤醒我们(无论多么短暂)去正视他们自己最深处的本体(being)之中的美丽,如果没有这样全然的领悟,花朵就不会成为我们内在深处那至高至圣、无形无相的一种有形的表达。和孕育它们的植物相比,花朵是瞬间即逝、脱俗空灵(ethereal)更为娇贵的。

  

我们的认知(perception)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presence)、定静和警觉,我们就能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这本质就是在每个创造物和每个生命形式当中永存的灵性。由于花朵空灵的本质,相较于其他的生命形式,它的外相比较不会遮掩其永存的灵性。

  

当你全神贯注并且对着一朵花深思冥想,但是心智(mind)上不去定义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你进入无形世界的一扇窗户。你的内在会有个开启(即使很小),让你因而进入心灵的领域。

  

本期推荐的几本书能加深你对植物的了解,但更重要的你要和花草面对面,去感受彼此之间的能量流动。书可不看,花不可不看。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美)伯恩哈特著,刘华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一版,32元

  

看简介,得知该书作者伯恩哈特(PeterBetnhardt,1952一)是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生物系教授,美国密苏里植物园、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副研究员。译者刘华杰(1966一)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出版方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也许你会以为这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实质上它是一本充满诗意,充盈着植物世界的美丽奥秘的科普书。刘华杰自称“植物爱好者”,他本是位哲学家,却对花草乐此不疲。他不时溜出校园,去郊区寻觅观察某种植物,通过植物感悟生活,享受乐趣。,

  

“花是衡量我们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尺”。很少有人会不喜欢花,但实话说,懂花、细心观察过花并研究过花的构造、功能与起源的人不算多。这部优美、简明的著作从你所熟悉的玫瑰萼片讲起,内容涉及花的结构,花朵何时开放、何时凋零,花粉与传粉,花与昆虫的互动,花的进化等等。

  

中国古人讲究玩玉,西方古人讲究玩花。纵观历史,古代的中国关注植物的人大抵分为两种:医生和文人,但是始终缺乏钻研整理那些“无用之花”的博物学家。无论蔷薇、月季还是玫瑰,这些既不能结出桃李般的果实,又不经常入药的“无用之花”,在古代始终没有进入东方人的视野。 如今,玫瑰伴随着西方的科学、足球、音乐一起,在中国已经流行了近百年,但是我们对玫瑰、或者说对花的知识,却并不能算了解。

  

如今的植物学教材走的是一个极端。课本用方程式般的“花程式”来描述花卉的解剖结构,但却难觅某个章节从形态结构的分化到物候节律再到传粉、以及花卉与昆虫的协同进化等等各个角度来细细解读我们随处可见的鲜花。把玫瑰简单地书写成为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公式,虽然严谨准确,但难免让人感觉暴殄天物。

    

细细翻读《玫瑰之吻》,它不是充斥字母、方程的植物学教材,但它能够让我们享受文学,品读哲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了解鲜花,感悟美丽。爱花之人,不管你有没有植物学背景,这本书其实都能够读懂,至少你会记住里面的很多精彩内容。

  

有评论指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如果掌握这个世界的大人物们不把自己关在空调暖气弥漫的房间里,弄些彼此自说自话的讨论和故作姿态的协商,而是穿上厚实但轻便的休闲装,找一个植物园走进去,找一个伯恩哈特那样的学者作导游,静心观察“埋伏”在我们身边的那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或者他们会收获更多感悟和认同,那个会议也许就不会无果而终了。

  

二.

  

《植物的疗愈力量:园艺治疗实作指南》米契尔•修森著,许琳英、谭家瑜译2009年4月初版,280元

  

对许多病患,尤其是受苦于心智疾病或须长期康复的人来说,再没有比看到种籽发芽、小树成长、花朵渐开时的喜悦,来得更令人快乐了。园艺治疗便是透过植物生命内在丰富的质地、气味、色彩与成长变化,激发案主记忆与思考历程,唤醒案主对外在环境的觉察,使其自然而然地涌现健康意识与幸福感。

  

米契尔•修森 (Mitchell L. Hewson),具有三十五年实务资历,是加拿大首席园艺治疗师。他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园艺治疗、如何开始自己的园艺治疗和完成计画。书中将真实生活经验细心地交织在实作活动中,赋予了这些示范独特的价值,更处处传达出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声音。 

  

园艺治疗是体验性质的治疗方式,促使案主自然而然涌现健康意识与幸福感。园艺治疗运用有生命的素材内在丰富的质地、香气和色彩来刺激记忆与思考过程,同时激发对外在环境的觉察。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带来自尊和身体需要的运动,也能培养正面的社会接触技巧,同时让案主学习到新的可以发挥创造力的休闲技能。

  

不论是对失智长者、药癮者、严重情绪困扰者,或是长期照护机构、医院、社福机构……等,园艺治疗都可作为促进身心康复的最佳辅助疗法,《植物的疗癒力量》更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实用入门好书。

  

《植物的欲望》(美)迈克尔•波伦著,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一版,28元

  

迈克尔•波伦是《纽约时报杂志》的撰稿作家,也是一位园丁。他早先出过两本书叫做《第二自然:一个园丁的教育》和《我自己的地方:一个业余建筑工的教育》,其新闻写作则获过环保新闻奖。《植物的欲望》集个人经验、新闻调查、历史资料、理性思考于一体,立论新颖,故事引人,灵感四溢,但是也枝蔓庞杂,难于归纳。

    

波伦把这四种植物与人类的四种欲望联系起来:苹果与甜味的欲望。郁金香与美的欲望。大麻与迷醉和改变情绪的欲望。马铃薯与控制的欲望。波伦以植物的角度来重看历史,人类为自己的欲望牵引,给了这些植物可乘之机,它们的特性正好可以满足人类对甜蜜、对美、对迷醉、对控制的欲望,所以在社会发展的舞台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人在操纵它们,还是它们操纵了人类?那些最能满足人类欲望的植物遍布我们的家园,和我们一起书写着这世界的历史。

    

正如为什么今天狗的数目要比狼多得多?因为它们了解我们的喜好与价值,学会了与人类共存。读一本关于狗的书,你可能了解到很多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同样,阅读植物的历史,同时也是在阅读人的历史。

    


《植物之美》[法]让-玛丽•佩尔特著,陈志萱译,时事出版社,2003年7月二版,48元

  

《植物之美》法文原著是一本跨世纪的畅销科普著作,著名记者与学界权威联袂以谈话录的形式探讨了生命本源及生命演变史,自1999年4月出版以来在西方掀起了重新认识植物、审视生命之源的热潮。新版的中文插图珍藏本倾心打造更流畅的叙述性文体,悉心编配255幅精美插图及图解,使读者在美的震撼和感染中,发现生命精灵的魅力所在,本质所在。

  

作者通过对生命源流的重新审视,对植物界以及动物界各种生物的出现、适应、繁荣乃至灭绝的描述,带领我们在游历生命发展进程的同时,进行了植物学、自然学和人类学的前瞻性阐释,揭示出现今人类面临的环境挑战,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将植物之美与个性之美、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完美结合,引领新世纪回归自然之潮流。 

  

植物之美,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秘密。总是在一刹那唤醒我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生命有限的遗憾。它们已经超越了人类的生与死。在地球46亿年的漫长历史中,是植物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生命。现存的的大多数植物都拥有数十倍于人类自身存在的历史:百合、玫瑰、玉兰、郁金香在4、5千万年前就已经出现;而1亿年以前是银杏树、松树、冷杉和落叶松等裸子植物占据着这个星球。

  

当我们与植物凝神相对之,植物持久而执着的生命力,令我们自惭形秽。在植物亿万年绵绵不绝的存在面前,我们短暂的生命形同虚无。在宗教中,美丽的植物也总是神性的体现。在基督教信仰中,红玫瑰象征着耶稣受难和殉教者的死亡;中世纪,洁白无瑕的百合花和白玫瑰成为圣母玛利亚的象征,昭示着圣爱与超尘绝世的美,玛利亚也被称为“天堂的玫瑰”。佛教中,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征着佛性的圣洁与不朽,“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佛教全部的真理都蕴藏荷花之美中。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16:43,北京野兽爱智慧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