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纬35°藏文化体验之旅|小伙伴笔记(上)

李诗琳 善觉
2024-08-23


离开夏河之前,熊请大家吃了一顿藏餐。吃饭时,因手头的工作还没完成,便带着电脑过去了,入座时按习惯选择了最靠里面的座位。后来,才知道犯了两条忌讳。一是不专心吃饭,让大家陪着一起工作。二来,作为最年轻的晚辈,没有坐在最外面为大家服务。听到师傅提出来的时候,十分羞愧,第一次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由此,我正式开启了入乡随俗的过程。


来到这边,第一次接触藏文化,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的藏族服装首先吸引了我。

藏族服装,有男式女式之分,男式宽袍长袖,女式袍窄袖短。藏袍上各种带有不同含义和寓意的图案花纹十分精美,表现了藏文化丰富的内涵。有重要的场合时会系上红色的腰带,平时妇女多系银腰带,有了腰带的固定,上半身就相对灵活,劳动时双臂脱开袖子,便能方便的工作,遇到寒冷时将手放入袖子中,又能够保暖。

▲ 小朋友们互相帮忙系腰带 


在自然教育活动上认识了一位藏族小姑娘,每次发现被拍,就主动地停下,镜头感特别好。和她一样,这里的孩子眼神清澈动人。


一个笑容在这里就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使是陌生人,我也愿意相信你,如果你有困难,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宗教是藏文化中最主要的部分,来夏河前,《冈仁波齐》影片中的一家人磕长头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朝圣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转经轮是拉卜楞僧俗民众的日常宗教活动之一。拉卜楞寺周边的转经桶有两千多个,环绕整个寺院,绵延数公里。拉卜楞人转嘛呢时大都有固定的时间,除平时闲余时间外,每月初一、初三、初八、十五、三十日必去转嘛呢。在外围的转经长廊还是拉卜楞的后坡小巷,能见到很多上了一定年纪的藏族老妇人,有的步履稳健,有的拄着拐杖蹒跚向前,虽然走得慢,但少有让儿女搀扶的。虔诚的老年信仰者们走转经路时,一手摇动小嘛呢经轮,拨动着手中的念珠,口中念着六字真言,边转动经筒。每转动一次嘛呢桶就相当于诵念了一遍经文,这样可免除罪恶,获得超度,也可消灾免难,求得今生平安、来世幸福,不堕恶道,远离灾祸,诸事如意。

在当地的牧人志愿者家中吃饭时,见到老祖母每日都要在家中磕长头。年迈的她每磕一阵子要停下来歇一下,但她一定坚持完成自定的数目。到拉卜楞寺来转经的人都是同样地虔诚,按照自己发愿的圈数去转经和磕长头,毫不敷衍。


传说佛陀驻锡在灵鹫山山说法时,附近有一个小国,常年受到邻国的侵扰,加之国内瘟疫流行,民不聊生,国王也十分苦恼,因而前来顶礼,请求佛陀告诉他如何修行才能脱离苦恼。于是,佛陀将用香木做成的一百零八颗珠子串成一环,教国王从串珠的一端拨起,每拨一颗木珠子,心中默诵“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的法号,周而复始,一直念到二十万遍时,身心不乱,自然安乐。国王欢喜纳受。回国后,国王马上依样做了千串念珠,分给臣子国民,全国上下诚心念佛。经一段时日,国境渐安,疫病也不再流行,国王从此更精进向佛,全国洋溢着一股安详平和的气氛,由此,念珠便在信仰佛教的僧俗民众间流传开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734scuec2&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人们心中对佛的信仰,是他们为人真诚、正直、友善的内在动力。他们的淳朴,并不仅仅因为曾经的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稀少,而更多地,是源于他们的慈悲心,对佛祖的敬畏和尊崇,及护生的观念。在自然教育的活动中,当学生队伍经过第一世嘉木祥大师的纪念佛殿前的纪念石碓(上面有金色和白色的哈达)时,过路的学生们纷纷自觉地停下,在石堆上以额头贴到石面上,行磕头礼,以表示对大师的敬意。


这里的人个性直率,待人真诚,有一说一。

又回到开头的那顿藏餐上,在师傅和万代克讨论我能否去转山的问题时。他们综合考虑了我的身体状况(体力、适应能力、户外能力等),万代克坦白地表示我去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不能考虑让我去,师傅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我非常能接受这样直接而坦诚的表达,因为看到他们是真的在为我着想。

这样的真诚,消除了隔阂,很容易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不必假设,便知道对方会从你的利益出发,为你去考虑。

因此,在这里生活的人,可以放心地只用一把锁来锁住自家的大门,门关了,锁上了,别人就懂了。虽达不到“夜不闭户”,但相信“路不拾遗”在此处是可能实现的。


▲ 这里的锁也好看,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有时,这种真诚直率还显得特别可爱,熊有一次问师傅和万代克,他们冬天的时候会不会窝在家里不出门。万代克脱口而出:“我们又不是旱獭”。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是在说我么? ▼

在这里,快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对于生活条件没有太多的凭借。衣着也不会过分追求华丽。

因为信仰,使得他们更关注于生活本身,也更容易满足于当下,生活过得简单而幸福。

在他们眼中,草原是最干净的,水果、面包可以放在草地上,拿起来如果有虫子,把虫子拿掉就可以直接吃。


另一令我感触良多的事实是,这里的年轻人会愿意留在本地发展。即便是离开到外地去开拓视野,学习新东西,学成后大多数都会选择回到故乡建设发展故乡。也许这里没有北上广深的经济发达、生活便捷,但这里有同样淳朴而善良的人们,有没被大气污染影响的蓝天白云,有皎洁明亮的月光,有容得下骏马驰骋、百花盛放、羊群遍布的草原,在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日子里,能够约上亲朋好友席地而坐,谈天说地、野餐、载歌载舞,度过美好的一天。


我羡慕这里的人,有故乡,内心有自己的信仰。

有故乡,我们的心灵才有一个归处,无论走多远,到海角天边,也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一个让我们心安的地方。有信仰,我们会有敬畏,在待人处事上会更真诚而恭谨,也更容易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友善关系,社会也更和谐。


在夏河,街上很少见到有抽烟的人,餐馆里也几乎见不到抽烟喝酒的人。有次在街上走,看到一个年轻人蹲在路边吸烟,当他注意到走过来的我正注视着他时,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立即熄灭了手中的烟。

跟着本地志愿者才得吉在扎西奇街上走下来,她能遇上好几位熟人。这里的人们相互间很熟悉,没有太大的距离感。听师傅说,牧人在转山时如果在草原上迷了路,天黑之前,只要找到有牧民驻扎的帐篷,也定能借宿一晚,第二天再继续赶路。这座小城非常安静,除了拉卜楞寺附近的商业街外,基本没有太大的噪音。店铺会在天黑之前早早打烊,不会影响附近的居民休息。


这里的日色变得慢。

慢的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细体会,什么是 幸福。


དོན་དངོས་དཔྱད་བརྗོད། ཀུན་ཕན་ལག་ལེན།

有声 | 有图 | 有知识 | 有行动 | 利众生

© 善 觉

扫描二维码订阅


文|李诗琳

编辑|李诗琳


跟随镜头感受信仰的美好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7323h4of7&width=500&height=375&auto=0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善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