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山市:开放的非遗,绵延的文脉!

黄山日报
2024-08-28


编者按

自古以来,徽州文风昌盛,有“东南邹鲁”之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繁星。“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推动非遗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努力实现保护与利用互促共进、良性循环,让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项,省级代表性项目63项,市级代表性项目12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5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58人。同时建成省级非遗传习基地(所)27处,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5处,市级传习基地85处。我市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继续位列全省各市之首。


1

 

时已立冬,歙县定潭新安国医博物馆敞门迎客,慕名而至者众,有参观者,有研习者,有求医者。这里是黄山市市级非遗传习基地,传习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科疗法”。

2010年,“张一帖内科疗法”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李济仁、张舜华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勇于打破家族传承、一枝单传的传统束缚,不论亲疏、远近、男女,他都倾囊相授。

新安国医博物馆馆长李梃,是李济仁、张舜华的次子,也是“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坚守定潭、传承衣钵,肩负起宣传新安医学、弘扬“张一帖内科疗法”的责任。今年,李梃的女儿、“张一帖”第16代传人张涵雨,被评为黄山市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徽州大地,她沿袭父亲的道路,传承非遗文化,延续历史血脉。 新安医学是徽州文化的一大亮点。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徽州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徽州文风昌盛,有“东南邹鲁”之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繁星。

如何把这些“非遗”传承下去,让徽州文脉得到绵延?

“十三五”期间,我市扎实推进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非遗传承目标,先后出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成立市非遗保护中心,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

市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方劲松介绍,我市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记录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技艺特点、传承活动,并建立传承档案和数据库。

 



2


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制墨技法,时至今日,仍在我市活态传承。

走进屯溪胡开文墨厂,一块石头上刻着“古法点烟遗存”,让人感受到传承千年制墨文化的厚重。厂长程国胜是徽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说,胡开文墨制作,一直遵循点烟、和料、杵捣、制墨、晾墨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恪守传统配料和工艺。

屯溪胡开文墨厂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前任厂长汪培坤,因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出杰出贡献,获颁首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18年,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3

2008年,珠算(程大位珠算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汪素秋在屯溪大位小学担任数学和珠算教学工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珠算(程大位珠算法)代表性传承人。她在珠算基础上发挥珠心算优势,将珠心算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学习珠算的乐趣,并带领学生走进央视,推动珠算薪火相传。

随着非遗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我市在大中小学校建立起一批各具特色的非遗教育传习基地,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开设讲座,创新徽剧、歙砚、徽墨、徽州民歌、徽州版画、徽州砖雕等传承模式。部分非遗传承人走进外省市高校,传播徽州非遗文化。

2019年12月,我市举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轮训班,帮助非遗传承人主动适应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现代时尚,在保持技艺传承的前提下,改进产品设计,与市场结合,与大众文化生活结合,加快推动非遗在传承中创新。

近年来,我市举办非遗相关专题培训班20余期,培训传承人80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传承人的职业素养。同时,不断优化非遗传承人队伍年龄,积极落实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大力推进“名师带徒”育才工程,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师徒相传、父子相传、口口相传等方式开展传习活动。


4

  

目前,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升格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主体,通过传授、培训、宣传,使非遗项目得到更好传承。我市越来越多非遗传承人紧跟时代步伐,摒弃守旧思想,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统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面向未来。

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以国家批复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契机,补短板、抓提升,力争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传承人2人,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0项、传承人20人,新建市级非遗传习基地30处。

到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年,我市力争实现徽州文化生态环境整体修复与改善,推进生态区、传承人在保持既有特色基础上与时俱进,创造出与现实相融合的内容和形式,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者:许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程红妹   二审:徐海生   终审:肖平

推荐阅读

【黄山影派(30)】郑宏:最美风景在路上
安徽省疾控中心紧急提醒!
幼教机构老师摔打幼儿事件续:立即辞退、依法处理!
美景相伴!中国黄山登山大会盛大开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