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工程·体悟实训】黄山市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浙江“开课”
7月5日至6日,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各区县委组织部分管部长、全市50个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党委书记和7个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黄山市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来到湖州、杭州学习观摩两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标先进、问计取经、拓宽思路、以学促干,以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出黄山的实践路径。
开拓思路 由“环境美”迈向“发展美”
碧水潺潺、翠竹摇曳,汽笛声里,长达4.5公里的环村小火车观光线串起当地鲜花、竹园、蔬菜等18个家庭农场。7月5日,专题培训班走进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真切体验到田园乡村业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发展理念,鲁家村村党委考虑到当地缺少风景名胜、文化资源和支柱产业,决定“无中生有”,邀请上海、广州知名设计院结合当地特色,规划农场布局,整治当地环境。沿着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在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鲁家村很快就由一个守着绿水青山环境却脏乱差的贫困村,蝶变成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乡间乐园。
“让村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是我们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村主任裘丽琴说。为使发展成果更加均等地惠及村民,使村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鲁家村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让村民可以“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10年间,鲁家村集体资产从不足30万元增至近2.9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1.47万元增加至4.71万元。
产业兴旺方可撑起乡村振兴脊梁,在一系列改革创新思维驱动下,湖州市的乡村产业走上了特色化、融合化、数字化、项目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多年来,用地指标少、规划滞后、土地出让成本高、审批手续复杂等问题束缚着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为破解这一问题,湖州打破传统思维,在全国率先推出“标准地”政策。
“过去这里除了搞种养,其他什么都不能做。现在,地还是这块地,所有权仍归村集体,但我可以合法合规地在这里建一座研学基地,农事体验、观摩培训都可以安排上了。”在课堂上,安吉盈元家庭农场负责人朱仁元现身说法,向大家讲述自己返乡创业的故事,以及获得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与会学员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在交流探讨中各抒己见。
“与鲁家村相比,我们许村镇有着更好的资源禀赋与优势条件去发展产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我们会继续坚持以“旅游+”为主线,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中国摄影艺术乡村建设为抓手,重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学习市场逻辑,精心打造特色品牌,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许村不懈努力。”歙县许村镇党委书记何建中说。
“在鲁家村,我们看到了村两委班子发动村民、带领群众苦干实干的奋斗经历,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令我深受触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加强领导干部素质培养,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同时要重视发挥党员、乡贤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更多年轻人才到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黄山区仙源镇党委书记陈国强说。
久久为功 让“好风景”孕育“好日子”
大家在景区村庄中移步换景,一边赞美着这里的风情,一边谈论着家乡的乡村建设,思绪飞扬,涌出一股跃跃欲试的澎湃之情。“龙门秘境在建设方法上,注重点面结合;在规划引领上,突出了原生态和地方特色;在机制保障上,强化了产业基金与社会资本投入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歙县溪头镇党委书记方海涛说。“在龙门秘境有着高标准的规划与高品质的建设,每个村庄都根据各自实际打造特色项目,把村点变成景点,在全局规划下抱团发展,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真正让人能记住这一方水土的乡愁、乡风、乡情。”黟县柯村镇党委书记盛茂存说。仔细“看”、认真“思”,用心“悟”,所到之处优美的生态环境、统一的乡村规划、发达的乡村旅游带给学员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带给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让大家感受到差距,更找到了方向。回到住处后,大家趁热打铁,专心聆听临安区文旅局副局长陈伟宏围绕“乡村运营”进行的专题授课,以及中雅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赵志强对安吉、龙门秘境发展历程的剖析,争相交流发言,畅谈学习体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