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民晚报特刊:同走行知路,共结山海约!

黄山日报
2024-08-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沪苏浙皖 Author 学陶师陶的



万里长江水,何处觅归舟?

他乡同作客,一心念溪头。


1946年3月,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陶行知在上海写下这首诗。1908年春,17岁的陶行知从安徽休宁万安乘船赴杭州报考广济医学堂,此后28年时间里,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后迁上海,足迹遍布全国。


今天,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诞辰130周年。徽州,是陶行知的故里,上海,则是他的“第二故乡”。行知小学、行知学校、陶行知纪念馆……如今,在安徽黄山和上海宝山,你能发现不少相同的地名,跨越400公里,两地因为一个名字紧紧相连。

左 上海宝山融媒体中心 制图

右 黄山视界 制图

日前,新民晚报社、上海宝山区融媒体中心、黄山日报社、黄山广电台开展“山海之约•行知路”沪黄媒体联合采风活动,沿着先生的足迹,重温和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山海之约”。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10月15日下午,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陶行知私塾纪念馆,朗朗读书声传诵的,是陶行知1943年写就的《创造宣言》。激扬文字穿越时空,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78年前陶行知的激情演讲,那个倡导生活教育思想的时代。

万安中心小学学生拜陶子。吕倩雯 摄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黄山歙县。当时,歙县由徽州所辖,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虽然山地纵横,贫瘠穷困,却信奉“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走出了朱熹、戴震、胡适等一批大家。从7岁到14岁,陶行知拜在万安老街蒙童馆吴尔宽门下,苦读四书五经,奠定厚实的古文基础。

黄山歙县

“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走进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旧馆(崇一学堂),墙上的墨痕跃入眼前,写下这行字时,陶行知才15岁。崇一学堂是所教会学校,课程内容不仅有传统的国学课程,还有英语、数学、理化、医学等。在此学习时,陶行知立下了要为国家奉献的宏愿。

陶行知少年时代在学生宿舍墙上的题字。李铭珅 摄

走出纪念馆,循着老街步行五分钟,学生正在歙县行知小学操场上排练舞蹈节目《行知路上》。歙县行知小学诞生于1947年,是陶行知辞世一年后,由其挚友许士骐创办。“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求真育人、手脑并用’。”歙县行知小学校长张旭东说,学校以特色课程见长,践行“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

歙县行知小学。李铭珅 摄

不远处,是陶行知创办的歙县新安小学。而在千里之外的江苏淮安,也有一所新安小学。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高度褒奖该校历史上的新安旅行团,该校由陶行知于1929年创办,校名取自其家乡歙县的母亲河新安江,凝结着陶行知对家乡的深情与眷恋。10月17日,在黄山市纪念陶行知诞辰130周年大会上,歙县新安小学与淮安新安小学学生代表,共同发出《学陶师陶倡议书》。

淮安市新安小学


在上海宝山,有一个名为“行知路”的地铁站,以车站为圆心向外辐射,有大华行知公园、陶行知纪念馆、行知小学和行知实验中学,再往北边,还能找到行知纪念广场和山海工学团遗址。

山海工学团遗址

今年的教师节前夕,在宝山已经历经十年探索的“青陶工程”学员,给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学陶师陶”的感悟、责任和担当。9月9日,李强书记来到位于宝山区大场镇的陶行知纪念馆,与“青陶工程”代表作交流,勉励新时代年轻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求真,学会生活,学做真人”。


陶行知与上海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可以追溯至1914年。那年,他从吴淞码头东渡大洋彼岸求学。1930年,陶行知因支持学校师生参加声援罢工遭国民党通缉,避居上海,酝酿新的教育改革。1932年,他在上海《申报》发表了《古庙敲钟录》,提出要创办一个全村人民共同管理的学校以普及教育。同年,陶行知在宝山大场孟家木桥创办山海工学团,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山海工学团

“工”是工作,靠自己的生产劳动来养活自己;“学”是科学,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团”是团结,大家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生存的权利。“从1932年到1937年,十里方圆内的农村几乎都成立了工学团,有儿童工学团、青年工学团、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等等……”上海市宝山区陶行知纪念馆内,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的两位“小陶子”正给游客讲解“山海工学团”情况。

宝山区今天举行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活动

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常务副馆长陆黎明介绍:“上海,是陶行知先生创办‘山海工学团’的生活教育试验田,是他推行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理念的实践地。”也是在宝山,陶行知开创“小先生制”,当时,面对日常教育中师资缺乏、经费不足、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等突出矛盾,他说:“每个人,即使是只学习过几个月,只要学到一点,就应当把他学到的教给别人。”“小先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长者为师”,而是发动识字的孩子当老师,开展“即知即传”教育普及运动。从1934年1月萌芽,10个月后上海就有了18000名“小先生”,“小先生制”很快推广到全国28个省市。

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传承才是最好的纪念。如今,黄山、宝山两地,一系列学陶师陶品牌诞生,“陶”花怒放。


1978年建校的安徽省行知学校,是迄今黄山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就业安置最优的中专学校,首开中职学校设立专业之先河。行知学校校长于日锦说:“作为以行知命名的学校,要向着开启创建行知非遗学院、打造徽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进而建成长三角非遗教育中心的目标不断行知,奋力前行。”

黄梅戏《陶行知》

“先生是中国教育的荣光,更是故园徽州的骄傲。”在黄山市举行的陶行知诞辰130周年纪念会上,黄山市委书记凌云直言,要学习陶行知崇高的教育理想、创新的教育理念、无私的教育情怀、坚定的教育信仰,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素质教育作为根本目标,把仁而爱人作为根本前提,把行为世范作为根本追求。“一起去耕耘教育事业的厚土,去登顶教育发展的高峰,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陶行知纪念馆。李铭珅 摄

而在上海宝山,“青陶工程”“重走行知路”“行知读书会”“家庭创客”“社区小先生”等一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发源于宝山的“小先生制”,如今又丰富于宝山。“双减”政策出炉后,“减负”之后如何“增能”?宝山推出“社区小先生制”,“红领巾”走进社区,践行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

社区小先生

位于宝山的上海市行知中学,前身是陶行知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1947年学校迁至宝山大场。上海市行知中学校长杨卫红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虽然发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但在新时代同样能够焕发出思想的光芒,同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新时代教师,在当前“双新”教育改革背景下,更应创新实践陶行知思想。

上海市行知中学

“今天我们纪念陶行知先生,就是要发扬先生‘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的爱国精神,发扬先生‘知行合一’的求真精神,发扬先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精神,发扬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宝山区举行的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主题活动,上海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表示,要让新时代师德师风蔚然成风。


听先生说

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

——15岁时,陶行知在安徽歙县崇一学堂宿舍墙上题写。

陶行知少年时代在学生宿舍墙上的题字


招募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办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1926年12月,陶行知发表《中国乡村教育改造宣言书》,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近郊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培养具有改造社会精神的新型乡村教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929年6月6日,陶行知为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题词。


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源。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门帘,投奔自然。

——1931年4月15日,陶行知以“自由诗人”署名,在《师范生》创刊号发表题为《春天不是读书天》词一首,试图让人分清读书、考试、学习、教育之间的差别与关联。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1931年5月15日,陶行知发表文章。


社会便是学校,生活便是教育。

——1932年5月21日,陶行知在《申报》连载小说《古庙敲钟录》,以敲钟工人自传的形式,塑造了敲钟工人通过庙产兴办工学团造福乡民的故事,阐释了生活教育的思想。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在《生活教育》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劳苦大众既然出了钱,使你上学的学堂可以开办成功,你就应当负起责任,把你所学得的知识提取精华,教给劳苦大众和他们的小孩。这是每一个小先生所要明白的根本意义。死读书而不肯教人的学生,显然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守知奴。

——1935年,陶行知连续在报刊发表15篇文章《怎样做小先生》。

陶行知在“山海小先生总动员大会”上讲话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

——陶行知在《自立歌》中写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943年9月,陶行知给广东省大埔县百侯中学写了校歌诗。


我想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无线电大学、海上大学、空中大学,让整个上海都变成学校,让上海五百万市民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1946年4月,育才学校搬迁抵达上海后,陶行知在一百天的时间里,到学校、工厂、街头发表100多场演说,他对好友翦伯赞说。

陶行知给育才的孩子们发书


我等着第三枪。

——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蒙难,翦伯赞打电话提醒陶行知提防,陶行知回复。



来源:沪苏浙皖

作者: 吕倩雯、范洁、程向阳、张淑慧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王婧   二审:徐海生  终审:侯中良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使命·新徽学!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开幕!
【天都评论】让徽学之光闪耀世界文明的星空!
【教育星空】第25期 | 聂峰:放手——最简单而又最艰难的事以行知之名,打造“山海之约”新典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