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皖美十年看第一|“新安江模式”走向全国!
行走新安江畔,处处是山水画卷。最美生态,需要最严保护,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上山一把斧,下山两百五”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江上逐浪撒网,渔舟唱晚”到“泉水养鱼,渔享休闲生态旅游”,从产业“含绿量”到发展“含金量”,从“新安江”到“心安江”……2012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也是安徽生态强省“一号工程”。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安江生态成绩单,是十年来,新安江人用理念与智慧书写的,用付出与努力铸就的,用拼搏和奉献赢得的。
自觉守护源头活水
六股尖瀑布,是新安江、钱塘江、富春江的“三江”源头。当地休宁县鹤城乡新安源村村民老谢今年60岁了,从小生活在六股尖脚下、新安江源头,提起这“三江之源”,老谢很是自豪。“这可是我们村的地标啊。”
每天走上一段山路,来到六股尖瀑布跟前看看,是老谢的“日常工作”,“每天不看她一眼,不放心。”老谢是新安源村护村队五名队员之一,每日当班时,要巡护几十公里,护林防火、护渔护绿、河道清理……巡护途中,老谢经常不带水杯,渴了便直接双手合拢,捧上一捧六股尖泉水喝上几口,清新甘甜。“好喝啊,没话讲。”
六股尖瀑布
不过,数十年前,六股尖附近因林木优质丰富,曾遭遇较为严重的砍伐。李发权是新安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几十年前的伐木情景他还有所记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上山一把斧,下山两百五’,村民带把斧头上山,下山就能把木头带下来换钱。”
为切实保护好新安江源头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近些年来,鹤城乡始终坚持落实“最高标准、最严监管、最实举措、最强保障”的生态保护要求,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实施“生态黄板”茶园绿色防控措施。6个行政村全面建成生态美超市,累计回收生活垃圾200余吨。成立了渔塘村党员为主的鹤城乡护渔队。还紧密结合新安江流域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后建成健身广场20处、停车场10处、硬化美化村道20公里、实施改厕550户、建成污水处理终端20余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山清水秀吸引来游客,村子里开了10多家民宿,笋干、茶叶、老南瓜等“土货”都成了香饽饽。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也发自肺腑地守绿、护绿。
退捕上岸“泉水养鱼”
定潭村,坐落在安徽省歙县南部。村民吴飞雷从小生活在新安江畔,从祖父辈开始以打鱼为生。“白天上岸,晚上住船”,是吴飞雷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习惯。“十二三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打鱼。”吴飞雷说,早上7点前上岸务农,傍晚五点上船去新安江下网打鱼,凌晨三四点收网。
吴飞雷家有两艘船,一艘居家生活,一艘打鱼。有时候就在家门口下网,有时候要开20多公里水路去赶潮。
每年梅雨季封江一个月后的开江之时,是新安江渔民们最快活的时候。吴飞雷还记得,最多的一次他们家下了4道网,打了1000多斤鱼。“草鱼、鳜鱼、翘嘴白、鳙鱼、鲶鱼……我们小的时候,那鱼是品种又多,质量又好,不愁卖。”但当父亲把打鱼这项工作真正交到吴飞雷手中时,吴飞雷发现,纯靠打鱼已经无法满足生活所需。“明显能感觉到,江里的鱼越来越少了。”吴飞雷说,无节制地电鱼、江水污染等都让鱼量下降。
吴飞雷虽每晚仍保留着打鱼的习性,但也不得不另辟主业,开砖场。
退捕渔民吴飞雷
2012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启动,吴飞雷敏锐地嗅到了生态商机。为配合生态保护,他关停了砖场,2016年又在歙县昌中村创立“泉水养鱼”事业,一边打鱼,一边养鱼。2019年,吴飞雷正式退捕,一心扑在养鱼上。“现在种鱼繁殖技术突破了,就在考虑如何将孵化量搞上去,目标是达到1000万尾/年,成品鱼产量达到5到10万斤。”吴飞雷说,未来他希望将园区建成集观光、休闲、垂钓、文旅为一体的生态庄园模式。
如今,当吴飞雷每每回到定潭村,再望着家门口一江新安水时,心情又舒畅起来,“小时候的绿水青山又回来了。”
昔日小渔村转型旅游村
九砂村是新安江边一个小村庄。这里曾是歙县众多小渔村之一,全村拥有100多户渔民,几代人以打鱼为生,家家户户的渔船在新安江边依次排开,蔚为壮观。作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实践地,近几年来,九砂村为支持新安江生态保护,全面退捕,渔民上岸,渔船上交,同时拆除养鱼的网箱,清理水道。
渔民们上岸吃什么?旅游饭!7月26日,记者乘坐摆渡船,在“突突”声中,到达了九砂村。采访间,记者遇到了两拨游客,一拨调研人员。
九砂村在新安江山水画廊上,有上百栋徽派古民居依山而建,阶梯分布,错落有致。姚国平是九砂村前任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退捕渔民。姚国平带领渔民们从退捕上岸到转型旅游。“政府不仅给予退捕补贴,还开展各类岗位培训,引导大家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保障渔民上岸有出路、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
新安江边的九砂村靠发展旅游业致富。
姚国平介绍,2020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九砂村重点聚焦沿江自然风光的整治提升,提倡村民捐献老砖、石磨等打造创意景观墙,打造了“离园”“别苑”“渔樵耕读”等参与体验类节点,还有秋禧节特色晒秋活动。2021年,该村吸引游客量近20万人次。
村中老祠堂也通过“微创意”运营,被盘活成了“轻奢咖啡馆”,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6.4万元到2021年19.39万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如今在新安江畔蔚然成风。
航拍九砂村,新安江边的一个小村庄。
“新安江模式”走向全国
奔流于斑斓山岭和粉墙黛瓦间的新安江,是皖浙两省人民共同的母亲河,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2011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拉开大幕,2012年试点正式启动。作为流域上游省份,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作为生态强省“一号工程”,纳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生态保护,需要制度护航。安徽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领导小组,在省政府办公厅专设处室,协调指导黄山市和省直相关部门从事具体工作。上下游建立了流域保护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联合监测、汛期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
阮堂亮是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主任,据其介绍,近年来,黄山市成功举办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新安江金融发展大会,开馆运行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生态美超市”实现流域重点乡镇全覆盖,保护新安江已成为黄山市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十年来,通过皖浙两省三轮补偿试点工作,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水清岸绿,上游水质持续保优。“新安江连年达到补偿条件,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连续多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阮堂亮说,同时,“新安江模式”还在全国10个流域、15个省份推开,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
来源:安徽网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王婧 二审:徐海生 终审:王存之
推荐阅读海上劲吹黄山风
凌云调研黄山风景区南大门区域“微改造、精提升”工作
SOUL!市委书记凌云英文潮词道出黄山万千期许
市长孙勇:湖山好处便为家,吾心安处是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