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满天星” (15)】乡村振兴:黄山VS上海之长短板
乡村振兴
核心提示:8月底,应新华网邀请,本报记者赴上海参加“长三角百家媒体看奉贤”活动。期间,分别走访了奉贤区青村镇、奉城镇的李窖村、钱忠村、吴房村、八字村等。所到之村,乃近年来奉贤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对比当下黄山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些许感受,粗浅梳理,或可互鉴互学。
01
奉贤乡村印象
上海奉贤八字村 - “三园一总部”远景
毋庸置疑,黄山与上海在城市能级上有很大差距。但上海的乡村毕竟也是乡村,确实并没有像上海城市那样领先于全国那么大的优势。而且和记者走访过的浙江湖州、江苏苏州的一些乡村相比,上海似乎还逊色一些。
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农村居民收入绝对水平虽然在全国排名第一,但在城市层面,上海农村居民收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只排位第八,低于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无锡、苏州等市。
黄山与之比较,无论是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落后很多。据了解,黄山乡村的要素资源并非全面落后于上海,有些甚至是要强一些的。
黄山市西溪南村:千年古村生态美
渔樵耕读的墙画、粉墙黛瓦的建筑、小桥流水的人家、绿意盎然的小品……奉贤的乡村,硬件上似乎和黄山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似曾相识”。而就乡村的生态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来看,黄山的乡村甚至还略胜一筹。
02
黄山乡村的长板
01
生态资源。2021年,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82.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7%,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位。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城市水质指数为2.88,位列全省第一。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的新安江,是长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连续多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02
产业资源。黄山市现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特色示范村339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70个,这些特色村,是黄山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成为黄山市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比如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徽州贡菊、五里桃子、三阳山核桃、上丰灯笼柿、丰源雪梨、三潭枇杷、三口蜜橘等,已成为黄山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在黄山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03
文化资源。黄山市拥有文化与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451处国家、省级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千处历史文化遗存,百万件文书文献。整座城市犹如一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徽州教育、新安医学、徽商、徽州科技、徽派建筑、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剧、徽菜、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宗族、民俗、方言以及文房四宝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黄山市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04
交通资源。黄山地处皖浙赣闽“四省通衢”,既是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南翼门户,又是加速崛起的中部成员,还是“一带一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目前,黄山市建成、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高铁10条、高速10条,已跻身全国“50+4”铁路枢纽城市,是继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之后长三角地区的第五大高铁枢纽。
03
黄山乡村的短板
1
城市工业化辐射有限
以奉贤区奉城镇八字村为例,靠近城市工业区,其打造的“三园一总部”模式 (即一个庭(园)一个总部,一个公园一个总部,一个庄园一个总部),让昔日的“空心村”引入工商资本、植入城市文明,形成了宜工、宜农、宜商的一二三产联动机制,盘活沉睡的乡村资源,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村民从中受益,增加了收入,还美化了乡村,达到了乡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驾齐驱的美丽画面。
上海奉贤八字村村委会
这是目前黄山所欠缺的,黄山的工业化程度偏低,无法像上海一样,能充分调动城市工业资源下乡。黄山的乡村资源不缺,缺的是像上海一样具有强大城市工业化的带动和辐射。
2
城市资本的注入有限
以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李窑村为例,其利用毗邻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构建“镇区、园区、农区”三区联动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整村制引入中青旅集团旗下“中青芳华”运营平台,利用107戶乡村宅基地房屋流转,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文旅创作基地。
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李窑村(平庄公路入口)
黄山市目前已有一些乡村探索引入资本带动乡村发展。如祁门县桃源村引进皖农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四式四最”打造提升,让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在新时代重现旺盛活力。黟县碧阳镇丰梧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流转了村里低效抛荒地400亩,发展家庭农场,种植黟县“五黑”农产品,创意打造蔬菜采摘园、休闲花海、萌宠乐园等,探索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探索之路上,黄山市加速乡村资源向资金、资产、资本转化,不断拓宽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但总体而言,资本的进入有限,规模偏小,甚至存在一引了事、停滞不前的面子工程现象。
3
乡村人才明显缺乏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吸引更多拥有一技之长和先进发展理念的年轻人到农村创业、就业,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青村镇吴房村
青村镇吴房村是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也是声名在外的“世外桃源”。多年前,吴房村还是一个老龄化、空心化严重的村庄,如今,却多了不少“85后”“90后”的年轻面孔。这些人并不是络绎不绝的年轻游客中的一员,而是来自上海城市的年轻人。他们驻扎在乡村,为吴房村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奉贤除了实施的“百千万”工程(百位领军人物、千个骨干人物、万名大学生),还整合了“青年人才”招引项目,让更多青年才俊选择奉贤、扎根乡村。奉贤还推出了优惠力度极大的人才租房补贴政策,资金量和覆盖面均位居全市前列。计算下来,两个硕士学历的人才在奉贤合租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几乎不用自掏腰包——这对人才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黄山市黟县柯村
从今年起,黄山市实施乡村创客引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旅外人才返乡创业,吸引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入乡创业,培育在乡创业能人,到2024年引育乡村创客2000名,辐射带动农民20000名。
记者近几年在黄山乡村采访时也发现,“归乡”创业的大学生、年轻人明显增多。但放眼黄山广袤农村,还只是散落的星星。要形成乡村“满天星”之势,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力度,创造留人条件,以吸引更多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04
黄山向上海学什么?
1
吸引人的回流
上海奉贤三园一总部:渔沥林盘
乡村振兴需要把人放在核心地位。具体而言,是“两种人”,一是人才,二是人流(包括原住村民)。奉贤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政策支持、待遇提高、生活环境改善及总部、产业带动,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乡村。以吴房村为例,通过统筹运营、整体管理、注册企业、引进新村民162人,入园企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0岁。
黄山很多偏僻乡村的空心化、空地化、空巢化十分严重,需要通过产业发展,注入活水,增加人气。
2
盘活土地资源
上海奉贤李窑村航拍图
土地是财富之母,目前奉贤正在加快推进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该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引导农民有序有效流转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促进农村土地资源资本化、市场化,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以六墩村为例,该村是全区率先开展“三块地”改革试点的区域,成为奉贤区“三园一总部”首批实验田,以宅基地改革作为切入点,率先启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盘活宅基地资源,引入市场主体开发,将乡村资源转换为发展资源,形成村民增收、村级经济与农村环境、文化相融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3
吸引资本下乡
上海奉贤
没有资本要素的支撑和撬动,产业发展难以做大,这也是经济、产业启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吴房村为例,其吸引上海市大型国资运营平台综合体国盛集团在吴房村开展试点,探索国有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组建了长三角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股权投资基金,走“租金+股金+薪金”的路子,引领和带动乡村事业,解决了乡村振兴缺乏资本要素的问题,集体资源得到盘活,农民享有的资产性效益更加稳定。
黄山乡村的资源禀赋极高,但多缺少资本而沉睡。因此需要引入更多资本将其唤醒。
4
厚植乡村文化
上海奉贤八字村
奉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弟子言偃到此讲学,开“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之先河。如今,奉贤已经把“贤文化”上升为地区发展战略,推动“贤文化”建设,通过绿水青山间联结历史与未来,打造具有新江南气质的城乡空间。
黄山市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徽文化是黄山市的两大顶流I P之一。黄山众多乡村名人辈出、文化兴盛。一座古村、一幢建筑、一位名人、一桩轶事,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它们的叠加,形成了一座城市的精髓和软实力。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村庄资源,是黄山打造“徽州山居图”的根与魂。
5
加强组织建设
黄山市黟县奇墅湖
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党建引领是根本。实现组织振兴其实质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其目标是形成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证、德治为支撑”的现代化乡村善治新格局。
作为徽文化发源地、传承地、创新地,黄山的乡村具备乡村自治和德治的深厚基础。在以党建促振兴的过程中,黄山乡村的自治体系所能发挥的作用会相当明显。
记者手记
无论是上海还是黄山,乡村都不只属于农民,而属于全社会。在城乡一体化大潮下,城市反哺乡村,城市要素向乡村流动,包括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创意、文化等要素的双向流动,才能助推中国乡村的现代化,上海如此,黄山更应如此。
题字:姬臣
本栏目由黄山市委组织部、黄山日报、黄山人才发展集团联合主办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文图:程向阳
部分图片由奉贤区委宣传部提供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程向阳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推荐阅读【打造全国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④】璜尖:笋箬飘香出大山
【打造全国最美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⑤】凤霞村:凤栖梧桐起彩霞
【乡村振兴“满天星”⑥】沟村:乡愁似海乃知还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⑦】和平:一个有爱的地方
【乡村振兴“满天星”⑧】流口村:探索走出“两山”转化路径
【乡村振兴“满天星”⑨】绍濂村:“探花故里”打出“三张牌”
【乡村振兴“满天星” (10)】芦荔:祁门大米第一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⑪】竹铺:惊艳转身
【乡村振兴“满天星” (12)】汤家庄:改变,从“唤醒”闲置房开始
【乡村振兴“满天星” (13)】中村:“乘”着高铁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14)】岭南:山色真开紫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