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黄山日报》”征文⑨】余勇:一张嘉奖令

余勇 黄山日报
2024-08-28



编 者 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今年5月,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黄山日报”将迎来创刊70周年。这一刻,我们感慨万千,既有春华秋实收获的喜悦喜庆,也有面向读者用户的感激感恩,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站在新的起点上,决定从即日起开展“我与《黄山日报》”主题故事征文,一起回首携手走过的难忘岁月,回味那些辛苦快乐的幸福过往,纪念彼此伴跑的风雨征程,抒发共赴未来的豪情壮志。


征文活动至3月底结束。征文以有故事、有细节、生动感人者为佳,也可一事一议,篇幅1500字以内,附资料图片或作者工作生活照若干张。征文优秀作品除黄山日报(新媒体)选登外,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届时将授予获奖证书、奖金或物质奖励。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hsrbzbb@163.com。来稿请注明征文字样。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一张嘉奖令

作者:余勇


这是一张用A4纸打印的嘉奖令,落款时间是2009年1月22日。上面写着“余勇同志:鉴于你在2008年度勤奋工作,业绩突出,特予通令嘉奖。黄山日报社”。


  

对于我而言,这张嘉奖令的意义十分重要,这是我离开部队后在地方工作获得的第一份荣誉,所以我一直视为珍宝,精心保管。

  

能在报社工作是我的幸运。

  

2007年的国庆期间,还在驻军某部服役的我,看到了黄山日报刊登的招聘记者启事。此前由于在部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和报社的许多记者编辑老师十分熟悉,经常借着送稿的机会,向老师们请教学习。当看到这则启事后,便动了前去一试的念头。结果十分顺利,经过笔试、面试和3个月的见习考核,在当年年底退伍的时候,“无缝对接”成为了一名黄山日报社新闻采访部的记者。

  

当时报社的办公地点在屯溪区阳湖镇,小院里矗立着几栋充满年代感的小楼,编辑部和采访部在一个大厅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找新闻、写新闻、发新闻。特别怀念那段时间,我仿佛像一只上紧了发条的手表,浑身充满了力量,不知疲倦地去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2008年对于媒体人来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年份,也是我记者生涯的第一年。有时我会打开黄山日报数字报刊平台,一页一页地翻阅着,如同打开岁月的宝盒:5月份的徽商大会、汶川地震、奥运圣火传递,8月份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2月份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至今我还记得噙满热泪拍摄市民向遇难同胞默哀的画面;在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的人海中抓拍喜迎奥运圣火的笑脸;在高歌嘹亮的大型汇演现场捕捉精彩动人的瞬间……

  

2009年春节前的一个普通的日子,我和往常一样,一路小跑准备上报社二楼采访部“蹭”那台台式电脑写稿子,眼角余光发现在一楼公告栏上有一张粉红色的纸。不由停下脚步,这是一张嘉奖令,上面简短的几行字,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地看着,默念着,那一刻,觉得这一年的努力都得到了肯定。

  

往后的日子,我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之后,我连续五年被报社推荐到市里获评全市外宣工作先进个人。在这份“嘉奖”的鼓励和鞭策下,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

  

如今的我,虽然离开报社近10年,目前在市直机关工委从事宣传工作,但我的心一直挂念着报社。

  

每念及此,感慨颇多,是以记之。




作者:余勇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胡晓苗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推荐阅读时光向前 黄山向美!凌云孙勇与40余位企业家“围炉煮茶”话发展
一起向未来!黄山企业家发言有见地、有观点、有深度
不负春光向未来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度春归无限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