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黄山日报》”征文⑰】谢世兵:缘来是你

黄山日报
2024-08-28



编 者 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今年5月,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黄山日报”将迎来创刊70周年。这一刻,我们感慨万千,既有春华秋实收获的喜悦喜庆,也有面向读者用户的感激感恩,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站在新的起点上,决定从即日起开展“我与《黄山日报》”主题故事征文,一起回首携手走过的难忘岁月,回味那些辛苦快乐的幸福过往,纪念彼此伴跑的风雨征程,抒发共赴未来的豪情壮志。


征文活动至3月底结束。征文以有故事、有细节、生动感人者为佳,也可一事一议,篇幅1500字以内,附资料图片或作者工作生活照若干张。征文优秀作品除黄山日报(新媒体)选登外,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届时将授予获奖证书、奖金或物质奖励。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hsrbzbb@163.com。来稿请注明征文字样。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缘来是你

谢世兵

在我书桌的抽屉里放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本子里夹着一张汇款单。这是一张十多年前黄山日报社给我汇出的稿费,二十块钱。钱不算多,但足以让我剁上两斤多上好的猪肉,然后全家大快朵颐地吃上一顿红烧肉。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在黄山日报社副刊发表的第一篇文字的稿酬?说真的,我已记不清我的处女作是什么时候发表的,甚至连题目叫什么也记不得了。这张汇款单,我一直没有去邮局取钱,而是把汇款单收藏了起来。在我看来,这张二十块钱的汇款单远比市面二十块钱的纸币值钱许多——虽然我曾经是个小学数学老师,但我还是执着地认为,有时候“20>20”这个式子是成立的,比如这种情况。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没有什么快乐比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更快乐了,没有什么幸福比拿到报社寄来的稿费更幸福了!感谢黄山日报社曾经并一直给了我这份短暂而持久的快乐和幸福。


在1994年那个蝉鸣狗喘的盛夏,我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乡下教书,闲暇之时,我喜欢读书看报,尤其喜欢看黄山日报(之前还有黄山晨刊)。只要从邮递员手中一接过报纸,我就会停下手中的事,快乐地阅读起来。我既关心新闻时事,也酷爱副刊专版。读书看报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报纸杂志是我每天成长的“营养餐”。


我知道,黄山日报(当然还有黄山晨刊)里有块 “文学芳草地”,这里有“散花坞”,有“翡翠池”,有“万家灯火”,有“新安花雨”……读着这里的一篇篇美文佳作,就像欣赏“芳草地”里的那些娇艳的花儿、带雨的青草。



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有写的冲动,也想着有朝一日,我的文章也能成为黄山日报“文学芳草地”的花儿草儿什么的。


向来痴迷于这种来自“码文字”的简单快乐,打小,我就时常做着“文学梦”——写点文字给自己看,让大家分享。可是,除了学生时代几篇习作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念过以外,我还没有找到写作的门槛。


真正接触写作,那是十多年前的事,算起步较晚的一类人。这之前,都是在写作边缘游离。作为学校的通讯员,经常写点新闻稿。我曾片面而执着地认为,那些新闻稿都算不得真正意义的文学作品。不是我看不起“豆腐干”,而是“我手写的不是我心”。


从那时起,我已不满足于“写人记事”,更加倾向于“说情抒怀”,开始尝试写点小文章。这些年,我写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的多一些,写寄情山水、校园轶事、家长里短的多一些,写心灵的独白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的多一些。渐渐地,我也有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其实,我是个幸运儿。在我的写作之路上,总有一些人默默地领着我、帮着我,比如叶永丰,比如李平易,比如阮文生,比如胡玉琪,比如凌亮,他们当中有的是我的语文老师,有的是副刊编辑,有的是文学挚友。


“你的文章朴实无华,语言幽默风趣,接地气,希望你一直坚持写下去。”这是黄山日报社副刊的一位编辑给我的“评语”。我发表的每一篇文字似乎都有编辑改动的痕迹,我也都会与自己的原文比对,努力揣摩编辑那“无声的评判”。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背后的默默地助推,我才会在文学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黄山日报》,遇上你是我的缘,守望你是我的歌。一辈子的缘,还有一辈子的歌。





作者:谢世兵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王婧  二审:徐海生  终审:吴顺辉

推荐阅读风起春潮涌渔亭!这个公司“能量”很大
【“我与《黄山日报》”征文⑯】陈颖琳:停电的夜晚
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公示!黄山江紫霞入选
安徽最美拥军人物!黄山刘炎榜上有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