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黄山之巅的汇报:黄山更美丽 人民更幸福
编 者 按
7月6日,“文旅新融合 黄山再出发·用心用情守护美丽黄山”大型媒体采访采风活动在黄山风景区举行。从玉屏楼到迎客松数字党建馆,从排云型旅到西海大峡谷,本报记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一周年的契机,就黄山综治30年、黄山入选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区、黄山旅游管理等,以亲身感受生动报道黄山保护管理发展取得的成绩和旅游市场复苏的勃勃生机,用独特视角和绝美镜头,见证、记录景区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态度,建设美好黄山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实践。
01
牢记嘱托启新程
□ 本报记者 司红 许晟
黄山之巅,云雾缭绕;迎客松畔,游人如潮。
“黄山,我们来了!黄山,我们来了!”7月6日上午,来自河南的一家人等来机会,他们见缝插针、抢步倚栏,在迎客松前拍照留念,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玉屏峰前,青狮石旁,文殊洞上,破石而生的迎客松屹立千年,苍翠挺拔,枝干遒劲,生长健康,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敞开胸襟,长伸臂膀,盛情迎接中外宾朋。
王婧 摄
迎客松前,胡晓春攀爬上嶙峋巨石,认真监测松树枝丫、松针、树皮的细微变化,仔细检查支撑架、拉索、防雷设施连接状态是否完好,继续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
树冠之下,一条仄径,胡晓春从2011年走到现在。路的尽头,一间斗室,是胡晓春的值班室兼卧室。“守松人”是这间小屋历任主人共同的名字。
李鹏程 摄
门口挂牌“中国好人胡晓春工作室”。12年来,作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与迎客松为伴,写下80多本140多万字的迎客松日记,记录迎客松保护的点点滴滴。
屋内墙头贴着胡晓春和李培生在迎客松前的合影。2012年和2021年,李培生和胡晓春先后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胡晓春说,他与李培生相识十五六年,是曾住上下铺的同事,两人经常就彼此工作进行交流。
樊成柱 摄
作为放绳工,李培生在黄山上从事环卫放绳工作已有25年。为拾捡丢弃或吹落在山体间的垃圾,他平均每天在悬崖放绳上下10余次,放绳高度累计相当于攀爬200多次珠穆朗玛峰。
“给总书记写信,向总书记汇报思想工作。”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回信了!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习近平总书记给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引发强烈反响。景区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热潮。时隔近一年,李培生和胡晓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依然心潮澎湃。
樊成柱 摄
“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像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那样,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李培生言辞铿锵。
“一定会像总书记在回信中希望的那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站在迎客松前,胡晓春庄重承诺。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李培生和胡晓春充分发扬敬业奉献精神,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
与此同时,“我们都是收信人”活动在黄山轰轰烈烈开展。广大干部员工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中国好人”等先进模范精神,扎根黄山,服务黄山,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向总书记汇报。
蔡季安 摄
玉屏府宾馆总台旁,电视机里循环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吸引游客细读。
4月26日,浙江绍兴徐女士办妥退房,乘坐玉屏索道下山。辗转抵达屯溪,方才想起背包遗落在索道车厢里。得知情况后,玉屏楼宾馆很快帮忙找到背包,并委托专人将背包送到屯溪,亲手交给徐女士。
徐女士写来感谢信称:宾馆急游客之所急、想游客之所想,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为黄山添彩,让游客温暖。“我们开心快乐地欣赏黄山美景的同时,亲身感受到了黄山热情周到、温暖贴心的服务。”
蔡季安 摄
走出宾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线路咨询和紧急救助;动员广大党员和青年团员延伸服务,为户外游客提供姜茶和面包;热心服务过路游客,为游客开放休息区域……在景区,类似的好人好事很多,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自觉以李培生、胡晓春两位“中国好人”为榜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用心用情服务游客。
立足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定位,以国际化语言改造旅游设施,持续提升国际旅游服务水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在黄山落地生根、结出硕果,让旅游加速回归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02
“治”就和谐幸福卷
□ 本报记者 汪 悦
黄山,中国山岳旅游景区的典型代表,年游客接待量数百万人次。如潮游客,时刻考验着景区的综合治理能力。
1993年8月5日,黄山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设置黄山风景区综合治理办公室。30年来,黄山风景区以政治持续稳定、旅游安全有序、游客舒心满意为目标,开辟了山岳型景区“中国之治”新境界。
王婧 摄
景区一线有69个管理经营单位,39家党支部,隶属关系多元,曾存在体制不顺、各自管理等情况。近年来,景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出“1+6+N”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一张网”服务游客新路子。
“‘1+6+N’即在景区设立1个迎客松党委,分片组建6个迎客松党支部,在重要综治网格节点设立24个联合党小组,涵盖基层一线69家单位477名在职党员。”迎客松党委副书记、黄山风景区综合执法局局长吴峰介绍。
叶有辉 摄
7月6日,玉屏楼广场前,身着制服的景区公安局玉屏楼派出所教导员、玉屏综治组副组长杨胡胜正在巡逻。当前正值旅游旺季,由于派出所人员少,辖区范围大,自然环境复杂,为了确保最快帮助游客,景区组织该片区7家相关单位的60名党员分成4个党小组,开展志愿服务,并由一线员工组成迎客松义警,协助民警开展巡逻防控、纠纷调解、景区秩序维护、联勤联动救援及服务游客,最大化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我们通过构建‘三圈五线六片’防控体系,实施‘1357’党建工程,成立迎客松‘4+1’志愿服务队,推动形成了保护黄山、精细管理、服务游客、共促发展的平安共同体。”吴峰介绍。
蔡季安 摄
为完善法治体系,景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法制和普法工作机构,相继出台《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旅游景区投诉处理规范》等系列条例办法。其中有偿救援、无人机、宿营帐篷、宠物进山等制度在全国具有首创性、辨识度。
2017年,景区还在全国旅游行业率先推出了综合执法“12348”工作模式,得到文旅部充分肯定,在旅游行业形成了“综合执法看黄山”的共识。
如今,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日益协调、精简、高效,旅游市场日益规范化。数据显示,黄山风景区涉旅案件逐年减少,这也充分说明该工作在实践中卓有成效。
王婧 摄
“12348”工作模式实现了综治、公安、交通、市监4支执法队伍的协同配合,实行旅游综合执法和旅游警务“双轮并驱”,山上山下联勤联动,集中了8个部门涉旅57项行政处罚权,工作效率更高。汤口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刘启东介绍。
“这是今天上午接听的第68个来电。”上午10点半,刚刚放下电话的景区旅游咨询投诉平台中队长谢建辉说。2017年,黄山风景区成立旅游咨询投诉中心,将原来分散在相关部门的咨询投诉服务职能整合,集中6部涉旅咨询、投诉公共服务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运行,对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工作“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回复”。景区还依托全山6个片区综治组,建立覆盖全山、反应迅速的旅游投诉处置队伍,咨询投诉中心接到游客投诉后,就近安排管理人员现场处置,第一时间为游客排忧解难,实现“小诉不出片区,大诉不出景区”。
王婧 摄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景区热线咨询量已达2万件,投诉办结率100%。
除此以外,近年来,景区还建成北斗导航搜救系统,搭建了全域化感知、资源化共享、可视化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等,为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记者采访当天,临近中午,在玉屏索道检票处,被称作“哨子队长”的景区综合执法局温泉综治组中队长朱荣辉已经忙了5个小时。当天风大,减缓了游客上山速度,为安全起见,朱荣辉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做好疏导,服务游客有序排队。认认真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这是每一位景区人的心声与信念。景区为此每两年修订一次《黄山风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运行机制。
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黄山始终在路上。
03
“玩”法上新活力足
□ 本报记者 朱西敏
“上午8点45分,今日预约15166人,换乘上行7802人,今日进山5021人……”7月6日,记者在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上看到,进山游客数据正在实时更新,停车场旅游大巴往来穿梭,售票处游客秩序井然。暑假旅游旺季,黄山旅游持续升温。
近日,在黄山山巅,一场可食可赏、日夜开张的“映月清辉”高山集市,让黄山西海饭店的住客和路过的游人眼前一亮。大家纷纷加入市集打卡队列,在吃喝玩乐中解锁高山天台新玩法。记者在现场看到,酒店入口处,造型别致的“咖啡桶”餐车里,苞芦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香气扑鼻;不远处的户外水吧台上,“竹筒奶茶”“饱饱碗”“轻果茶”等新品,给游客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全新体验。
王磊 摄
“为更好地服务游客,西海饭店坚持品质为先,向‘新’而行,大力推行消费体验升级、产品供给升级,打造生活化场景,不断提升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黄山西海饭店总经理王中华介绍,今年以来,饭店创新开展“山林度假生活季”活动,开发微电影沙龙、煮酒夜话等体验产品,完成“猴轻松”餐车部署,实现轻餐饮提档升级,给游客们带来全新的游玩场景、消费体验。据统计,饭店五大平台网评达4.88分,2023年春节、“五一”期间营收均超出2019年同期,更取得单日营收历史新高。
潘成 摄
丹霞峰下、排云亭旁,一家“不止卖房间、更是贩卖生活方式”的新型生活度假酒店——雲野@排云型旅酒店成为游客新宠。这个人均25岁以下的工作团队,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黄山旅宿新产品。“我们秉持打造生活方式酒店的初衷,在房间上做减法,在公共空间上做加法,依托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将年轻潮玩生活的多种场景植入碎片化的空间,增设了多媒体空间、亲子空间、社交空间、冥想空间、茶饮空间等,提升游客的入住体验,也实现了酒店的转型升级。”雲野@排云型旅酒店副总经理杨和富介绍说,除了“硬件”上的改造升级,“软件”上也有更多新探索,不仅创新推出了高山市集、山林音乐会、户外下午茶、夜观星象等主题活动,还针对亲子、研学等客群推出了自然课堂系列活动,由酒店的雲野团队带领小朋友们走进自然,观鸟听虫、拓染植物,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黄山的生态多样性。此外,年轻的雲野团队还会针对客人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务,运动健康、亲子潮玩、户外徒步等一系列潮玩活动,正在成为排云型旅时尚互动体验的新名片。
来源:中国黄山
如果说,迎客松是黄山经久不衰的金字招牌,那火爆全网的“西海网红小火车”,则是黄山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最火的时候,一条乘坐缆车俯穿云雾的短视频,点击量有3500多万呢!”说起西海缆车的初次“出圈”,西海大峡谷观光缆车分公司总经理许敏难掩兴奋。为此,西海缆车顺势而为,将原本的交通工具转型为产品运营,成功打造了“网红小火车”,吸引无数年轻游客打卡;缆车员工也化身新主播,每天坚持通过抖音或微信直播黄山美景,介绍游览线路,实时服务在线观众,获得粉丝们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依托西海大峡谷奇特的地质地貌、独特的小气候和观光缆车先进的技术设备,公司对接沟通相关旅行社,进军研学市场。
樊成柱 摄
沐浴新时代的春风,在新发展格局中,黄山风景区的玩法越来越新潮,业态也越来越丰富,未来也将继续抢抓机遇、乘风而上,趁着“免减优”活动和暑期旺季旅游双重利好,加速推动品质提升、转型升级、文化赋能、创新发展,为打造“国际会客厅”“秀美之城”增添光彩。
王磊 摄
04
“净”景如画满目新
□ 本报记者 叶有辉
“从山脚的汤口一路来到光明顶,一片乱扔的纸屑都没有,太干净了!”7月6日,山西太原的游客张女士感叹黄山风景区干净的环境让她收获了一份好心情,她从心里感到黄山很棒。
“干净”,是很多游客来到黄山风景区的第一感受。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决策部署,提出了打造“最干净景区”工作目标,配套完善《黄山风景区打造“最干净景区”指数测评实施细则》,全面实施打造“最干净景区”三年行动。
郑欣 摄
“今年是全面整治提升年,我们计划在年底实现全域达到最干净景区标准。”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吴诚介绍,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景区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与汤口镇联勤联动联建,围绕换乘中心、游客集散地等重要节点开展深度保洁,率先完成最干净景区示范点打造。其中,黄山风景区南大门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将黄山文化底蕴、特色元素与壮丽奇景有机结合,形成了“南门八景”,成为展示黄山形象的新窗口,获评2022年度黄山市“十佳最干净城市徽客厅”。
多年来,黄山风景区始终高标准、严要求执行各项环境卫生制度标准。景区先后修编了两轮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牵头编制了《山岳型旅游景区清洁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等走在全国同类景区前列。黄山也先后获评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
张宁 摄
目前,黄山风景区在旅游热门线路上设有水冲式旅游厕所23座(均达到“三星”级以上或“2A”级以上标准),在游客稀少的冷点冷线设置了7座便游厕所,核心景区已形成了半小时如厕圈,能够基本满足旅游平季的如厕需要。另外,为加强应急应对,旅游高峰期山上酒店、驻山单位内部厕所均对游客免费开放。
在垃圾处置清运方面,黄山风景区建成4个一级垃圾转运站、4个二级垃圾转运站和4个垃圾下山转运点,全山设有垃圾收集点(垃圾房)80个、仿生态垃圾池1500个、分类垃圾箱(桶)200组,配套自带压缩功能的垃圾装运车辆6台,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垃圾收集中转系统,实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山上垃圾、山外处置”“高山餐厨垃圾就地生物处理”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垃圾收集、处置。
樊成柱 摄
“文明山”“卫生山”美誉的背后,还有环卫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为给游客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旅游环境,黄山风景区组建了近200人的专业环卫队伍,负责景区内游道保洁、旅游厕所管理和垃圾处置清运等工作,其中有18名像“中国好人”李培生这样的放绳工。他们日复一日肩挎绳索,穿梭于悬崖峭壁间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守卫黄山生态。各主要景点、游步道上经常可以看见维护景区的卫生志愿者,大家“以山为家,以路为友,宁脏一人,不污一处”,用辛勤的汗水为打造“最干净景区”作出积极贡献。
群峰皆净土,青山满目新。黄山风景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景区全体干部职工将以李培生、胡晓春两位“中国好人”为榜样,认真学习敬业奉献精神,对照“席地而坐”标准,全力净化旅游环境,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品位,共同守护黄山的洁净如洗,维护好黄山的绿水青山。
05
“智”探风云保平安
□ 本报记者 王蕾
“今天白天中雨,西南风5到6级,阵风8到9级,气温17℃到19℃;今天日落时间19时11分可见概率40%;云海概率40%;森林火险1级。”在黄山风景区索道入口处,LED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实时天气情况和气象景观概率预测。
在山间和四时之景不期而遇,与“诗与远方”撞个满怀,让心灵在自然中觅得平静……近年来,黄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质构造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备受游客青睐。云海、冰雪、日出、佛光、彩虹,丰富的气象景观成了当地的“旅游招牌”。
王婧 摄
如何让气象景观“可遇可求”?
气象资源是珍贵的旅游资源,黄山气象管理处持续提升精细化气象服务能力,让天气景观可以被“预见”。“多普勒雷达是我们的气象‘千里眼’,像冰雹、雷电、云雨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到。”黄山气象管理处处长王新来告诉记者,除了景区电子屏会滚动天气预报、云海及日出日落气象景观概率预报,游客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途径提前查询再决定行程。
秦志平 葛旭芳 摄
“去年冬天,我们新增了雪景预报。”黄山四季皆胜景,惟有腊冬景更佳。当皑皑白雪铺满山峦,黄山犹如冰雪王国、童话世界。王新来表示,今后景区还将不断丰富景观预报类别,让气象服务更精准、更及时、更有效。
除了为公众提供气象预测预报,景区气象管理处还在守护景区安全、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积极贡献气象力量。
“作为气象部门,做好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能为各部门打‘提前仗’提供参考。”王新来介绍,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是全省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雨量为2449毫米;同时,根据气象观测数据统计,黄山风景区年平均雷暴日约为47.7天,属于多雷区。
“危险程度不同,我们发布的等级也有区别。比如雷电,发生在50公里左右,我们会提前一小时发临近预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准备,当雷电离我们只有二三十公里时,我们就会发预警,很多地方就要临时紧急关闭。”恶劣天气临时关闭,干旱了要提高防火等级,梅雨季节结束了要下闸蓄水……各种天气状况所对应的处理方式,每一个景区气象人都熟稔于心。
钟伟 摄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位于光明顶的黄山气象站就像一名高山上的忠诚守护者,一守就是68年。近年来,黄山气象管理处依托百年气象站、雷达站,以气象历史、气象景观、气象知识、气象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建设了以展示、科普、研学为主要功能的高山气象博物馆,积极发挥其在气象科普、典型气象景观展示、研学、防灾减灾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拓展“气象+旅游”新业态。
“这是通风干湿表,它由干湿球温度表、通风装置、金属套管、双层保护管和上水滴管等组成……”光明顶气象站副站长吕涛向记者依次介绍,每一个老物件都在无言地诉说着景区气象检测的历史。观影区、科普展示区、VR体验区……在高山气象博物馆内,游客可以了解天气景观成因,在“云端”欣赏黄山的万千气象。吕涛表示,暑期已至,非常期待同学们能来黄山研学旅游,在黄山之巅感受气象科普的别样魅力。
本版责任编辑:汪鼎 汪嫒 版式设计:杨育童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王婧 二审:徐海生 终审:祁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