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范克龙
刚刚,2023年度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名单出炉,这200个村子可是个个身怀绝技。
今天的主角是黄山脚下的汤家庄村,这个村通过“一栋房改革”盘活闲置农房,让无人问津的闲置农房变成城里人稀罕的“山中别墅”,带动青山绿水释放“美丽经济”。
退休后,去哪里养老?是舞蹈家张毅退休后一直考虑的问题,为此他找了很多地方,终于在黄山脚下的汤家庄村找到了归宿。“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我和老伴儿租下一所民宅,在这里安享晚年,我已经把这里当家了。特别是夜晚非常安静,老伴儿以前经常失眠,在这里睡得特别好。不少老朋友都羡慕我们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张毅说,他和老伴儿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一年多。当地民风淳朴,他们很快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地处皖南腹地的黄山区焦村镇汤家庄村,是一个典型的深山村落,这里位于黄山和太平湖两大景区之间,群山环抱,与世隔绝,一条秧溪河发源于黄山西海大峡谷,穿村而过,流向太平湖,造就了一方秀丽山水。虽说有一方好山水,但是由于交通不便、青壮年外出务工等原因,小山村一直像这山水一样静态发展,生态优势没能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前村里只有一条3米多宽的山路,进出不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经商了,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很多人在县城买了房子,老家的房子基本闲置。”村党总支书记焦贵宝道出了个中缘由。人口外流导致村子空心化,房屋闲置,人气萧条。据焦贵宝介绍,全村现有户籍人口1006人,常住人口不足500人,现存农房305幢,其中88幢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2014年,汤家庄村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400多万元的投入,带来了健身广场、公共停车场、污水设施、饮水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大提升,乡村环境为之一变。环境美了,投资接踵而至。从2015年开始,丛筑西舍乡野酒店、云华栖精品民宿等一批民宿企业入驻,在民宿旅游的带动下,村里的发展方向明朗了,人气旺起来。民宿经济带来了人气,很多游客被这里独特的环境吸引,想在汤家庄村“有个家”。村两委认为这对盘活闲置农房、提升村里人气、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是个很好机遇。2020年,汤家庄村对闲置农房进行摸排,选择位于汤源组的3幢常年闲置农房与户主签订托管代修协议,由村委会负责农房维修改造,改造完成后,以租期5年、租金2万元/幢/年与新居民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改造好的农房5年后无偿返还村民。此法一举盘活了村庄内部分闲置农房。随着这一探索的成功破题,越来越多的游客表达出了类似需求,村两委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统一收储改造闲置农房,对外出租或委托经营。根据游客需求和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盘活模式,截至目前,汤家庄村已成功改造租赁闲置农房19栋,沉睡农房迎来了“新生”,更多新村民“落户”这里。目前汤家庄村盘活闲置农房主要有三种模式:村集体托管代租,委托企业合作经营,以及农户自己改造出租,即“集体领着干、合作共同干、农民跟着干”。“其中与企业合作经营是最主要的模式,占比约70%。” 焦贵宝说,这两年村集体又对部分闲置农房进行升级改造,与农户约定托管期限10年(前5年不给农户收益费用,后5年以6000元/年支付给农户),期满后无偿返还房屋。应部分进城买房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的要求,村委会以每户12万元的价格,有偿将3幢闲置宅基地收归集体进行改造升级,委托驻村企业代为经营,村集体每年又增加10万元固定分红。闲置农房托管代租模式,得到各方普遍认可,实现了三赢局面。盘活闲置农房,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周边的村民看到托管代租的好处后,感叹道:“没想到家里常年闲置的老房子焕然一新,房屋升值了不说,还能收租金,年纪大了落叶归根回来养老,还能住上小洋房。”村民汪国培常年在外,家里的老宅改造后出租了,对此他翘指称赞:“村里搞这个托管代租办法好,我们就把空闲房屋交给村里,还有租金收,到期后还能还给我们‘新’房子,挺好的。”首批长住客已经在汤家庄住了近三年,合肥退休的老艺术家郭女士在她的小院里开心地说:“汤家庄现在就是我在黄山的家,我一年要在这住上七八个月,这里的乡亲特别友好,风景宜人,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健康老人,是我们找了很久的养生福地。”盘活闲置农房,村集体也是受益者,集体经济拓宽了收入渠道。今年汤家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80多万元,其中超过60万元来自房屋租赁收入。此外,间接带动农民工务工收入50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110万元以上。焦贵宝表示:“闲置农房集中改造托管,不仅消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还能为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还吸引了城里人下乡入住,可谓一举数得。”在汤家庄模式的带动下,黄山区焦村镇各村纷纷效仿推广。陈村村盘活6栋闲置农房改造成待云归、麓舍、妙邻等多家精品民宿和啸晚堂书画斋,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此外,贤村村、郭村村、上岭村、山河村也加大对农房、老会堂、老厂房、老学校等闲置资产的盘活力度,每村年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事实证明,汤家庄村盘活闲置房屋的模式,完全可复制可推广。但问题是,如果村里没有人气,盘活农房就无从谈起。“关键是要把人留住。没有好的环境,还是留不住人。”对此,焦贵宝和村两委有着清醒的认识,村里始终把改善优化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常态化加强美丽乡村管理维护,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千万工程”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让游客住得下、玩得好、留得住。在房屋的改造上,汤家庄村充分考虑“新村民”的居住需求,重点做好房屋翻修,加强庭院内部改造,比如开辟小菜园、建小阳台;此外,完善了卫浴、排水、网络等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居住需求。70岁的郭杰来自深圳,是一名建筑设计师,退休后来到这里成为了“新村民”。“第一次过来就感觉进入了世外桃源,我便一见钟情了。虽说是在山里,生活也算方便。”郭杰告诉记者,去年退休后就一直住在这里,已经很少回深圳了。走进郭杰居住的农家小院,一套上下两层的皖南民居,室内装修一新,水电气网设施齐全。登上二楼的小阳台,鲜花绿植点缀,泡上一杯清茶闲坐,看远山云雾缭绕,老树流水人家,自在!为了更好地留住人,还要丰富旅游业态。汤家庄村原本村民收入单一,主要依靠茶叶等农业资源增收。村集体积极改变过去单一的产业结构,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打算将村集体闲置茶厂改造成乡村休闲旅游研学基地、将供销社打造成农耕文创馆,作为旅游配套供企业使用。利用水库的优势建设峡谷漂流,发展水上运动,进一步聚集人气。同时整合村内现有传统手工作坊、手艺人资源,丰富旅游业态,逐步形成了旅游观光、水上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议、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 乡村建设离不开规划引领,从修筑民宿到参与汤家庄村的乡村规划和农房运营的企业负责人郭山秋韵介绍,他们在汤家庄村毛坦组租下5栋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后招商,先后招引了一家夫妻陶瓷工坊、一家食品工坊、一家设计公司工作室,这些小企业自带流量、自带生产线,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汤家庄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纷至沓来。农房盘活引进了一大批“新村民”,他们中有设计师、艺术家、企业家等,并且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乡村建设发展中。中秋夜晚,一场中秋晚会精彩上演,昔日寂静的小乡村人头攒动,久违的热闹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