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把“黄山守护者”写成一本书!

黄山日报
2024-09-08

近日

《守护黄山的中国好人》

由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发行

本书聚焦

以“中国好人”李培生 胡晓春

为代表的“黄山守护者”群体

致敬平凡中的坚守



本书作者之一常河

分享其创作感言

↓↓↓


江淮大地上

一切美好都在成长


感谢我的两位优秀的同行、也是本书的另外两位作者:安徽日报记者张岳、张理想。没有他们的通力合作、鼎力支持,很难有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今天的样子。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不客气地说,我们三人做到了。因为,在这本书的采写过程中,我们发现,三个人的价值观、对新闻的情怀、对人物的理解、对文字的敬惜出奇地一致、惊人地相似。


在黄山的崖壁上累计放绳长度1800多公里,相当于200次登上喜马拉雅山,这是黄山风景区环卫处放绳工李培生25年所做的一件事,在外人看来,他是“悬崖上的舞者”,只有我们走近他,才知道每一次迎风起舞背后的汗水和酸楚。


作为黄山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以另一棵树一样的姿态陪伴着迎客松,先后写下近90本《迎客松日记》,累计150万字,这是迎客松的守护者胡晓春14年来所做的一件事。



一年365天,李培生和胡晓春在山上的日子超过300天。他们把家人放在微信里,却把黄山和黄山松装在心里。
这是我们在采访中记得最清楚的数字,除此之外,他们的工作可以用单调、枯燥、日复一日的重复来形容,除了几次迎战台风、抗击冰雪的惊心动魄外,他们的日子就是如此缺乏色彩。

这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当我们在李培生所在的环卫所,那个登山步道拐角处的不太宽敞的两间房子里,听他慢声细语地讲述过往的点点滴滴。室外细雨纷飞,人声杂沓,室内环卫工人们埋头吃饭,一片静寂中,我们忽然被这种氛围感动,或许,正是这种心静如水的心态,才让这群平凡的人从来时的路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只有6平方米的胡晓春办公室,因感冒正在发着低烧的胡晓春沙哑着嗓子向我们讲述他和一棵树的故事,窗外,就是那棵举世闻名的迎客松。


说到自己,胡晓春本色地语言迟滞,但只要说到迎客松,胡晓春立刻加大嗓门,语言变得流畅而欢快,眼神也清亮了许多。


那一刻,我们知道,他和迎客松已经无法分离,那时一种渗透到心头和血脉中的情感缠绵。



于是,我们知道,我们对两个人的采访,其实是对平凡的另一种解读,是对平凡中坚守的致敬。坚守,是因为不忘初心;而坚守自己的坚守,则是对使命最大的尊重。
所有平凡中的坚守都应该被尊重,因为,正是这看似平凡的付出,才最终成就了一个个不平凡。

所谓伟大,就是始于凡,成就非凡。

最终,我们决定把采访和写作对象从李培生和胡晓春扩展到整个黄山守护者群体。

因为,在我们看来,总书记给李培生和胡晓春两位“中国好人”的回信, “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这何尝不是对所有国人的期许,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包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收信人。

我们知道,自“中国好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安徽的“中国好人”数量一直稳居榜首,“中国好人安徽多”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李培生和胡晓春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如果把他们两人比作“好人”现象中的“高峰”,那么黄山守护群体,甚至所有的安徽人都是“好人”现象中的高原。没有高原,何谈高峰?没有高峰,谁会特别留意到蔚然成风的高原?

我们忘不掉沉默寡言的李培生的搭档谢天星,忘不掉动作还不熟练却一直在苦练的李培生的徒弟王年丰,忘不掉从环卫工成长为部门领导而且对黄山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的洪海滨,忘不掉陪伴黄山松一辈子、把“松缘”作为闲章的老工程师姚剑飞,忘不掉安农大博士毕业后谢绝留校来到黄山用科技守护黄山松的吴贻军,忘不掉为抢救在黄山探险的大学生牺牲的民警张宁海,忘不掉把哨声吹响在温泉片区的综治员朱荣辉,忘不掉走了两个小时山路只为给一个环卫所10个人上党课的风景区党工委副书记林辉,忘不掉用电话辅导女儿作业的环卫工周全治……


我们更忘不掉在山上和黄山守护者同吃同住的一周时光,没有过多的客套,也没有太多的言语,有的是行走山路时他们默默的陪护,有的是生怕我们吃不好一大早下山买来蔬菜再挑上山的一桌饭菜,还有每个人谈及黄山时眼神中透出的亮光。
在写作期间,每一次翻看采访笔记,这些人的神情面目就浮现一次,也让我们对初心、坚守、使命多了一层理解。这种对话,已经成为我们一生中难得难忘的经历和记忆。

青山作证。

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向安徽省委宣传部表达由衷的谢意。正是你们的信任让我们三人成为幸运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是你们高度的政治敏感和高超的创意才促成了这本书的问世,也是你们的鼓励和宽容,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消化、体味采访中获悉的大量信息并用最大的努力加以呈现,更是你们智慧和坚强的领导,才让“中国好人”群像遍及江淮大地。


青史作证。
要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一次次催稿和交流,一遍遍设计封面和版式,让我们知道了出版人的严谨、朴实、敬业,明白了为他人作嫁衣的辛勤付出。

8月23日,“大黄山全球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打头阵上台推介大黄山的,就是李培生和胡晓春。当我们看到两年前还有些木讷寡言甚至有些怯场的两位中国好人如今站在台上越发从容淡定,越发充满激情,我们不由得感慨人的成长总是由无数个偶然和必然所促成。25年前,无为县一个乡下的青年李培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和黄山结缘,14年前,退伍军人胡晓春也不会知道今后的日子会和迎客松心手相牵。他们也未必会想到因为在平凡中的坚守会成为全国和安徽省人大代表,成为“中国好人”,能有机会向世界推介黄山。

迎客松的生长速度很慢,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当时光的包浆赋予一座山、一棵树、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总应该从这包浆中读出时间、读出努力、读出奉献、读出盛世之光。
时光向前,安徽向上,江淮大地上,一切美好都在成长。


作者简介

常河,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高级编辑,安徽省政协委员。曾获中国新闻奖和第七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参与录制央视2020年和2023年记者节特别节目,参加2024年中国记协“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出版有《一脚乡村一脚城》等6部著作。

作者:常河
图片:樊成柱 侯瑞冬 汪迎丰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编辑:王婧  二审:王翠竹  终审:徐海生推荐阅读黟县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黄山2人!为见义勇为的他们点赞
凌云在第十一期徽学大讲堂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加强交流互鉴 推动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