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黄山市地处安徽最南端,皖浙赣闽四省通衢,像一枚枫叶镶嵌在长三角南翼。
近年来,我市立足长三角南翼门户,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推动下,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人文相近的长三角,如今更是由“包邮区”成了“一家亲”,走向“一体化”。
环顾长三角,黄山冠绝天下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闻名世界的旅游资源,构筑起独特的城市文化高度,可谓资源独特。我市始终坚持高位谋划,以一体化理念谋篇布局。去年年底,我市出台《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36项具体任务,设置24项主要指标,强力推进我市全方位、各层次、多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市域建立“1+7+9”全面对标学习沪苏浙机制,持续深化“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协同发展新机制;今年年初,我市印发了《黄山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20件事》,明确60项主要工作及20件重点任务,确定实施路径、成果形式、分阶段计划,确保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能够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风从海上来,潮涌新安江。2021年,黄山市与上海市杨浦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双向奔赴”。自签约以来,我市与杨浦区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式合作。与杨浦区党政代表团常态化交流互访,共叙两地深厚情谊,携手推动一体化发展;与杨浦区委组织部共启“新锐·扬帆”计划,深化人才合作交流,培育创新型干部;与杨浦区举行社区联动康养工作启动仪式,确定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街道作为首批试点,定期组织活力老人来黄旅居康养;拟加入杨浦区为理事长单位的“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联合举办2024年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全体大会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长三角专场活动;黄山市新城创业大学与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屯溪区国有投资集团与上海科创集团将达成合作意向,持续推进双创领域项目合作……几年来,我市与杨浦区在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人才共育、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与上海大学联合举办首届大黄山国际传播论坛,会上与新民晚报签署协议
近年来,杭州与黄山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自2020年皖浙两省正式签订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两地不断推进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贯通新安江流域的文化长廊和休闲游憩长廊;今年5月,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召开,杭黄两市签约“客源互送”合作协议,同步发出30余家景区免门票文旅互惠政策,推出8条“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与此同时,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框架下,沿新安江串起黄山与杭州的350公里“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建设正在提速,山水画廊、徽州古城、自驾、露营等业态及产品串珠成链。地处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核心段的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
抓住新机遇,塑造新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黄山谋划长远,主动作为,在拓宽城市合作广度深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生共享等关键处落子,与长三角城市群各领域各层面频繁互动,不断结出合作共赢新硕果。绿色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守护长三角绿色基底,既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保障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六股尖,一路东流汇入钱塘江。进入新时代,“新安江模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改革试点,如今,“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国27个流域(河段)、24个省(区、市)得到复制推广,成为绿色协同发展的典范。去年,生态补偿机制升级为以“浙皖合作十件事”为代表的资金、产业、人才全方位合作体系;今年,杭黄两市列出年度合作事项清单,涵盖了生态共保、产业合作、人才共享、文旅合作开发等多个关键领域……携手十余年,皖浙两地不仅成功推动了生态保护战略的迭代升级,实现了补偿机制的多样化,更在合作模式上大胆创新,共同书写了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一江清水牵起黄杭,情系皖浙。从“一江共护”走向“一域共富”,在“新安江模式”的引领下,黄山与长三角城市群不仅致力于生态保护上的协同,更将目光投向了各产业领域的跨区域协同。2024年2月22日,杭黄两市政府举行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工作交流座谈会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将安徽首个生产基地落户黄山,每天207万瓶农夫山泉“黄山版”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景域集团打造关麓帐篷客,开启美好生活季;月星集团缔造水云间,构建人居文旅目的地;携手远景科技集团,共同绘制“绿色远景图”……黄山与长三角城市群正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各扬所长,彼此奔赴,携手共进。在产业合作与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我市致力于民生福祉的同步提升,将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浙皖两地发布数字教育资源共享黄山共识,我市1.2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已在之江汇教育平台注册使用;黄山市人民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签署肿瘤专科医联体协议,成功打造“两体三联盟”,顺利实现长三角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我市借鉴上海、浙江等地先进经验,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长三角政务地图,14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建“浙大二院歙县分院”
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发展,从教育资源到医疗服务,较之产值的攀升,更直观的是群众在一体化发展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一体化深入推进,一幅更高质量的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今年,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黄山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也已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以来,“黄山—宁波舟山港”“黄山—上海港”海铁联运线路先后开通;今年,我市常态化运行中欧(中亚)班列、“黄山—宁波舟山港”“黄山—上海港”海铁联运定点班次。去年12月,昌景黄高铁全线运行,作为杭州至南昌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昌景黄高铁的开通为我市全面接轨长三角提供了坚实的路网基础;今年4月底,池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我市全域进入高铁时代,一跃成为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与长三角联系更加紧密;5月底,黄山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旅游T1线一期工程项目正式签约,将相关旅游业态融入车内车外,形成多元化旅游体验的列车文创空间,打造全国首个轨道上的主题乐园;9月底,G8388“大黄山”品牌列车在黄山西站冠名首发,这条首列跨越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环形高铁列车,如金丝带般串联起黄山、九华山、西湖等著名景点……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已经铺就,交通独特优势更加凸显,不仅让黄山与长三角“伙伴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也为区域经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为全面展示黄山友爱美好,积极推进长三角高层次协同开放,推动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国际传播,我市大力发展康养旅游、非遗展演、研学修学等“养生+养心”沉浸式体验业态,在全省率先推出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吸引上海千人研学团走进黄山学非遗品文化。在长三角开展“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系列发布活动,举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中国非遗大展、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等200余场重大活动。去年以来,我市举办承办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首届中日韩新农人交流项目等百余场国际活动。市政府副市长王恒来发布《黄山城市发展机会清单》
千里长江奔流入海,万年冲刷沉积,成就瑰丽灵秀的三角洲风貌。而今进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时刻,大潮涌动、浪奔浪涌,站在新的起点上,奋进的黄山正开足马力向前,全力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续写更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