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技 转型 | 桐庐公路部门从传统治超向科技治超转型

2017-12-09 桐庐交运


桐庐县公路部门将于2017年12月13日0时启用货运车辆不停车称重和电子抓拍信息采集系统。届时,货运车辆涉嫌超限运输行为将被实时记录,经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后对超限运输车辆驾驶人、所有人或管理人进行行政处罚。




自2016年9月21日,交通运输部颁布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以来,我县公路部门联合交警对超限超载运输进行了严厉打击,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无法根治。超限超载运输,造成公路陷入前修后坏、屡修屡坏的怪现象,甚至有些会引发路毁桥塌的重大事故,严重影响公路安全与畅通。

以往传统道路治超模式,针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查处,路政执法人员主要依靠人为拦车,设立固定检测点和流动检测仪对涉嫌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检测和管理,单纯依靠路面执法,由于公路路线长,车辆流动性强,执法人员少,且大多超限车辆一般避开正常工作时间行驶。不能做到24小时全天候检查,无法长效治理且容易引起交通拥堵和其它不安全的因素。随着管理难度的增加,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公路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治理超限超载急需找到一种全新的、智能化的超限超载检测和执法模式,形成常态化的持续威慑。

为此,自今年12月13日0时起,我县公路部门率先在县道俞前线窄溪大桥段试点开展“超限非现场执法”工作,运用科技手段治理超限超载车辆,形成科技治超网络,让违法超限车辆无处遁形。非现场执法是公路治超的一种技术创新,也是综合治超的重要手段。非现场执法系统将自动采集的数据被迅速回传至信息监控中心,由执法人员复核,排除系统误判、不同步数据后,将准确数据转入立案程序,自动调取相关数据生成一系列法律文书。这将直接作为对超限运输车辆所有人、驾驶人或管理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据。

今后公路部门将结合公路超限检测非现场执法系统数据分析,协同当地交警、运管推进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工作,强化信息互通,实现治超非现场执法不留死角,通过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联动、全覆盖的治超新格局,震慑潜在违法行为人,消除部分司机的侥幸心理,从而自觉规范公路运输行为。公路治超监控系统的使用,真正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执法,扩大延伸了公路管理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非现场执法还存在侥幸心理,收到公路部门的寄递的告知函,仍不主动前来接受处理的违法超限运输的企业和驾驶员,公路部门还将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手段,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根据《关于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进行联合惩戒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