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报告 | 黔西县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做法和启示
本文字数:4400字
阅读时间:约12分钟
前 言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县域面积2380.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街道),人口近百万。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水资源量16.71亿立方米,河网密度13.1公里/百平方公里。近年来,黔西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细化责任落实,强化基础保障,解决水利行业监管末梢的盲区,推动县域水利行业监管从“整体弱”到“全面强”,有效提升了基层水利行业治理能力,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一
主要做法
黔西县立足县情水情,以解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为主线,完善监管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规范化管理,强化基础保障确保实效化管理,探索形成以目标为导向的水利行业监管模式,确保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落地见效。
一是完善监管责任体系,细分监管单元,解决行业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问题。黔西县河网密度大,水利基础设施多,行业监管任务重,县水务局人员有限,还要抽调20%左右人员到乡镇或村(社区)开展扶贫工作,水利监管工作经常处于“有心无力”状态。为做好县域水利行业监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县—片区—乡镇—村四级监管责任体系,把监管责任延伸到细枝末梢。2019年,黔西县成立了8个片区水务站,编制70人,作为县水务局派出单位,分片区开展水利监管工作,极大增强了行业监管能力。同时,在各乡镇(街道)明确1名班子领导具体分管水务工作,明确1名业务人员具体负责联络联系,确保辖区内水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在村(社区)明确1名两委班子成员作为本村(社区)的水务监督责任人员,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通过细化监管单元,延伸监管责任,黔西县织密了水利监管的责任网格,形成监管能力与监管责任相匹配的工作格局,为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奠定基础。
三是建立日常管护体系,开展常态化巡查与维养,维护河湖整洁和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在河湖保洁方面,充分利用全省设置公益性岗位的契机,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12名作为河湖保洁员,开展河湖保洁工作。在水利设施管护方面,2座中型水库分别由毕节市附廓水利工程管理所和黔西县水源工程建设管理所进行管理,4座小(I)型水库由黔西县水源工程建设管理所进行管理,23座小(II)型水库分别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进行管理。在农村饮水设施日常管护方面,制定《黔西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运行办法(试行)》,按照工程取水方式和规模大小分别由农户、村委会、乡镇、供水公司进行分级管理。其他水利设施由水政执法大队负责日常巡查,对供水人口1000人以下的饮用水水源地增设保护措施和标识标牌。
黔西县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三项制度”,落实水旱灾害防御“三个责任人”。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了“河长令+”工作机制,将河湖长制工作与水源地保护、水政执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协同、层层抓落实的监管格局。
强化基层水利行业监管,确保监管取得实效,人员、设备、经费是最基本的保障。在人员保障方面,水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0名人员已全部落实开展工作,片区水务站人员基本到位全面开展工作,全县聘请了403名河湖保洁员和农村管水员。设施设备保障方面,片区水务站都有固定办公场所和相应的办公设备,水务综合执法大队配备执法车辆1部,执法记录仪3台、执法识别服28套、执法移动办公设施2套、无人机1架。经费保障方面,县财政每年从收取的各项水规费中按照不低于35%的比例返还作为执法经费,2020年已落实河长制工作经费504.59万元。此外,还建立了水务共管账户,县财政按照每年每人1元的标准建立农村饮水工程管护维修基金,确保每年注入水务共管账户资金不低于50万元以上;按照0.1元每立方米标准从水费中提取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统筹用于农村饮水工程日常维护、维修等。
二
经验启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关键期,是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攻坚期。黔西县立足工作实际,以“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为目标,探索积累了基层水利行业强监管的经验,提供了县域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黔西样本。形成的经验启示,可为推进基层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参考借鉴。
行业能力不足,缺人缺钱缺机制,是县域水利行业强监管面临的实际困难。黔西县针对存在问题,围绕基层监管谁来干、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等,大力提升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并以设立片区水务站和强化水政执法为切入点,确保巡查监督执法工作能落实。在完善机构充实人员的同时,坚持以学促行,狠抓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通过开展“每周一学”、“水务大讲堂”等学习会和培训会,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和服务要求,提高基层水利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避免人浮于事、应付拖拉等情况,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细化工作责任,不仅实现了“有人管”,还实现了“管得清”、“管得实”、“管得好”。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往往会出力不出活,甚至相互掣肘,效率低下。黔西县积极探索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让各类监管要素运转起来,让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起来,实现了有人干、干得好、有实效。基层水利监管,往往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有时候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有的问题处理起来有难度,长期搁置就形成历史遗留问题。黔西县在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中进一步创新,充分发挥各级河长湖长的作用,把水源地保护、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情况等纳入河长湖长巡查范围,对于涉及侵占河道的拆迁安置、工程设施维修以及打击非法采砂、乱挖乱建等复杂问题,由县级河长协调推进,极大增加了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的效能。此外,一些县级河长湖长巡查发现问题交由水政执法大队处理,水政执法人员开展工作“腰杆硬、底气足”,能够高效依法依规处理各类涉水违法违规行为。
三
有关建议
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强化水利行业监管是今后一段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县级层面的监管工作,是确保水利行业强监管主调落实的关键。结合黔西县工作经验启示,提出以下建议。
来源:参阅报告 总969期
作者:刘小勇 黄大杰
往期推荐